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正常人眼球运动动态磁共振成像(MRI)4条直肌Pulley(滑车)的功能性位置。方法采用西门子公司Sonata1.5T超导型MRI扫描仪,应用眼球运动动态MRI技术,获取20名正常人(20个眼眶)眼球原在位及上转、下转、内转、外转20度时垂直于眶轴的眼眶冠状位MRI图像。以眼球中心为原点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ScionImage医学图像测量软件分别测量各层面眼球垂直转动时水平直肌、眼球水平转动时垂直直肌的横截面质心。根据各层面直肌横截面质心的坐标值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分别求得眼球垂直转动时内、外直肌径路及眼球水平转动时上、下直肌径路直线回归曲线斜率变化最大的一点,即为该直肌Pulley的功能性位置。对4条直肌Pulley相对于眼球中心的坐标值(X、Y)进行统计。结果内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4mm,内14.7mm,下0.3mm;外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8mm,外9.8mm,下0.3mm;上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6mm,内1.6mm,上11.5mm;下直肌Pulley位于眼球中心后6mm,内4.4mm,下12.7mm。结论应用眼球运动动态MRI技术,分析眼球转动时直肌径路的变化,可证实4条直肌Pulley的存在并确定其功能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和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的效果及并发症。 方法:无足够囊膜支撑无晶状体眼患者117例117眼,1997-03/2002-12二期植入人工晶状体。组1植入柔韧开放袢前房型人工晶状体,组2植入单片式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所有患者均随访1a以上,在每次随访中,进行视力和眼压检查;对术后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在0.5以上者中组2优于组1,但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在0.5以上者两组无差异;组1(16/56)并发症发生多于组2(8/61);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比,人工晶状体植入2wk后组1(5.0%)的内皮损失多于组2(2.5%),但术后1a随访两组角膜内皮损失无差异。 结论:相比于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巩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会有较好的结果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7例、20眼视网膜手术后所致的限制性斜视,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Krimsky法)测定客观斜视角,并进行眼球运动及复视像检查,观察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特征,并观察该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斜视的性质与巩膜外加压物的位置有关;②单纯巩膜局部外加压和环扎联合局部外加压手术后限制性斜视临床特征一致,斜视的方向均与主要牵制肌肉相一致或相反,后者仅限于水平直肌;③限制性斜视手术后可以有效解决原在位斜视,并可以消除或改善复视。结论①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斜视属于限制性斜视,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对运动受限的肌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并进行斜视手术;②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水平斜视的方向与主要牵制肌肉相反的情况由直肌下过度操作引起; ③斜视手术可改善复视症状、矫正眼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调查显示,1980年全国13个省市30万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仅为0.67%[1],2003年糖尿病发病率已达7%,预计到2010年将升高至14%[2].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近视青少年佩戴角膜接触镜(CL)的现况、规范性及健康素养。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门诊佩戴CL的近视青少年开展横断面调查研究, 共向604例佩戴CL近视青少年发放问卷, 561例近视青少年纳入分析, 其中男156例、女405例, 年龄14~25岁, 根据成年年龄, 划分为14~17岁组(133例)与18~25岁组(428例)。分别采用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医护团队设计的量表调查近视青少年佩戴CL现况、规范性及健康素养。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两组近视青少年目前佩戴的CL来源、CL种类、CL保质期、过去6个月平均每周佩戴时间、佩备框架眼镜方面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220、34.769、11.065、49.498、7.710, 均P<0.05)。18~25岁近视青少年CL来源于非专业机构比例、框架眼镜比例、软性接触镜比例均高于14~17岁近视青少年[(67.99%(291/428)比60.15%(80/133)、94.39%(404/428)比87.22%(116/133)、64.02%(274/428)比4...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济南市6~18岁学生屈光参差情况及分布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12月对济南市12个区县1 056所学校1 016 053名年龄6~18岁学生进行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测, 分析屈光参差的发生率及不同类型分布情况。结果屈光参差检出率21.05%(213 879/1 016 053)。屈光参差程度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B=0.944, 95%置信区间1.353~2.166, P<0.001)。其中复合近视性屈光参差检出率最高(10.76%, 109 327/1 016 053)。总体屈光参差双眼等效球镜度不同, 右眼具有更高度的近视或更低度的远视(t=17.35, 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济南市6~18岁学生屈光参差发生率较高。年龄及近视为屈光参差显著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效果。方法对17例、20眼视网膜手术后所致的限制性斜视,应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或三棱镜映光法(Krimsky法)测定客观斜视角,并进行眼球运动及复视像检查,观察各类视网膜脱离手术后限制性斜视的特征,并观察该斜视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斜视的性质与巩膜外加压物的位置有关;②单纯巩膜局部外加压和环扎联合局部外加压手术后限制性斜视临床特征一致,斜视的方向均与主要牵制肌肉相一致或相反,后者仅限于水平直肌;③限制性斜视手术后可以有效解决原在位斜视,并可以消除或改善复视。结论①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斜视属于限制性斜视,其临床特征有助于指导对运动受限的肌肉做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并进行斜视手术;②视网膜脱离手术后水平斜视的方向与主要牵制肌肉相反的情况由直肌下过度操作引起;③斜视手术可改善复视症状、矫正眼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