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氧化-光度法。结果 铬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0.3%、2.7%(n=5)。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测定铬酵母中铬的含量,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浅谈细节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神经外科2010年未实行细节管理的200例患者做为对照组,2014年实施细节管理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对比分析实施细节管理前后患者的感染率、褥疮发生率及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7.5%低于对照组50.5%,褥疮发生率16.5%低于对照组6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人员在细节管理实施前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为40.0%,而实施后满意程度高达91.4%,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感染率和褥疮发生率,还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游离皮瓣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要获得成功,高质量的血管吻合是手术成功基本条件,专科护理也至关重要。面颈部瘢痕在临床上很常见,大多由于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引起,严重者常导致面颈部组织牵拉移位,均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中,由于肩胛皮瓣相对较薄、供区隐蔽、面积较大的优点,逐渐成为修复面颈部瘢痕及创面的重要选择皮瓣。但由于烧伤患者面颈部血管受一定损伤,给寻找合适管径的血管进行吻合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ost surgical hypoparathyroidism,HypoPT)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同时存在风险因素的数量与HypoPT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3月在云南省肿瘤医院行甲状腺切术后并具备完整病人资料266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ypoPT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同时存在风险因素的数量与HypoPT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肿块性质、T分期、VI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淋巴结是否转移、周围侵犯、腺叶切除方式(单侧全切、双侧全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MS、CLND、肿块性质、淋巴结是否结转移是HypoPT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3)调整年龄和其他临床因素后,存在风险因素的数量与HypoPT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之间存在正相关。  结论  (1)年龄、BMI、高血压、MS、肿块性质、T分期、CLND、淋巴结是否转移、周围侵犯、腺叶切除方式会影响HypoPT的发生率;(2) MS、CLND、肿块性质、淋巴结转移是HypoPT的独立危险因素;(3)同时存在风险因素的数量与HypoPT发生率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于机体剧烈运动期间或之后的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不一,从心悸、头晕、晕厥、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到心脏性猝死。运动性心律失常可见于心肌缺血,如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患有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病的患者。然而,也可能发生在似乎健康的个体。在后一组人群中,运动性心律失常可以是良性的,但也可以是获得性(如药物诱发)或先天性(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心电活动或结构的异常而呈恶性。这种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的复杂性,使运动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成为临床医学上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心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治疗的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索他洛尔。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血压、心率、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心脏射血分数)、炎症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心脏性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39%(χ2=4.320,P=0.038)。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左心室末期内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心脏射血分数、hs-CRP、IL-6、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hs-CRP、IL-6、TNF-α、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98,P=0.000;t=25.677,P=0.000;t=24.508,P=0.016;t=27.592,P=0.000;t=7.036,P=0.000;t=6.101,P=0.000;t=6.459,P=0.000)。观察组的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及心脏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8,P=0.000;t=2.454,P=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心脏性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88%和11.76%(χ2=1.100,P=0.29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索他洛尔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流行性腮腺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以探讨其在腮腺炎病毒感染情况下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3年5月西安市第八医院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共97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29例;年龄2~44岁;7岁以下年龄组21例,7~12岁年龄组35例,12岁以上年龄组41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患者及95例健康对照者(7岁以下年龄组38例,7~12岁年龄组31例,12岁以上年龄组26例)外周血CD3+,CD3+ CD4+和CD3+ CD8+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的变化,计算CD3+ CD4+/CD3+ CD8+比值,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7岁以下患者组CD3+,CD3+ CD4+,CD3+ CD8+ 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CD3+ CD4+/CD3+ CD8+分别为2 272±1106个/μl,953±440个/μl,1 191±683个/μl和0.87±0.25;对照组分别为2 035±715个/μl,1 260±499个/μl,723±281个/μl和1.85±0.71.7~12岁患者组分别为1 642±768个/μl,674±343个/μl,885±454个/μl和0.81±0.30;对照组分别为1 627±633个/μl,903±371个/μl,674±269个/μl和1.36±0.29.12岁以上患者组分别为1 528±510个/μl,630±225个/μl,833±309个/μl和0.79±0.24,对照组分别为1 403±432个/μl,762±223个/μl,592±199个/μl和1.31±0.23.各年龄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与其对照组比较,CD3+ T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1.037,P>0.05);CD3+ CD4+ T细胞数量降低,CD3+ CD8+ T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9~3.876,P<0.05);CD3+ CD4+ /CD3 CD8比值明显低于其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4~8.758,P<0.001).结论 腮腺炎病毒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明显改变,可能引起患者抗病毒免疫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两个波长分别测定阿替洛尔的有关物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胶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6.8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调pH至3.0)700mL、加甲醇300mL与辛烷磺酸钠1.30g混匀作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6nm或275nm,流速为1.0mL/min。分别在两个波长处测定有关物质。结果在226nm波长处所测得的数据准确,误差小。结论在226nm波长处测定阿替洛尔有关物质,可更有效地控制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的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PTMC且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1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其中,男性51例、女性114例,年龄22~69(47.8±13.9)岁,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LNM组和无CLNM组。对病灶进行形态学征象评价,包括多发病灶、病灶长径、形态不规则、微钙化、甲状腺边缘接触、增强扫描后边界模糊。测量术前行双能量CT扫描动、静脉期PTMC病灶的碘浓度(IC)及CT值,计算动、静脉期病灶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和标准化CT值(NCT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动、静脉期病灶的IC、NIC以及CT值、NCT值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学征象。绘制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形态学征象及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采用二元逐步Logistic回归得到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与形态学征象的联合预测系数。 结果 形态学征象方面,CLNM组与无CLNM组患者在多发病灶、病灶长径、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接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98~12.422,均P<0.01),且甲状腺边缘接触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695)。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方面,CLNM组患者原发灶动、静脉期的NIC和NCT值均高于无CLN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6±0.02对0.32±0.03、0.70±0.11对0.59±0.10、0.43±0.06对0.37±0.07、0.81±0.08对0.75±0.12,t=4.248~8.301,均P<0.01)。且动脉期NIC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822),最佳临界值为0.36。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诊断颈部CLNM的效能最高,AUC=0.908,灵敏度为86.70%、特异度为75.10%。甲状腺边缘接触是颈部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形态学征象对术前预测PTMC颈部CLNM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莪术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岛津VP-ODS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65:15: 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9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莪术醇的浓度在1.059~31.77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29%(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灵敏度高,可用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中莪术醇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