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复性近视散光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的变化规律 ,研究LASIK术对角膜各区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影响。方法 对 6 5例复性近视散光患者 (12 6眼 )行LASIK手术 ,术前、术后 1月、 3月、 6月分别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将患者按散光程度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不同区的散光度及散光轴的变化规律。结果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LASIK术后角膜散光度降低以 3mm区最为明显 ,而 5mm、 7mm区表现为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恢复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呈正相关系 :角膜 3mm区散光欠矫度 (D) =1 196×非角膜散光因素 +1 117;角膜各区之间散光轴位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术前、术后不同时期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复性近视散光LASIK术后角膜散光以 3mm区散光值减少明显 ,且散光高度组减少更明显 ,而 5mm、 7mm区早期散光轻度增加 ,术后 3~ 6月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 3mm区散光部分欠矫与非角膜散光因素密切相关。手术前后角膜各区散光轴均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复性近视散光角膜地形图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全面了解复性近视散光患者角膜各区散光改变及对眼球散光的影响。方法 对15 0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测量及视网膜检影检查 ,进行t检验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复性近视散光患者角膜 3mm区、 5mm区、 7mm区散光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3mm区与 5mm区散光度差异无显著意义 ,并与眼球散光度呈正相关 :眼球散光度 (D ) =0 64 7D3mm ( 3mm区散光度 ) 0 810D5mm ( 5mm区散光度 ) -0 14 9D7mm ( 7mm区散光度 ) -0 2 3 5。结论 人眼的散光 71 2 %由角膜散光决定 ,而角膜散光值主要由角膜 3mm区、 5mm区散光值决定 ,尤其 5mm区是反映角膜散光最敏感、稳定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采用VISX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53例(84眼)超高度近视(-10.00~16.00)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显示,术后裸眼视力≥0.5,1.0者分别占81.0%和23.9%;实际矫正屈光度与术前预矫屈光度相差<±2.00D者占75.0%;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2级的发生率占13.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散光的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VISX20/2O型准分子激光仪对306例(529眼)近视、散光患者进行PRK手术。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00~16.00D(-6.55±3.19D),分为两组:Ⅰ组:-1.00~6.00D,294眼;Ⅱ组:-6.25~16.00D,235眼。随访3~12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0.5、1.0者在Ⅰ组分别为97.5%、77.5%,在Ⅱ组分别为80.3%、32.8%;实际矫正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内者在Ⅰ、Ⅱ组分别为92.5%、42.6%。影响术后屈光度变化的因素:术后角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程度、去上皮的方法、眼压、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结论:PRK治疗-6.00D以内的近视是一种安全、稳定、预测性强、有效的方法。术前应根据屈光度、年龄、角膜厚度、眼压、设计手术方案,术中强调采用激光去除上皮。眼科学报1997;13:75~78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将随访2年、资料完整的PRK术后的234例(391眼)患者分为两组:Ⅰ组为低中度组(〈6.00D)228眼,Ⅱ组为高度组(〉6.00D)163眼,分别对术后3、6、12、24个月的屈光状态进行随访。结果:PRK术后2年屈光回退高于-0.5D、过矫、欠矫〉1D、术后残留散光  相似文献   
6.
采用VIS×20/20型准分子激光仪对169例(281眼)近视患者进行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前等值球镜屈光度为-1.75—16.00D(-8.19D±1.52D)。分为两组:Ⅰ组:-1.75—-6.00D,153眼:Ⅱ组:-6.25—-16.00D,128眼。随防一年以上。术后1年实际矫正屈光度在预测矫正度±1.00D者在Ⅰ、Ⅱ组分别为87.6%,54.7%,裸眼视力≥0.5,1.0者在Ⅰ组分别为97.4%,74.5%,Ⅱ组分别为86.7%,35.9%。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其中Ⅱ组有9.5%的术眼发生了2—3级的Haze。全组1.9%术眼发生了激素性高眼压  相似文献   
7.
角膜塑形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Ortho-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方法:采用角膜塑形术对98例(192眼)近视眼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治疗3月,与治疗前比较,近视度数最多可降低5.75D,规则散光可降低2.75D,低度近视组96.47%恢复正视眼,中高度近视组64.69%恢复正视眼,眼球屈光度的降低与角膜曲率的减少呈正相关(γ=0.993,P<0.0005),性别,年龄与疗效无明显关系,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塑形术是较有效的非手术矫治近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