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昼夜节律与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及其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24ABPM)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50例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40例;另选血压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 riess法测NO,用放射免疫法测ET;采用PH ILIPS HD I 5000型彩色多普勒仪测定三组受试者的室间隔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重量(LVM),以>215 g为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结果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组与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组比较,ET、IVS、LVPW、LVDd、和LVM均显著增高,NO、ET、NO/ET明显降低(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与NO、NO/ET呈正相关(r=0.467,0.267,0.713,P<0.05),与ET、IVS、LVPW、LVDd和LVM呈负相关(r=-0.761~-0.264,P<0.05)。结论NO和ET水平可能参与昼夜血压节律的调节,ET升高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有关,并加重左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测在特发性炎性肌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接受诊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II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检测肌肉不同分成A组(22例)和B组(28)例。观察分析肢体近端肌肉与腰段脊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B组各项肌电图观察指标阳性检出率明显提升,其中, MUP波幅降低阳性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是检查特发性炎性肌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提高诊断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高血压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缬沙坦,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14周后进行动态心电图(DCG)及心率变异性(HRV)检查,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连续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均方差(RMSSD),相邻R-R间期大于50ms百分数(PNN50)、高频功率(HF)值均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HRV下降,而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可提高HRV,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4.
陈正贵  彭明  马立坚 《中国医药》2006,1(3):133-13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肺炎衣原体(CP)、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其关系。方法分别检测冠心病组75例、非冠心病组50例和正常健康组55例的血清CPIgG、IgM和HPIgG及IgM,同时测定3组受试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PIgG、IgM和HPIgG、IgM及hs-CRP含量高于非冠心病组(均为P〈0.05)和正常健康组(P〈0.01)。结论CP和HP感染及hs-CRP含量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糖尿病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常出现于糖尿病早期,且大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当病人出现症状和体征时诊断很容易,然而,有部分病人虽然周围神经已受到损害,但临床表现不明显甚至没有,这类病人易漏诊而延误治疗。近年来,由于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使得更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能够更早地被发现。本文作者观察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HRT),研究其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观察芪麦强心汤对慢性心力衰竭HRT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各100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料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TO及TS与LVEF、LVEDD、SDNN及SDANN的相关性,并把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及芪麦强心汤组,观察治疗半年后HRT的变化。结果:病例组的TO、TS、SDNN、SDANN、LVEF及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病例组的HRT与SDNN、SDANN、LVEF和LVEDD明显相关,治疗半年后芪麦强心汤组的HRT显著好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HRT。结论:心力衰竭患者HRT减弱,HRT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碎死的指标,芪麦强心汤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HR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将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60例分为治疗组(复方丹参滴丸组)和对照组(硝酸异山梨醇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丸10粒3次/d和肠溶阿斯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采用二硝酸异山梨醇10 mg,3次/d,和肠溶阿斯匹林片100mg,1次/d,疗程均为1个月,分别观察2组对心绞痛症状、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QTd值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6%,对照组为79.9%(P<0.05),治疗组对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6.7(P<0.05),治疗组用药后QTd值为53.1±15.7,治疗组为66.32±15.1(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表现、缩短QTd方面,明显优于二硝酸异山梨醇。测定QTd是评估恶性心律失常事件和预防心猝死一个简便而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低血清胆红素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检测经选择性冠脉造影确诊的45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冠脉造影正常者空腹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冠脉正常者(P〈0.01)。且冠心病发病年龄越低,胆红素水平也愈低(P〈0.05)。但冠脉病变支数似与胆红素水平无关(P〉0.05)。结论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原因之一,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和防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立坚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2):108+123-108,123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在糖尿病(DM)无症状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有症状组)25例及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患者(无症状组)30例,分别测定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对30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用空腹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3个月后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HbAlc。结果:NCV能及早发现有周围神经损害亚临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NCV的异常率与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动态观察NCV对了解疾病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