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观察眼压、病理和视功能改变.方法:SD大鼠45只,麻醉后使用532二极管激光行右眼角膜缘360°光凝,角膜缘激光斑为80~100个,大鼠角膜缘颞侧、颞上及颞下巩膜浅层静脉3条,每条静脉光凝3~4个斑点,功率0.45W/0.7s.左眼为对照眼,3d后测量眼压,部分眼压升高不明显者,进行同样的二次光凝.Tono-penXL眼压计监测3,7,30,60,90,180d麻醉状态下的眼压.激光术后60,180d取大鼠各5只,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摘取双侧眼球和视神经,分别进行冰冻和石蜡切片,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观察房角变化,不同时间视网膜节细胞计数,比较视神经髓鞘密度的变化.60,180d大鼠10只,使用TEC-350V视觉电生理仪行F-VEP检查;然后6mo大鼠5只,进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s,7d后40g/L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显微镜下比较视网膜节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大鼠高眼压模型成功38只,平均最高眼压在激光后30d,平均值为25.0±4.1mmHg,对照眼17.1±3.2mmHg,180d时眼压基本恢复正常.病理改变:实验眼前房角明显变窄,小梁网间隙压缩、变窄,甚至部分闭锁,消失,少量梭形成纤维细胞聚集,组织致密、硬化,而小梁细胞减少,虹膜部分卷曲,水肿、肥厚出现明显异常.逆行荧光金视网膜铺片和视网膜切片尼氏染色见实验眼视网膜节细胞数量有明显的减少;尼氏染色切片每400倍视野总平均数,60d组对照眼为41±10.6个,实验眼为35±11.2个,180d组对照眼为40±9.8个,实验眼为34±11.0个,周边视网膜平均值减少最为显著,均值相差可达8个神经节细胞;180d时模型眼视神经甲苯胺蓝染色显示的髓鞘密度明显降低;视功能检查:高眼压大鼠模型60,180d的实验眼和对照眼均可引出典型的和重复性好的NPN波形,60d时实验眼AP1(N1-P1振幅)均值降低,为13.03±3.11ms,对照眼为21.14±3.10ms,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波幅值降低持续至180d仍未恢复;LP1(P1峰潜伏期)60d时无明显变化,180d时则明显延迟,实验眼为74.47±8.05μV,对照眼为59.73±4.16μV,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532-二极管激光角巩膜缘小梁网及巩膜浅层静脉光凝能成功升高眼内压,眼压升高近8mmHg;病理显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显著减少,以周边视网膜为著;视神经髓鞘密度亦显著地减少;视觉电生理检测,F-VEP的AP1振幅降低,LP1波峰潜伏期延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陷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决定了青光眼视神经节细胞的最后结局。而免疫因素在青光眼的视网膜视神经损害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双重的。所以探明免疫系统在青光眼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对青光眼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的正常眼压值,了解其分布规律及昼夜波动现象,建立正常参数标准,为进一步建立青光眼模型和对疾病的治疗及视功能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实验于2004-10-20/2005-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完成。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105只,体质量150~350g,雌雄不拘,统计眼内压值的大小及其分布;另选取清洁级健康SD大鼠20只,雌雄不拘,体质量175~225g,用于眼内压昼夜波动的测量统计。所有实验大鼠在10g/L戊巴比妥纳5mL/kg腹腔注射全身麻醉状态下用Tono-PenXL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所有眼内压的测量,均在大鼠麻醉后相同时点测量。正常眼压值在6:00~20:00测量并记录2次;眼压波动统计分别于6:00~7:00,11:00~12:00,15:00~16:00,19:00~20:004个时段测量记录2次,连续4d。结果:正常眼压统计105只大鼠,其中5只大鼠因麻醉过量而死亡,剔除数据,获得400个眼内压值;眼压昼夜波动实验20只大鼠全部完成,所有数据进入结果分析。①SD大鼠6:00~20:00正常眼压,进行描述性统计,K-S分布拟合检验,结果提示大鼠眼压统计呈高斯分布,其均值(18.09±3.87)mmHg(1mmHg=0.133kPa),95%置信区间的均值波动范围是17.71~18.45mmHg(K-S值为1.20,P=0.112);6:00~20:00大鼠95%眼压正常范围是11.99~24.15mmHg。②4个时段眼压测量数据的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各时段眼压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F=22.36,P值接近0);多重比较结果:6:00~7:00眼压均值均低于11:00~12:00,15:00~16:00,19:00~20:00眼压均值[(16.17±2.74)mmHg,(17.51±3.41)mmHg,(18.24±2.45)mmHg,(19.65±3.24)mmHg,P均<0.05];19:00~20:00眼压均值最高,平均值相差近3.5mmHg。结论:大鼠眼内压的正常范围呈高斯分布,具有同人类一样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上午眼内压较低,然后逐渐升高,晚间眼内压明显高于白天,随后回落至基础眼压。  相似文献   
4.
