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因其慢性关节病变致残致畸而备受关注。瑶族人民在与RA长期抗争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用药经验,最常用的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4种“老班药”,其中“钻类”药物性能强劲、通达经络、透利关节,多为行气止痛、散瘀消肿药,对治疗RA有独特疗效。本文就近年来钻类瑶药治疗RA的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肽(peptide)是指由2~5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介于小分子和蛋白质之间的物质,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易吸收、靶向性强和副作用小等特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生物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药中含有大量的肽类物质,传统煎、熬、煮的用药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此类成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物活性。而目前实验室中的中药成分研究多数采用高浓度醇提方法,可能造成众多天然药物中肽类成分被忽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药中的肽类成分是发挥传统药效的重要成分。作者结合多年研究以及文献检索,提出了“中药肽——表达中药功效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小分子与蛋白之间,由2个或多个氨基酸组成的肽类化合物”的概念,进而总结中药肽的提取与分离、中药肽的结构确定方法与路径,对基于“整体观”和大数据的现代化中药肽研究方法进行了展望,将人工智能预测和高通量筛选技术相结合,提升中药肽发现的效率和准确度,建立不同中药肽和不同靶点之间的全息图像,为基于中医药理论的中药肽创新药物设计及相关健康产品研发提供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侯小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6-4946
烧伤晚期残余创面在烧伤治疗中处理较困难,给医患双方带来极大的困忧和痛苦。鉴于此,我科根据重组人表皮因子的药物特征,2007-01-2009-12将其应用于烧伤后残余创面换药,取得了较好效果,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28例,女100例,年龄15~57岁。创面位于四肢及躯干,烧伤面积6.0%~60%;残余小面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抗毒升白合剂(KSH)的急性毒性、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方法测定急性毒性,观察给药后小鼠的一般特征、死亡及肝脏损伤情况;H22肝癌腹水瘤模型小鼠ig KSH,计算小鼠腹围及生命延长率;小鼠大剂量注射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下降模型,ig KSH,计算白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结果 KSH的急性毒性较小,小鼠的精神状态正常,无死亡;各剂量对小鼠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11.66%、87.00%、73.09%;对环磷酰胺引起的荷瘤小鼠体重、骨髓有核细胞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结论 KSH能有效延长H22肝癌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并能显著提高骨髓造血功能及升高白细胞数。  相似文献   
6.
侯小利 《中外医疗》2011,30(2):168-169
目的探讨手部烧伤后瘢痕的早期康复治疗与心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582例全手部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不同烧伤程度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并指导其进行早期关节功能训练、按摩、牵引和弹力压迫等康复治疗。结果 582例手烧伤患者中有189只手发生瘢痕挛缩畸形,通过早期康复治疗,功能恢复良好,达到83.51%的满意率;干预前后相比,除了偏执、精神病、其他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后手部瘢痕畸形的治疗过程中,宜早对病人进行康复治疗并结合心理干预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部烧伤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并总结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烧伤科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78例面部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经合理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平均住院28d,无创面感染及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面部烧伤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抗休克护理、抗感染护理、康复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合理的心理干预等,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和治疗中,准确地描述颌骨的矢状向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评价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头影测量方法r角,以准确反映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 方法:对180例13~25岁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患者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按照4项标准分为3组,确定不同的错     牙合畸形类型,分析男女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骨型Ⅰ类错牙合的r值为(40.84±3.10)°,骨型Ⅱ类错牙合的r值为(48.85±3.09)°,骨型Ⅲ类错牙合的r值为(26.12±4.76)°。②各组r值在性别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r角能够反映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r值在35°~45°之间为骨型Ⅰ类错牙合,小于35°为骨型Ⅲ类错牙合,大于45°为骨型Ⅱ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八角茴香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100-5-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40℃。[结果]广西11个不同产地的八角茴香中莽草酸含量为6.34%~7.41%,原儿茶酸含量为0.28%~0.98%,对羟基苯甲酸含量为0.73%~1.90%,对甲氧基苯甲酸含量为0.07%~0.23%。[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八角茴香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介入治疗时均进行心电监护,对照组常规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波动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监测中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