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萍  陈小虎  余敏  刘云芳  吕迎春  胡波 《重庆医学》2006,35(23):2205-2205
我院眼科自1999年应用HSM-Ⅱ强脉冲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以来,随机选择泪道阻塞患者108例(116眼)。其中A组58例(64眼)激光术后泪道灌注软性固态四环素可的松眼膏,B组50例(52眼)激光术后泪道灌注流动性大的潇莱威眼液。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方法: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实行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尿路感染例数及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LUT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6周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人数减少、达到平衡膀胱的人数增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针刺配合体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恢复膀胱功能和重建自主排尿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加拿大作业表现测量表(Canadian occupational performance measure,COPM)于1991年由加拿大的作业治疗师Mary Law博士原创并由加拿大作业治疗协会出版,由林国徽主任翻译成中文第2版在广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使用,并作为每位患者前来治疗均要评估的量表。广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在穗残联(2016)129号文件中已把COPM列入《广州市纳入残疾人康复资助保障范围医疗康复项目目录》中。脑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率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入住我院ICU的危重病患者57例,检测血磷,生化指标,血常规及血气分析,并计算APACHEⅡ评分。观察低磷血症的发生率,根据血磷水平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低磷血症组,比较各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按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间血磷、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异。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39例患者出现低磷血症,发生率为68.4%,其中轻度低磷血症11例(占19.3%),中度低磷血症20例(占35.1%),重度低磷血症8例(占14.0%)。重度低磷血症组血钠、钾、镁、白蛋白、PLT、PaCO2、PaO2明显低于正常血磷组,而血pH、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磷组,重度低磷血症组血钾、PaO2明显低于轻度低磷血症组,而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轻度低磷血症组。存活组血磷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而血乳酸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病患者易发生低磷血症,早期血磷水平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蓝光滤过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术中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为观察组,植入AcrySof Natural人工晶状体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wk不同视标对比度的视力;使用主观像差仪检查实验组术后1mo的像差,依35项Zernike系数计算总像差及4阶像差的均方值(root means quare,RMS),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术后1wk,视标对比度为100%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度为25%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像差的RMS均值分别为0.84±0.21μm及1.44±0.42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4阶像差(球差)的RMS均值为0.58±0.18μm、1.14±0.37μm,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术眼光学像差(尤其是球差),获得更好的低对比度视力,从而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双黄补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PDL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人PDLC,应用双黄补提取液作为辅助因子分成8组:A·黄连;B·黄芩;C·骨碎补;D·黄连加黄岑;E·黄连加骨碎补;F·黄岑加骨碎补;G·黄连、黄芩、骨碎补;H·对照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比值。结果:各组药物提取液均有促进PDLC增殖和提高胶原蛋白比值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其中以双黄补组的效果最明显。不同孵育时间培养中以第5天的作用最强。结论:双黄补水提液可明显促进人PDLC增殖,明显提高胶原蛋白在总蛋白中的比值,可作为PDLC增殖的理想的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绵阳市糖尿病(DM)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方法:普查社区登记确诊的749例DM患者,通过询问和检查获得病史资料,采用眼底检查或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立DR诊断,并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脂联素。结果:DM患者749例中共确诊DR患者151例,DR的患病率为20.2%。非增殖型和增殖型DR分别为108例(71.5%)和43例(28.5%)。空腹血糖在DM、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中分别为7.86±0.93mmol/L,8.24±217mmol/L,8.35±3.89mmol/L,三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脂联素在这三类居民中测得的结果分别为 6.24%±1.34%,7.12%±1.51%,7.94%±1.75%和8.48±2.89mg/L,6.74±2.11mg/L,4.57±1.82mg/L,三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在DM居民中DR患病率高,需密切监测DM患者的高糖化血红蛋白和低血清脂联素,以控制DR患病。  相似文献   
8.
