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对小鼠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感染组小鼠经腹腔注射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6. 7×106CFU,对照组小鼠注射同等体积的PBS。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24 h后检测小鼠骨髓中HSPC组成、细胞周期以及集落形成能力,统计学处理和分析对照组与感染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4 h后,血清IFNγ水平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小鼠骨髓细胞中LSK、处于S期的LSK以及短期造血干细胞(ST-HSC)的比例显著升高(P 0. 001),长期造血干细胞(LT-HSC)以及处于S期的LT-HSC的比例明显升高(P 0. 01),骨髓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明显降低(P 0. 01)。结论: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后,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由静止进入增殖状态,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下降。这提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可引起造血干细胞耗竭。  相似文献   
2.
称量了14—38周共56例引产胎儿胸腺的重量并观察了6—38周共25例引产胎儿胸腺的组织结构,认为胸腺在胚胎时期生长速度较快。光镜观察,6周已出现胸腺的始基,第9周开始出现淋巴细胞,12周开始分叶,13周以后,皮质髓质渐趋分明并出现胸腺小体,15周后胸腺小叶增多变宽,新小叶形成旺盛,胸腺小体增多,至28周后结构已近似成熟。  相似文献   
3.
观察硒和维生素A(VA)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2×2析因实验设计,选择100例住院支原体肺炎患儿,分为补硒组26例,补VA组23例,补硒和VA组30例以及病例对照组21例,正常组21例.一次补硒量为1mg亚硒酸钠和/或15万单位VA,对照病例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比,治疗后3个补充组的症状和体征缓解天数均有不同程度缩短(P<0.05),补硒组白细胞硒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上升(P<0.05),补VA、补硒组血清VA水平上升(P<0.01),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改善.结论 硒和VA有协同作用,补充硒或同时加VA,作为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缺血性肝炎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肝炎患者分为心衰致缺血性肝炎(心衰组)、心脏骤停、复苏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复苏组)、心脏大手术后致缺血性肝炎组(手术组)各40例。分析3组患者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取同期健康查体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性肝炎各组患者AST、ALT明显升高,AST/ALT>1,且IL-6、CRP水平也相应升高(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ST与CRP、IL-6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r=0.659,0.723,P<0.05)。但缺血性肝炎各组分析显示AST、ALT、CRP、IL-6水平变化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肝炎临床生化特点表现为AST水平与CRP、IL-6水平关系密切,提示缺血、缺氧导致的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肝炎损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肝脏疾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全球性疾病,而肝硬化作为各类肝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据2010年数据统计显示,全球死于肝硬化的人数超过了100万,其中约有49.33万人死于酒精性肝硬化,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0.9%,占所有肝硬化死亡人数的47.9%[1],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严重负担。为此,本文就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阐述。1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制1.1乙醇及其代谢产物饮酒是酒精性肝硬化发病的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患者在应用尿激酶溶栓后对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影响。方法选择MI后接受溶栓治疗的40例(治疗组)及未采取溶栓治疗的23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振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数据,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T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TS明显升高(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患者的HRT现象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大鼠胃癌形成和胰岛B、D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MNNG(20 mg/kg)给大鼠灌胃,每天一次,连续10天,以诱导大鼠胃癌形成.用HE染色与AB-PAS染色方法观察硒对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显示胰岛内胰岛素细胞(B细胞)、生长抑素细胞(D细胞),并对其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中加入2 mg/L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了胃粘膜的糜烂、出血,促进了胃粘膜的肠上皮化生,高硒组比实验对照组(P<0.01),出现了浆膜下平滑肌瘤,增加了平滑肌瘤的发生率.B细胞的面数密度(NA)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光密度(MOD)低硒组比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D细胞的面数密度实验对照组和加硒各组比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但是MOD值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MNNG所致胃癌的过程中,饮水中加入2 mg/L、4 mg/L亚硒酸钠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亚硒酸钠的胰岛素模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黄芪地上部分黄芪总苷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芪地上部分最佳采收时期。方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的黄芪地上部分的产量和黄芪总苷含量及不同时期割去地上部分的黄芪根的产量和黄芪总苷含量。结果:果盛期黄芪地上部分产量最高,黄芪总苷含量最高,果盛期割去地上部分的黄芪根的产量及黄芪总苷的含量与枯萎期(成熟期)相近。结论:果盛期为黄芪地上部分最佳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鼠颌下腺根部结扎后本腺体上皮成分的反应性变化。术后腺体明显萎缩,镜下观察腺体大部分上皮成分变性退化消失,但腺体周围部少量的腺泡及闰管上皮细胞出现脱分化和增生现象,增生的细胞先形成细胞团或索,然后逐渐分化成腺泡和导管。这种再生现象与大鼠颌下腺的组织发生过程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