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性,41岁。左眼反复涩痛、红,进行性视力下降1年余,加重伴眼胀痛2个月入院。入院时左眼视力数指/20cm,混合充血+++,角膜混浊水肿、基质增厚、中央5 mm×6 mm上皮脱落(图1A),前房无闪辉,虹膜周边全周密集锥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阳离子脂质体包裹的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胞外段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方法:PCR扩增穿梭质粒PHMCMVTSHR289目的基因并连接于真核表达质粒pcD NA3.1+上,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采用酶切及测序法鉴定。阳离子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结果: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用Hind III酶切后产物经0.8%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出现512bp条带。正向测序发现AAC突变为AAT,为同义突变。反向测序发现GCG突变为GCT,亦为同义突变。阳离子脂质体与重组质粒的体积质量比例为3∶1。结论: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cD NA3.1+/TSHR289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7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2年余"入院。2007年因"心动过缓"安装心脏起搏器。否认外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发病前患者自述双眼视力为1.0。入院前2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多次在外院诊断为"双眼开角性青光眼"、"左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一直未做特殊治疗。入院时血压132/84 mm Hg,专科情况:VOD:0.7,矫正无助;VOS:0.1,矫正无助,双眼角膜透明,巩膜表层血管扩张充血(++),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71岁。2004年2月因“双眼干涩、疼痛、异物感”,先后至多家医院就诊,均诊断为“结膜炎”或“角膜炎”,给予双眼局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好转。2011年1月患者至北京同仁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双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给予环孢素眼液点眼治疗1年余,患者自觉治疗好转,但双眼视力逐渐下降,2012年5月就诊于北大人民医院.  相似文献   
5.
由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慢性眼部缺血性疾病包括静脉瘀滞性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等,其临床表现与颈动脉狭窄所致的眼动脉慢性低灌注有关[1].其中以OIS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最为复杂多样,导致该病的临床误诊及漏诊率较高.我们观察了一组OIS患者的临床表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和颞侧皮肤刺激加语言暗示治疗癔症性视力下降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2 年2 月至2016 年10 月在本院诊断为癔症性视力下降的患者32 例,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戴镜组(20 例)和器械组(12 例)。戴镜组采用配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治疗,器械组采用泪道扩张器刺激颞侧皮肤加语言暗示治疗。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差异及组间视力提高差异,并用χ2 检验比较组间视野好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器械组视力提高0.78±0.2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P<0.001);戴镜组视力提高0.82±0.21,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4,P<0.001)。组间视力提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P=0.45)。器械组视野好转率为83%,戴镜组为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0,P=0.30)。器械组2 例(2/12)发生并发症,其中1 例破皮,1 例皮下淤血,戴镜组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P=0.002)。结论:戴平光眼镜加语言暗示治疗和泪道扩张器刺激颞侧皮肤加语言暗示治疗均能有效提高癔症性视力下降患者视力,但后者可能出现皮下淤血或破皮等不良反应,前者无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脉络膜黑色素瘤治疗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络膜黑色素瘤是成年人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是致死的最主要原发性眼内疾病。近20来,以美国及加拿大学者为主要成员的眼部黑色素瘤协作组,对该肿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有许多新的认识。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214-216)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OIS患者12例15眼行常规闪光ERG检查,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眼15人15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15例15眼行闪光ERG检查。比较OIS患眼与正常对照眼、CRVO患眼的PhNR和OPs,及其余各项ERG指标的振幅变化差异。采用Stata11统计学软件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OPs及PhNR区分正常眼及OIS眼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PhNR振幅在OIS组为(49.36±12.20)μV、CRVO组为(25.62±6.72)μV、正常组为(59.79±11.83)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1.287,P<0.01)。OPs振幅在OIS组为(128.44±23.86)μV、CRVO组为(102.69±10.55)μV、正常组为(154.01±15.08)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8.098,P<0.01)。PhNR指标的AUC为0.7240±0.0945,95%的可信区间为(0.53871,0.90925),其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86.7%。OPs指标的AUC为0.8170±0.0810,95%的可信区间为(0.65814,0.97579),其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80.0%。结论 OIS患者PhNR、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较CRVO患者降低程度轻,表明OIS患者视网膜组织存在缺血的现象,但其缺血程度较CRVO患者轻。OPs在评估OIS患者内层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功能方面比PhNR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结膜瓣遮盖术在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中心从2001-2014年住院治疗的各种类型难治性角膜疾病患者161例(161只眼),均为经过针对性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者.161例患者中,感染性角膜溃疡118例,包括真菌性角膜溃疡71例,细菌性角膜溃疡16例,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31例;非感染性角膜疾病43例,包括大泡性角膜病变22例,神经麻痹性角膜溃疡6例,角膜移植片溃疡10例,角膜异物取出后穿孔或接近穿孔5例.均由同一术者行桥式结膜瓣遮盖手术治疗,术后针对原发病继续进行药物治疗.随访3~ 10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61例患者中,共治愈141例.治愈率87.6%.其中,感染性角膜溃疡(包括真菌性、细菌性、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118例中,共治愈99例,治愈率83.9%.真菌性角膜溃疡71例,治愈54例,治愈率76.1%;细菌性角膜溃疡16例,治愈15例,治愈率93.8%;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31例,治愈30例,治愈率96.8%;非感染性角膜疾病43例,治愈42例,治愈率97.7%.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治愈率与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治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48).非感染性角膜疾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感染性角膜疾病.在感染性角膜疾病中,疱疹病毒性角膜溃疡的疗效优于真菌性、细菌性角膜溃疡(P=0.047).共发生21例手术并发症,其中结膜瓣部分溶解11例,结膜瓣穿孔4例,结膜瓣滑脱4例,继发青光眼2例.感染性角膜疾病中,手术后发生并发症20例,发生率16.9%,非感染性角膜疾病手术后并发症1例,发生率2.3%,两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非感染性角膜疾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感染性角膜疾病.结论 结膜瓣遮盖手术对各种类型的难治性角膜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对非感染性角膜病变的疗效优于感染性角膜病.对于急性化脓性角膜溃疡,手术前进行针对性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