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行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行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的65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针对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务态度、基础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用药指导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心内科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给予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可提高心内科病人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70例因风湿热致风湿性心脏病患儿根据症状典型与否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27例,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心肌炎26例,发病率为6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χ2=4.513,P〈0.05);对照组多发性关节炎合并心脏炎、心力衰竭、关节痛发病率分别为55.56%、11.1l%和81.48%,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0.23%、0.0%和53.49%(χ2=4.304、3.879、3.962,均P〈0.05);两组患儿ERS增快发生率与AS0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GAS指标阳性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26,P〈0.05),而对照组CoxB阳性例数显著高于观察组(χ2=3.968,P〈0.05),提示临床症状典型患儿CoxB与GAS指标与不典型患儿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加强对不典型性小儿风湿热的鉴别诊断,重视小儿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抽样,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推行胺碘酮疗法,对照组实施利多卡因疗法,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且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PR间期、QRS波时间、LVEF、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失眠护理干预。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第3d采用SPIEGEL睡眠量表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干预前后SPIEGEL总评分、各维度评分、HAMA、HAMD评分及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PIEGE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心肌再梗死、再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失眠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硬化治疗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142例颈动脉斑块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综合护理组(A组n=72)和常规护理组(B组n=70)两组。比对两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检测情况、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情况。结果 1两组护理后TC及LDL-C水平均较护理前降低,其中A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B组(P0.05);2两组护理后IMT及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护理后A组IMT及斑块积分明显优于B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A组护理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94%,明显低于B组的24.29%,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颈动脉斑块硬化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2M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糖、血脂水平的关系及认知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168例老年T2M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认知功能评分(MMSE)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85例,轻度认知功能(MCI)组83例,分别测定各组糖化血红蛋白(HAlb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FPG)、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低密度蛋白(LDL-C)、高密度蛋白(HDL-C)水平,并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MMSE评分及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MCI组HAlbc、FPG、2h FPG、TG、TC、LDL-C、HDL-C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t=3.485,4.362,3.923,4.269,4.823,3.910,3.456,3.642;P0.05)。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可知,MMSE评分与HAlbc、FPG、TG、LDL-C呈负相关。干预后MCI患者MMSE评分、HDL-C水平、HAlbc、FPG、2h FPG、TG、TC、LDL-C与干预前有统计学意义(t=3.421,3.510,5.785,4.632,4.269,3.786,2.986,3.421;P0.05)。结论:老年T2MD患者容易并发MCI,且MMSE与HAlbc、FPG、TG、LDL-C呈负相关。对T2MD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8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西雅图心绞痛调查表(SAQ)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6个月的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干预后3,6个月的ESCA评分及S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理论模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