Nogo-66受体在大鼠神经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Nogo-66受体(NgR)蛋白在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9只正常SD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及坐骨神经中NgR蛋白表达.结果9只大鼠脑、脊髓、视网膜、视神经切片中NgR蛋白均表达阳性,荧光染色位于神经元及其突起.9只大鼠坐骨神经切片中NgR蛋白均表达阴性.结论在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中NgR广泛分布,而在周围神经坐骨神经则无NgR表达,提示NgR的阳性表达与中枢神经系统再生能力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和房水核心蛋白多糖(decorin, DCN)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986医院收治的13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眼科检查结果分为非DR组(n=39)和DR组(n=94),另纳入同期35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夹心法检测血清和房水DCN水平。结果:DR组血清和房水DC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非DR组(P<0.001)。经Spearman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房水DCN水平与DM病程及血清DCN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0.360,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DCN水平为T2DM患者发生D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重度非增殖性DR及增殖性DR患者的血清DCN水平[5 811.91(3 815.93,10 613.32)ng·ml-1]显著高于轻度非增殖性DR[3 733.28(2 292.13,4 700.71)ng·ml-1]及中度非增殖性DR患者[4 071.2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青光眼和正常眼视乳头筛板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Nogo-C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4-03/07-21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和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第三研究室完成。步骤:①用532-二极管激光对16只正常SD大鼠的右眼行跨越角膜缘小梁网激光光凝。②Tonopen眼压计测量双眼眼压变化。③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Nogo-C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模型组16眼和非模型组16眼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模型组、非模型组眼压情况:模型组激光光凝之后的眼压呈上升趋势,第3天显著高于非模型组[(3.12±0.01),(2.29±0.03)kPa,P<0.01],一直持续60d均显著高于非模型组[(3.29±0.03),(2.30±0.02)kPa,P<0.01]。②大鼠模型组、非模型组眼球标本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大鼠高眼压后60d,视乳头筛板区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Nogo-C表达强、密度高,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红色荧光、Nogo-C绿色荧光以及红色和绿色叠加后的黄色荧光(灰度值)显著高于非模型组(19.13±0.12,17.82±0.23,18.30±0.14比3.11±0.15,6.52±0.16,4.16±0.20,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青光眼神经纤维的进一步损害和抑制了神经纤维轴索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以屈光要素角膜屈折力CD(cornea diopter)、前房深度ACD(anterior chamber depth)、晶状体厚度LENS(lens thickness)、玻璃体腔深度VITR(vitreous depth)、眼轴长度AL(ocular axis longitude)的生物测量值推算高中生眼屈光度的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中学高中部高一至高三的182例364眼学生进行眼相关检查,用电脑验光获得屈光度,用角膜曲率计及A超测得屈光要素生物测量值。以SPSS软件分析剔除不相关要素,得出屈光度、相关屈光要素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屈光度D与相关屈光要素CD,ACD,LENS,VITR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是D=69.750-0.724×CD-0.630×ACD-2.207×LENS-1.728×VITR(r=0.87)。结论:高中生眼屈光度D可以用CD,ACD,LENS和VITR间接推算。  相似文献   
8.
