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药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针对HBV X基因区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siHBV X 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方法 针对HBV X区设计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 siHBV X。分别用培养液(空白对照)、脂质体Metafectene、pGenesil 空载体、pGenesil-siHK(阴性对照)、pGenesil-siAFP(特异性对照)、pGenesil-siHBV X处理或转染HepG2.2.15细胞各3次。于每次转染后24 h,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复制水平。 结果 pGenesil-siHBV X转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对HBV标志物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第3次转染后,pGenesil-siHBV X组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别为(6.26 ± 1.07)ng/ml 、(0.13 ± 0.05)Ncu/ml和(3.01 ± 0.40)×107拷贝/ml,与空白对照组的(22.50 ± 1.39)ng/ml、(1.12 ± 0.11)Ncu/ml和(12.33 ± 1.28)×107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0、12.21、9.71,P < 0.05);pGenesil-siHBV X 转染不影响细胞对AFP的表达(t = 0.18,P = 0.86)。结论 pGenesil-siHBV X可以有效和特异地抑制HepG 2.2. 15细胞HBV-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抑制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的作用机制。方法:传代培养的小鼠RAW264.7细胞分5组接种于6孔板,即仅加培养液的对照组;加250 μg/L LPS的诱导组; 诱导组基础上加100 μg/L雷帕霉素的干预组;干预组基础上加rTNF-α 50 μg/L的抗干预组;及抗干预组基础上加抗鼠TNF-α 100 μg/L的抗体中和组。培养4 h后,ELISA法检测对照组、诱导组和干预组上清液中TNF-α水平;培养24 h后,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上清液中HMGB1含量。结果:培养4 h,干预组上清液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诱导组(P<0.05);培养24 h, 与对照组比,诱导组细胞内HMGB1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上清液中HMGB1含量也明显增多(P<0.05);干预组明显减少了HMGB1 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HMGB1含量(P<0.05); 与干预组比,抗干预组细胞HMGB1 mRNA表达及上清液中HMGB1含量明显增加(P<0.05);抗体中和组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及上清液中HMGB1含量和干预组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雷帕霉素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表达和释放HMGB1,可能部分地与其抑制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循证医学是临床医学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地、明智地、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有力的科学研究证据来诊治病人[1].EBM是研究证据、医生的临床实践和病人价值三者之间的结合.循证医学要求临床医生应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根据临床实践需要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并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确定最有行力、最适宜的证据;通过严谨的判断,将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疗法服务于每一个具体的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感染谱的相关性。方法用S基因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基因型分型方法,对44例携带者、70例慢性乙型肝炎、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29例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进行分型,并分析了不同感染谱中HBV基因型的分布。结果①177例感染者HBV基因型C型130例(73.5%)和B型43例(24.3%),偶见D型1例(0.6%),未定型3例(1.7%)。②各种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HBV携带者的基因型主要为B基因型。结论山西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以C型和B型为优势基因型,与我国北方地区HBV基因型分布相似,但亦有少数其他基因型存在。HBV基因型C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特征及分析NAF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感染科及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就诊的CHB患者或高血糖或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体检非CHB的人群为同期对照.所有患者(653例)行血清生化学检查、乙肝五项测定、HBV-DNA定量测定并获取其身高和体重,对其NAFLD发病率及病毒载量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组NAFLD发病率(26.9%)与非CHB组(2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合并高血糖、肥胖合并高血脂、高血糖合并高血脂、肥胖合并高血糖高血脂、CHB均是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且前4位因素与第5位因素均有交互作用;HBV-DNA、HBsAg、HBeAg在CHB合并NAFLD组均低于单纯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的发生与CHB、肥胖、高血糖和高血脂密切相关,CHB患者合并NAFLD时其病毒复制水平以及HBsAg、HBeAg降低,其可能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复合致病因素法(CCl 4、乙醇、高脂、高胆固醇和低胆碱)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以不同剂量(20 mg/kg和40 mg/kg)大黄素进行治疗。4周后,测定肝指数,检测血清内毒素、同型半胱氨酸、反映肝功能的指标白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蛋白、Ⅲ型前胶原蛋白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 测定肺指数,光镜下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肺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含量。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模型组大鼠肺指数明显增加,肺脏发生水肿、炎症反应,肺匀浆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增加;大黄素治疗组肺指数较模型组下降,肺组织病理性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TNF-α、MDA、NO和ONOO-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大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小鼠HMGB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分离纯化获得His-HMGB1的融合蛋白.方法:脂多糖刺激后的RAW264.7细胞,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出含HMGB1的目的片段,克隆于pMD-19T载体,再亚克隆至含有pelB引导肽及His-标签肽的高效表达载体pET-26b( ),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行SDS-PAGE鉴定目标蛋白表达,用镍鳌合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含His-标签肽的目的蛋白.结果:经PCR扩增出大小为648 bp的HMGB1基因片段,成功构建目标蛋白的融合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及分离纯化,获得了约30 kD的融合蛋白.结论:构建HMGB1的融合表达载体,获得分离纯化融合蛋白His-HMGB1,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DNA疫苗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可否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方法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pcDNA3/sjsDISP免疫小鼠后,SjSDISP特异性抗体的效价及自身免疫性抗体(抗核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产生情况,同时通过体重变化及主要脏器病理切片观察质粒DNA的毒性作用。结果以ELISA的方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s7SDISP特异性抗体的效价为1:400,未检出自身免疫性抗体。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异常变化。结论DNA疫苗pcDNA3/SSDISP对小鼠无诱导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免疫耐受的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归纳和探讨临床诊断SAR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X线胸片变化规律。方法 :对 5 6例临床诊断为SARS病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和X线胸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以高热和全身不适、乏力和肌肉酸痛为主诉症状 ;2 0例有明确一次性接触史者的平均潜伏期为 ( 4 .70± 0 .92 )d(X±SD ) ;大部分病例有干咳 ( 71 .4% )、气短 ( 4 8.2 % ) ,少数病例在病程中有短暂的胸痛、头痛和鼻塞 ,但无 1例发生腹泻。血常规检查 ,1 0 0 %的患者有白细胞减少 ( <4× 1 0 9/L)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1 .5× 1 0 9/L) ,5 3.6%的病例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 ( <90 % )。X线胸片异常改变中双侧云雾状阴影占 62 .5 % ,单侧病变占 32 .1 % ,单一肺叶病变的仅占 5 .4%。结论 :本组SARS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与WHO提示的有关症状基本符合 ,但未见腹泻和血小板下降者 ;X线胸片单侧病变也占相当比例 ( 32 .1 + 5 .4) %。胸片病变局限可能与及时治疗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抑制JAK/STAT通路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Galn/LPS复制急性肝损伤(AL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30)、ALI组(n=30)、STAT抑制剂雷帕霉素(RPM)处理组(n=30).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肝组织HMGB41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HMGB1表达水平(1.00±0.02)相比,ALI组24.72 h HMGB1表达显著升高(3.12±0.06,3.9±0.08,2.83±0.04,t值分别为16.01,3.86,10.46,均P<0.0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6和24 h有两个峰值,且24 h峰值高于6 h.与ALI组相比,RPM预处理组24-72h HMGB1蛋白表达均显著抑制(1.67±0.05 vs 3.12±0.06:1.93±0.06 vs 3.9±0.08:1.47±0.04 vs 2.83±0.04:t值分别为20.11,41.90,26.02,均P<0.01),ALT在24,48,72 h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ALT与HMGB1呈正相关(r=0.741,P<0.01).结论:抑制JAK/STAT可明显下调肝组织中HMGB1蛋白表达,并有助于减轻D-Galn/LPS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