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麻醉药误入血管引起中毒反应的原因并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资料连硬阻滞3500例,神经阻滞380例,其中60例由于操作不当而发生中毒反应,根据临床表现及操作过程,探讨中毒反应原因,结果:其中局麻药误入血管为主要因素,其次局麻药剂量和病人个体差异等均是发生中毒反应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穿刺技术的水平,掌握用药安全剂量,密切观察,才能避免局麻药中毒。  相似文献   
2.
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在体外循环中血压控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在体外循环中控制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病人在体外循环(CPB)中平均动脉压升至10.7kPa时给予尼卡地平或硝酸甘油。将病人随机分为尼卡地平和硝酸甘油组,每组20例。观察两药起效时间,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65~9.31kPa时所需剂量,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情况以及停机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将MAP从10.7kPa降至6.65~9.31kPa时,应用尼卡地平0.5mg,所需时间为(3.8±1.3)min,维持MAP在6.65~9.31kPa时所需剂量为(1.2±0.4)μg·kg  相似文献   
3.
我科在2004—2006年中对9例剖宫产术应用全身麻醉,就其麻醉选择和管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间羟胺与麻黄碱对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下剖宫产术中产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在腰麻下行剖宫产术的单胎足月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羟胺(J组)和麻黄碱组(E组),各50例。腰麻后J组即刻予以静脉连续泵注间羟胺0.2~1.5μg/(kg·min),滴速逐渐下调,输注至手术结束。E组在平均动脉压(MAP)≤基础值80%时单次注射麻黄碱10mg,需要时重复使用。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5、10、15、30、45分钟的血压、心率,记录恶心、呕吐、寒战的发生情况及新生儿出生后1、5分钟Apgar评分。结果两组均麻醉后2分钟的平均动脉压最低,间羟胺组在后面的麻醉时间里没有明显变化,而麻黄碱组上下波动明显。两组均在麻醉间2分钟时心率最高,后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间羟胺组麻醉后在麻醉45分钟时基本接近正常心率,而麻黄碱组仍高达86.5次/min;两组间平行对照,间羟胺组心率、术中恶心、呕吐、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麻黄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麻黄碱相比,间羟胺用于腰麻下剖宫产术对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可以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和低血压发生率,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机体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16例冠心病患者,在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酸,维库溴铵及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下,心脏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术中监测ECG,SpO2及血液动力学指标。于冠脉血管吻合前后,分别取挠动脉及肺动脉血,测定血红蛋白(Hb)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全身氧供需平衡,结果:冠状动脉搭桥前后CaO,CvO2,DO2,VO2,O2ER,A-aDO2等均无明显变化(P>0.05),CO搭桥后比搭桥前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常温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对全身氧供需平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终末期扩张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不可逆性心衰.以及心脏手术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时.心脏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因心脏移植供体限制,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在心脏移植前等待供体期间起着维持循环的桥梁作用。同时对严重心力衰竭的患,TAH可维持生命,尤其是对于心输出量过少.心排血量指数过低的病例心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我院2001年1月~7月采用Berlin Heart全人工心脏治疗4例严重心功能衰竭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大鼠骨髓造血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TX腹腔注射法复制白细胞减少症模型,以NCTD干预模型大鼠,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WBC)数量,骨髓组织作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增殖周期、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骨髓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NCTD干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后,外周血WBC显著升高;模型大鼠骨髓骨髓组织结构破坏,造血细胞明显减少,NCTD干预后促进骨髓组织细胞结构显著恢复;NCTD可促使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大鼠骨髓细胞增殖及周期的转化,显著抑制CTX所诱导的骨髓细胞凋亡与坏死,上调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NCTD可刺激CTX诱导的白细胞减少症模型大鼠骨髓造血,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NCTD调控骨髓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凋亡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常温不停跳冠脉搭桥对血液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研究常温心脏不停跳和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手术对血液动力学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35例冠脉搭桥手术病人分为心脏不停跳组(20例)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组(15例)。经Swan-Ganz漂移导接BaxterCCO监测仪监测血液动力学,Doppler测定移植血管血流量,并测定全身及心肌炎的氧供需。结果:(1)搭桥后,心脏不停跳组CI显著升高,MPAP、SV、HR无明显变化;心脏停跳组CI无明显变化,SV降低,HR和MPAP增加。搭桥后两组CO较手术前无统计学差别;(2)搭桥后两组病人CaO2和Cv^-O2均显著下降,VO2、O2ER和VO2I呈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3)搭桥后两组病人移植血管的血流量无明显差异,移植血管支配区域心肌的MDO2、MVO2和MDO2/MVO2也无明显差异。结论:常温不停跳搭桥手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较小,而对全身氧供需的平衡及移植血管功能的影响与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搭桥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肩部手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每组15例。B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单次肌间沟臂丛阻滞,术后行自控静脉芬太尼镇痛。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镇痛,同时合用与B组患者相似的自控静脉芬太尼镇痛作为补救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静息及运动)、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A组术后12、16、24、32、40、48h的静息及运动时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段的B组(P〈0.05或P〈0.01)。A组术后8~48h各时段的芬太尼消耗量及术后48h的芬太尼总消耗量均显著小于B组(P〈0.05或P〈0.01)。A组的镇痛满意率(13/15)显著高于B组(3/15)(P〈0.01)。结论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缓解肩部手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丙泊酚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应用于实验犬小切口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成年健康杂种犬46条,体质量18~20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条。术前1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5mg,速眠新Ⅱ 10mg,待犬丧失攻击能力后行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置管。实验组首次静脉注射丙泊酚3mg/kg,丧失有效麻醉后追加初始半量丙泊酚。对照组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0.5ml/kg,丧失有效麻醉后追加初始半量戊巴比妥。记录手术时间、首次麻醉起效时间、首次麻醉持续时间、追加麻醉次数、麻醉药物剂量、术后苏醒时间和并发症,并观察镇痛效果和心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首次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维持时间长,术中追加麻醉次数少,术后苏醒时间短,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实验组犬躁动次数少、心率变异性小(P<0.05)。结论 丙泊酚复合麻醉有较强的麻醉效果,诱导时间短,起效快,无明显副作用,对于犬的小切口开胸手术实验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