格列美脲原料药中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对格列美脲原料药中有关物质、降解产物的含量及结构确定进行了研究。方法:用Hypersil-ODS2色谱柱,以甲醇:0.025mol·L~(-1)磷酸二氢钾(pH5.2)(75:2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硅胶60F_(254)预制薄层板(E.Merck),紫外灯(254nm)检机;VG ZabSpec、API 3000 LC-MS-MS质谱仪,以甲醇-水(75:25,pH=5)为流动相,测定方式:FAB或ESI。结果:原料药中主要有关物质为其2个中间前体;格列美脲经长期储存或加速实验均可降解产生2个主要降解产物。主成分与有关物质及降解产物完全分离。结论:实验表明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方法灵敏、专属,可用于格列美脲的纯度控制和稳定性检查。  相似文献   
9.
1999年始 ,我们在鼻内镜下经鼻行泪囊鼻腔造孔术 ,治疗慢性泪囊炎 15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2 4~ 52岁。病程 1~ 7年 ,眼部均有溢泪、溢脓 ,指压泪囊从泪点流出脓液 10例 ,粘液性分泌物 5例。1 2 手术方法1 2 1 器械 鼻内窥镜 (杭州市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生产 )、冷光源及耳科电钻、泪道探针及泪道冲洗注射针头 ,西安万智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电脑XVC Ⅱ型射频治疗机 ,功率 4档 ,时间 3s。1 2 2 操作步骤 对合并鼻腔病变影响手术操作者 ,先行鼻内矫正术。本组合并鼻中隔偏曲 4例行矫…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内毒素结合肽(EBP)及其突变体mEBP在E.coli DH5α中表达,纯化后鉴定其抗内毒素/脂多糖(LPS)活性。方法(1)将含Pinpoint Xa3-EBP及其突变体Pinpoint Xa3-mEBP的工程菌DHSα活化,加入异丙硫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生物素融合蛋白。分离纯化表达产物,因子Xa酶切融合蛋白分离目的肽EBP和mEBP。采用亲和层析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纯化目的肽,用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法鉴定突变体mEBP。(2)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5mg/L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LPS+不同浓度EBP或mEBP(均为2.0、5.0、12、5mg/L)刺激PBMC,检测其平均荧光强度。用1mg/L LPS+3种浓度(同前)EBP或mEBP刺激PBMC,5h后取上清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3)将25只昆明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腹腔注射等渗盐水0.2ml;模型组(5只):小鼠造成20%TBSAHI度烧伤,伤后腹腔注射LPS(1mg/kg);治疗组(15只):小鼠同前致伤后,腹腔注射多黏菌素B(PMB,5mg/kg)或EBP或mEBP(后两者均为10mg/kg)。6h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清TNF—α、IL-6浓度及肝组织中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纯化后的目的肽EBP、mEBP纯度均达98%以上,mEBP氨基末端10个氨基酸残基序列分析符合预期结果。(2)随着mEBP或EBP浓度的增加,PBMC表面的平均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且在同一浓度下,加入mEBP后平均荧光强度的减弱程度较加入EBP明显。与用1mg/LLPS刺激PBMC比较,加入1mg/L LPS+12.5mg/LEBP以及1mg/LLPS+3种浓度mEBP刺激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3)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10mg/kg mEBP治疗组两指标低于等浓度EBP治疗组(P〈0.05)。(4)小鼠肝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正常对照组相对灰度值为0.25,模型组为0.93,10mg/kg mEBP治疗组为0.51,10mg/kg EBP治疗组为0.77,5mg/kg PMB治疗组为0.43。结论具有抗LPS活性的小分子肽可通过原核表达获得:EBP及mEBP均具有抗LPS活性,其中mEBP拮抗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