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8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甘糖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囊外摘除 (extracapsularcataractextraction ,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后囊混浊 (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 ,PCO)发生的主要机制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残留的晶体上皮细胞 (lensep ithelialcells ,LECs)由前囊截囊边缘到后囊增殖移行 ,纤维化生 ,并分泌基底膜样物质 ,囊膜随之纤维化及产生皱褶所致[1 ] 。体外实验已证明甘糖酯 (propyleneglycolmannatesul fate…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通过激光指示光引导定位泪囊,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治疗泪囊移位的方法。方法 对12例(12眼)经CT、MRI或泪囊造影后证实泪骨、鼻骨、或上颌骨鼻突骨折造成鼻泪管阻塞和泪囊移位,在局麻下激光指示光针于上或下泪小管进入泪囊,鼻内镜光源反复打开和关闭以观察指示光最靠近骨窗的最佳位置,切开相应鼻黏膜,做骨窗,然后顺势扩大鼻黏膜和骨窗口,准确找到泪囊后放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结果 12眼外伤性鼻泪管阻塞伴泪囊移位采用上述方法均顺利完成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术中大大减少了手术探查寻找泪囊带来的鼻黏膜和骨组织过多的损伤,术中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鼻腔换药次数减少。结论 激光指示光引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其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少,手术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近视患者287例(497眼),术前屈光度为一1.0~一10.0D,平均一5.478±2.037D;术后1年为一0.75~+1.50D,53%在矫正屈光度±0.50D内,86.4%在±1.0D内,100%在±1.50D内;裸眼视力均≥4.8.85.4%≥5.0,最佳矫正视力无1例下降。证明PR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预测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适于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的具体原因。方法:为3669例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检查,分析514例未施行手术的原因。结果:514例中角膜厚度偏薄142例,占27.6%;角膜前屈和(或)后屈偏大110例,占21.4%;矫正视力未达正常106例,占20.6%;眼压偏高63例,占12.3%;眼底病变40例,占7.8%;急慢性结角膜炎症25例,占4.9%;摘掉隐形眼镜不足2周18例。占3.5%;年龄偏小、对手术安全性有顾虑等10例,占1.9%。结论:LASIK手术有明显的选择性和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对泪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42例(60只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试验组)及30例(42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相比,试验组BUT较对照组明显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较对照组明显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燥异物感、SIt及干眼仪检查等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术后1天、1周、1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天、1周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及干眼仪检查等级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天泪液分泌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中,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在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其泪膜稳定性下降且恢复较慢,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6.
方法:对53例(87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其中35眼保持后囊膜完整、19眼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33眼行PCCC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51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IOL)。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30眼(34.48%)发生PCO,其中后囊完整组19眼(54.29%)、PCCC组5眼(26.32%)、PCCC+ AV组6眼(18.18%)。PCO的形成与术中未行PCCC+AV(P<0.01)、手术年龄小于1岁(P<0.05)及I期植入IOL(P<0.05) 有关。结论:手术年龄越小、I期植入IOL及保持后囊完整是PCO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海洋类肝素药物甘糖酯(PGMS)是否对兔眼超乳术后纤维蛋白性炎症有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甘糖酯的有效用药浓度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27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个浓度组(0.4mg/ml、0.8mg/ml、1.6mg/ml)行双眼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每组右眼用药,左眼作对照。术中灌注液在用药组分别使用含相应浓度甘糖酯的复方氯化钠溶液。结果:术后3天, 每个浓度的对照组及0.4mg/ml用药组前房纤维蛋白渗出达到高峰,均有6-7只术眼发生了较重的前房纤维蛋白渗出反应;而0.8mg/ml用药组只有2眼,1.6mg/ml用药组1眼可见少量纤维蛋白渗出,其他只有轻度房水闪辉。3天后各组前房炎症均有所减轻。术后1月已无炎症迹象。手术后各术眼不同程度的角膜混浊在两周内全部恢复透明;未观察到高眼压迹象;1.6mg/ml用药组有1眼出现轻度前房出血。扫描电镜:对照组后囊表面发现较多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存在;用药组炎性细胞少,后囊表面较光滑。结论:在兔眼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中应用含一定浓度(0.8mg/ml)甘糖酯的灌注液对术后纤维蛋白性炎症有防治作用,抑制作用可能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检查确诊的CEC患者的12只患眼进行TTT治疗。采用810 nm半导体激光,光斑0.5~2.0 mm,照射时间55~60 s,能量200~350 mW,对 FFA和ICGA图像所显示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照射,照射区未出现颜色变化或呈淡灰色。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FFA和ICGA检查结果。 结果 TTT治疗后0.5~3个月后所有患眼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提高5行以上者4只眼,占33.3%;3~5行者 5只眼,占41.7%;1~2行者 3只眼,占25.0%。治疗后10只眼行FFA和ICGA复查,其中FFA复查荧光素渗漏消失7只眼,减轻3只眼;ICGA复查CNV消失或明显缩小8只眼,CNV无变化2只眼。 结论 TTT治疗CEC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87-189)  相似文献   
9.
正常眼与近视眼多方位角膜厚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正常人31只眼、近视眼246只眼进行角膜中心及其他24个位点的测量。结果显示,正常人用膜中心厚度为541±45.29μm,近视眼为544±35.01μm。角膜厚度在眼别、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屈光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但随着年龄和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角膜中心厚度逐渐变薄。角膜各方位厚度不同,正上方最厚,颞下方最薄,从中心到周边角膜厚度逐渐增加,但不同方位的厚度增加值不同,在RK手术时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讨17β-雌二醇对高氧诱导的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48只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大鼠分娩完成后与新生鼠一起正常饲养;实验组大鼠分娩完成后立即与新生鼠一起置于高氧环境饲养。对照组和实验组又再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干预组(对照组1、实验1)和雌二醇干预组(对照组2、实验组2),每组各12只大鼠。对照组1和实验组1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PBS 0.1 ml;对照组2和实验组2大鼠分别每日皮下注射雌二醇 1 μg。每日观察鼠的发育情况。出生后7、14 d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的含量。出生后14 d时行苏木精 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蛋白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标本中突破内界膜的内皮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较对照组1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8,P<0.05)。实验组2较实验组1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16,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5,P>0.05)。出生后14 d各组大鼠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P<0.05)。其中,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41,4.35,P<0.05)。视网膜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1神经节细胞肿胀,细胞质淡染,线粒体空泡形成;其他各组视网膜超微结构正常。出生后7、14 d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HIF-1 mRNA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7,16.1,13.4,17.5;P=0.001,0.005,0.003,0.009)。其中,出生后7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VEGF表达高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22,4.32;P<0.05)。出生后14 d,对照组2 VEGF表达高于对照组1,实验组2 VEGF、HIF-1表达低于实验组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72,5.12,4.08;P均<0.05)。结论雌二醇对VEGF m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高氧条件下促进视网膜VEGF表达和视网膜血管发育;正常氧条件下通过HIF-1α-VEGF系统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雌二醇在一定程度上可保护缺氧造成的视网膜超微结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