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全身照射(TBI)前,各放射治疗部门将针对本单位的设备、机房环境等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物理照射技术,进行必要的物理参数的测量.CDP仿真人体模型与TQ-2000多通道剂量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TBI中体内相对剂量有关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改变调强计划中各射野的角度,探究调强计划对射野角度的敏感性,为调强计划设计角度的选择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选择首治鼻咽癌患者三例做调强放疗计划。每例计划均由有多年经验的物理师来做。之后分别在做好的计划基础上,只对射野的角度作调整其他参数的设置保持不变,射野角度做10°大小的改变。经逆向优化、剂量计算后用等剂量曲线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治疗计划,并分别记录每次改变角度后靶区剂量和靶区周围重要器官的受量,评价参数包括:PTV靶区的D5%、D95%、平均剂量(mean dose)、适形度(TVR)、剂量不均匀性指数(HI)和靶区周围重要器官的受量等。结果:在这些评价参数中仅鼻咽癌病例3的PTV靶区的D95%(P=0.01)和鼻咽癌病例2脊髓最大受量(P=0.01)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评价参数均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不同射野角度组合的调强计划中,评价数据大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变射野角度,调强计划靶区剂量和危及器官受量总的来说变化不明显,即调强计划对射野角度小范围(10°以内)改变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TQ-2000多通道剂量仪在TBI体内相对剂量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身照射(TBI)前,各放射治疗部门将针对本单位的设备、机房环境等实际情况,拟定相应的物理照射技术,进行必要的物理参数的测量。CDP仿真人体模型与TQ-2000多通道剂量仪的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TBI中体内相对剂量有关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4.
18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实施,观察近期疗效,并分析其急慢性不良反应.方法 鼻咽癌IMRT初治患者180例,按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Ⅰ期13例,Ⅱ期52例,Ⅲ期86例,Ⅳ期29例;鼻咽和上颈淋巴引流区作IMRT,原发灶GTV照射中位剂量72.6Gy(70.4~83.6Gy),2.2 Gy/f,下颈淋巴引流区予颈前切线野照射,50~70Gy/2Gy/f.结果 随访中位时间24个月(12~48个月),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4.4%,1、2年无局部复发率分别为96.4%、93.3%,无区域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3%、97.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1%、82.4%.N分期是影响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的最重要预后因素(P=0.04).最严重的急性不良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Ⅰ~Ⅳ级分别为26.6%、43.8%、23.3%、1.1%.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级37.2%,Ⅱ级7.3%.结论 鼻咽癌IMRT靶区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小,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治疗鼻咽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铱-192(^192Ir)和锎-252(^252Cf)均是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2Ir发射γ射92线,^252Cf发射中子和γ射线。^192Ir放射源已普遍应用于高剂量率的后装治疗,^252Cf中子放射源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优势,也正在后装治疗中使用。本文就^192Ir和^252Cf两种放射源的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后装治疗中不同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是指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浆细胞肿瘤,是恶性单克隆浆细胞病变中较为罕见的一种,占全身浆细胞瘤的不足4%,可发生于任何髓外组织或器官,但约80%发生在上呼吸道.而原发于肺浆细胞瘤(primary pulmonary plasmacytoma,PPP)是髓外浆细胞瘤中一种极为罕见的肿瘤,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0例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与箱式四野放疗各危及器官剂量差别和急性毒副反应,评价IMRT做为宫颈癌常规放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我科收治的10例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每位患者均同时作调强计划和箱氏四野计划,比较各危及器官的DVH曲线图。结果:两种方法处方剂量均较好的覆盖了靶区。在50Gy水平,IMRT中小肠、膀胱、直肠的体积分别减少了24.1%、38.1%、28.5%,患者副反应轻微,治疗过程中患者耐受性好。结论:IMRT在宫颈癌治疗中剂量分布优于箱式四野放疗。  相似文献   
8.
1概述 放射治疗和手术、化疗组成了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随着放射生物、放射物理、医学影像技术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CT模拟定位系统、适形放疗系统、调强放疗系统等先进放疗技术在临床的大量应用,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以"精确定位、精确计划、精确治疗"为特征的精确放射治疗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可以把放射治疗的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对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而可靠的处理、输送和存档,以便快速、准确、可靠地进行自动治疗条件设置及治疗验证.本院放疗中心自引进直线加速器以来,逐步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放疗网络系统(如图1所示),在适形调强等精确治疗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精确放疗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全晋  王阁  杨镇洲  刘岩海  杨晓霞  李晓莹 《重庆医学》2007,36(19):1958-1959,2024
目的 回顾性比较恶性肿瘤椎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和常规放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本肿瘤中心40例肿瘤椎体转移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普通放疗治疗肿瘤椎体转移;三维适形放疗(3DCRT)采用42~45Gy/14~15次、5次/周的分割方式进行减症放疗,普通放疗采用30~36Gy/10~12次、5次/周的分割方式进行减症放疗.分别有12例15处病灶;28例37处病灶.结果 全组病例有效率(CR PR)为90.4%,两组的有效率依次为93.3%(14/15)、89.2%(33/37).两组之间止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进行局部减症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三维适形放疗与普通放疗的短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三维适形放疗可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在保护脊髓及周围正常组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局部剂量提升的有效方法.但对生存的影响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早期反应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雷新  杨晓霞  王东  胡南  刘岩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30(11):965-966,984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治疗结果和早期并发症情况。方法78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38例)和常规放疗组(40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锁骨上野及耳前野+后颈电子线野,靶区剂量2Gy/(次·天);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2Gy/(次·天)。研究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病人的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平均受照体积,观察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和口腔黏膜反应。结果所有病人放疗后鼻咽及周围病灶明显消退。腮腺、脊髓、临床靶区和计划靶区的受照体积调强放疗组分别为(30±4.8)%、(56±6.7)%、(95±8.6)%、(92±8.1)%,常规放疗组分别为(98±9.4)%、(56±10.7)%、(100±9.7)%、(99±9.5)%,调强放疗组腮腺受照体积明显低于常规放疗组。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Ⅰ、Ⅱ级。而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及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口腔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其中口干(腮腺)反应、皮肤反应、口腔黏膜反应Ⅱ、Ⅲ级者调强放疗组明显少于常规放疗组。另外,调强放疗组的放疗时间为45.0±4.4天,少于常规放疗组的51.0±5.3天。但调强放疗组放疗后鼻咽腔炎症反应较重。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病人放疗的口干和皮肤反应等早期放疗反应,并能缩短放疗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