背景: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取决于牙周膜细胞的数量和增殖分化能力。牙周膜细胞具有多向的分化潜能,可分化成成牙骨质细胞、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形成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实现牙周组织再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传统中药双黄补水提液对其功能的影响。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材料:牙周膜组织(由健康青少年患者因矫正畸形门诊就诊时自愿提供);黄连、黄岑、骨碎补(中国药品检定所提供)。方法:实验于2003-07/10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分别将粉碎的黄连、黄岑、骨碎补和蒸馏水1∶10(m∶V)混合,沸水回流5h。收集提取液,粗滤后残渣再次沸水回流3h。合并2次提取液,旋转蒸发浓缩,所得中药水提液浓度为3kg/L。分黄连组、黄芩组、骨碎补组、黄连加黄岑组、黄连加骨碎补组、黄岑加骨碎补组、双黄补组和对照组8组进行实验。通过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应用双黄补提取液作为辅助因子,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占总蛋白比值。主要观察指标:牙周膜细胞增殖的吸光度值及胶原蛋白占总蛋白的比值。结果:①牙周膜细胞增殖的测定结果:除黄连组外其他各组均明显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双黄补组细胞的吸光度值增大最为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吸光度值逐渐增大,在第5天达到最大。不同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牙周膜细胞胶原蛋白占总蛋白的比值:除黄连组外其他各组均明显促进比值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双黄补组比值增大最为明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比值逐渐增大,在第5天达到最大。不同时间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双黄补水提液可明显促进人牙周膜细胞增殖,明显提高胶原蛋白在总蛋白中的比值,可作为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的理想的中药辅助因子。  相似文献   
9.
兔椎体软骨终板血管芽增龄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兔椎体软骨终板内血管芽的形态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15只不同年龄段新西兰兔,2月龄5只,1年龄5只,3年龄5只,雌雄不限.X线观察终板有无钙化及椎体周围有无骨赘形成,组织学观察软骨终板和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血管铸型后扫描电镜观察终板各部位血管的形态变化.按Miyamoto等分级标准将椎间盘分为1~5级,分别规定为1~5分.采用t检验,分别对2月龄组和1年龄组髓核区与内层纤维环区,2月龄组及1年龄组兔髓核区、内层纤维环区椎体终板内血管直径进行比较.结果 2月龄组终板无明显钙化、软骨终板结构良好、潮标清晰,髓核及纤维环结构饱满清晰;1年龄组终板轻度钙化,髓核皱缩,纤维环出现裂隙;3年龄组终板钙化明显,密度增高,并可见骨赘形成,髓核消失.随着年龄增加,终板内微血管逐渐减少,最终消失,软骨终板中心部位较周围部血管减少更为明显.组织学显示软骨终板出现钙化,软骨终板退变重于椎间盘;钙化的程度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呈正相关.2月龄组髓核区与内层纤维环区椎体终板内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月龄组与1年龄组髓核区椎体终板内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兔年龄增加终板内血管逐渐减少,终板发生退变,其程度重于椎间盘,提示椎体终板内微血管的变化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重要促进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of vascular buds in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in age-specific rabbits and also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buds and interverbral disc degeneration. Methods There were 15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in our study,which include three groups, 2-week-old rabbits, 1-year-old rabbits and 3-year-old rabbits, and each groups had five rabbits. The X-ray radiograph, histolog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According to Miyamoto standard, the interverbral disc was graded 1-5, and scored 1-5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hanges of micro-vascular structure of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were observed during aging. Unde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vascular structure degenerated gradually, and disappeared in the end.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reduc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ose in periphery region. The severe degeneration was found in vertebral endplate, compared with intervertebral disc. The changes of vascular buds in rabbits vertebral cartilage endplate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vertebral endplate calcification and the interb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Conclusion Changes of vascular buds in vertebral endplate may accelerate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在眼科临床诊治过程中对首诊于眼科的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IH)误诊的常见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12年3月神经内、外科及眼科收治的BIH病例51例,研究其临床资料及误诊情况.结果 51例病例中有35例误诊为眼部疾病,其中误诊为视盘血管炎15例(42.9%),视神经乳头炎9例(25.7%),视神经网膜炎3例(8.6%),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2.9%),青光眼2例(5.7%),外展神经麻痹5例(14.3%).结论 询问病史和神经系统检查不全面以及对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临床特征不了解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