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蛇毒纤溶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溶栓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获得大量高纯度的蛇毒纤溶酶并进行药效实验。方法用离子交换柱色谱和单克隆抗体亲和色谱技术进行纯化 ,用体外和半体内血栓模型研究其抗血栓作用。结果得到纯度为 95 %以上的纤溶酶。结论纯化后的蛇毒纤溶酶具有显著的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和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ric cells,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健康大鼠管状骨中,无菌下提取骨髓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10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DC形态学特征,LPS刺激1~2d,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未成熟和成熟的)CD80、CD86和OX62的表达水平进行DC表型检测。结果培养的骨髓细胞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d未成熟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5%、52.93%和45.66%。培养11d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93%、81.38%和96.36%。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DCs的体外诱导方法,为研究DC的功能及其在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茵陈蒿汤方源自《伤寒论》,由茵陈蒿、栀子和大黄 3味中药组成 ,该方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高血脂症及恶性肿瘤等[1 ] 。本实验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将茵陈蒿汤分为 ~ 5个部位 ,其中 和 部位对 CCl4 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s GPT升高及 TP,ALB下降有抑制作用 ,提示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从活性部位 中分得5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大黄酚 (chryso-phanol,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大黄素 (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8-O-β-D-吡喃葡萄糖苷 (aloe-emodin-8-O-…  相似文献   
4.
芡实是药食同源佳品,是睡莲科芡的干燥成熟的种仁,主要药用成分有环肽类、黄酮类、脑苷脂类、多酚类、甾醇类、矿质元素类等。芡实的淀粉含量高,可为人体提供充足的热量。近几年,芡实的药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较为广泛。目前芡实已应用于胃黏膜损伤、糖尿病、脾肾阳虚、慢性肠炎、腹泻、中风后遗症、肾小球肾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核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2(PTPMEG2)的克隆表达及其对骨质疏松症发展过程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纯化后的PTPMEG2蛋白,应用免疫学技术制备PTPMEG2的多克隆抗体。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5)和对照组(n=15),采用维甲酸灌胃给药的方法构建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检测2组大鼠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及碱性磷酸酶(ALP)的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各组织中PTPMEG2的表达水平,并对比PTPMEG2在骨髓细胞(BMCs)、红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成功制备PTPMEG2的多克隆抗体。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CP和ALP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模型组大鼠的骨脆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中PTPMEG2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在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却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PTPMEG2在模型组大鼠BMCs中表达量显著增加,而在红细胞和BMSCs中其表达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骨质疏松症大鼠BMCs中PTPMEG2表达水平增加,且多发生在骨髓内分化成熟的骨细胞中; PTPMEG2可能在骨质疏松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东北地区蜱中携带立克次体的情况。方法应用人工小时布旗法采集东北部分地区不同生境的游离蜱,采用PCR作斑点热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DNA检测。结果从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检出查菲埃立克体DNA,全沟硬蜱平均阳性率为3.29%,森林革蜱为1.88%;从全沟硬蜱检出人粒细胞无形体DNA,平均阳性率为2.98%;从嗜群血蜱检出斑点热立克次体DNA,其平均阳性率(6.67%)明显高于全沟硬蜱(1.69%)和森林革蜱(2.36%)。结论东北地区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可能是查菲埃立克体、人粒细胞无形体的主要携带媒介,嗜群血蜱主要携带斑点热立克次体,提示东北地区存在三种蜱媒立克次体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Survivin蛋白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和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上皮性卵巢癌、1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Survivin和VEGF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①上皮性卵巢癌中Survivin蛋白和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Sur-vivin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与上皮性卵巢癌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上皮性卵巢癌中Survivin蛋白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蛋白和VEGF均可作为反映上皮性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Survivin和VEGF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同时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丁香治疗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机理。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丁香对胰岛素信号通路中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体外酶反应动力学实验检测丁香对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效果。结果丁香显著提高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水平(P<0.001),并对SHP-1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推测丁香的降血糖机制是通过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负调节酶SHP-1的活性,进而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茵陈蒿汤方源自《伤寒论》,由茵陈蒿、栀子和大黄 3味中药组成 ,该方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高血脂症及恶性肿瘤等[1 ] 。本实验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将茵陈蒿汤分为 ~ 5个部位 ,其中 和 部位对 CCl4 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 s GPT升高及 TP,ALB下降有抑制作用 ,提示具有保肝降酶作用。从活性部位 中分得5个蒽醌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大黄酚 (chryso-phanol, )、大黄素甲醚 (physcion, )、大黄素 (e-modin, )、芦荟大黄素 (aloe-emodin, )、芦荟大黄素 -8-O-β-D-吡喃葡萄糖苷 (aloe-emodin-8-O-…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proEMAPⅡ/p43体外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活性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proEMAPⅡ/p43蛋白体外检测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活性的方法。方法利用内皮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实验、细胞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等体外检测血管生成的模型,研究p43蛋白抑制血管生成的活性。结果 p43蛋白能明显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和管腔形成,但对内皮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最终选用细胞迁移实验和管腔形成实验作为主要活性检测方法,细胞迁移实验作为p43蛋白活性的定量检测方法,迁移抑制率作为活性高低的评价标准,管腔形成实验用于p43蛋白活性的定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