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克洛在治疗单纯性淋病中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138例单纯性淋病病人随机分成三组 :A组用左旋氧氟沙星 2 0 0mg ,2次 /d ,共 1周 ;B组用头孢克洛 0 5 g ,3次 /d ,共 1周 ;C组用头孢曲松 2 5 0mg ,单剂量肌注。 结果 A、B、C三组痊愈率分别为 85 94 %、83 33%、87 5 0 % ,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B组未发现不良反应 ,A、C两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 13%、15 6 3%。C组与A组或B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口服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克洛治疗单纯性淋病疗效满意、服药方便、安全 ,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本组 68例患者均系我院 1992 -0 9~ 2 0 0 0 -12收入外科的部分准备手术的住院病人。其中 ,男性 47例 ,女性 2 1例。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8岁。平均年龄 41 44岁。绝大部分患者有腹部手术史。其中 ,阑尾切除术后 4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 6例、脾切除术后1例、肾切除术后 1例、胃大部切除合并胆囊切除术后 1例、外伤性肠破裂修补术后 2例、结肠癌术后 1例、剖宫产术后 2例、卵巢囊肿切除术后 1例、胆总管取石术后 2例。阑尾脓肿引起的 1例 ,其它不明原因引起的 2例。患者起病时均有腹胀、腹痛 ,呕吐或停止排便排气 ,经腹部X线透…  相似文献   
3.
2000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胸骨正中小切口心脏手术30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中50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和3株病人来源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利用PubMLST-Vc数据库分析其序列分型(ST),利用最小生成树关系图分析进化关系,通过VFDB数据库获得其毒力基因分布。结果 来源于淡水养殖环节和来源于病人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53株菌株均具有黏附、趋化运动、抗吞噬、毒素及酶类等功能的8类毒力相关因子基因,缺失辅助定植、毒素共调、分泌等功能的毒力相关因子基因和副霍乱肠毒素等4个毒素基因。部分毒力相关因子或部分菌株的毒力相关因子毒力基因不全。与3株来源于病人的菌株相比,二者毒力因子基因携带情况相近,除MSHA Ⅳ型菌毛毒力因子mshA基因、荚膜多糖wbuB基因、wbfY基因、rmlB基因、血红素受体hutA基因及Ⅲ型分泌系统vscC2和vcrD2基因外,部分菌株二者携带相同的毒力因子基因。53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分属19个ST型,ST4和ST5是优势ST型,养殖环节来源的菌株与病人来源的菌株分属不同的ST型。19个ST型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差异数在1~7个,其中分离自淡水养殖环节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17个ST型等位基因位点变异差异数在1~7个,病人来源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2个ST型与分离自淡水养殖环节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ST1、ST2、ST6和ST10属同一簇,与ST1有6个等位基因位点存在差异。结论 河南省淡水养殖环节非O1/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MLST分型多样化,携带多种毒力相关因子,不同来源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相同,虽然分属不同的ST型,但还是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提醒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心脏泵衰竭应用的临床经验,探讨此类手术应用IABP的时机选择和适应证。方法总结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5例因冠心病行CABG后患者出现心脏泵衰竭,在IABP支持下,术后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恢复稳定的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在术后3-7d撤除IABP,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冠脉病变严重(多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特别是术后出现严重的低心排使手术效果更加不确定。术后应用IABP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7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7例心脏外伤患者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18-37岁,其中刀刺伤5例、胸部挤压伤2例、急性心包填塞6例。损伤部位:右心室3例、左心室2例、室间隔破裂1例、单纯急性心包填塞1例。结果急诊手术6例,保守治疗1例,没有死亡病例。结论早期快速诊断、积极抗休克治疗、紧急开胸手术是成功抢救心脏外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十二五"期间河南省新发尘肺病的流行特征,寻找尘肺病的防控重点,为控制粉尘危害、防止尘肺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从"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5年河南省新发尘肺病数据,运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对2011-2015年河南省新发尘肺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11-2015年河南省新发尘肺病共计3 987例,平均接尘工龄为(17.9±10.3)年,不同期别尘肺的接尘工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177.49,P0.01);矽肺患者的接尘工龄最短,煤工尘肺的接尘工龄最长,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7,P0.05);平均患病年龄为(49.8±9.5)岁,不同期别的患病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11.20,P0.01),患病年龄主要分布在30岁~、40岁~、50岁~年龄组,占86.9%;电焊工尘肺患者的患病年龄最小,煤工尘肺的患病年龄较长,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P0.05);以煤工尘肺、矽肺为主,占98.1%;尘肺病多发于煤炭行业,占69.1%。结论采矿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粉尘的治理是重点,采矿业中煤炭系统粉尘的治理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采用肱骨近端外侧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治疗12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55~78岁;骨密度<-2.5 g/cm3;伤后至手术时间2~6 d。Neer分型:Ⅲ型骨折7例;Ⅳ型骨折4例;Ⅵ型1例。观察患者手术并发症及内固定情况,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肱骨头塌陷坏死1例,肱骨头内翻1例,无肩关节撞击、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45~90分,其中优6例,良3例,差3例。结论:锁定加压钢板联合内侧支撑钢板固定可有效重建肱骨内侧柱支撑,加强骨折稳定性,术后疗效满意。但因未设立对照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未多次评价,不能动态反应肩关节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9.
1病例介绍:男,67岁。因肝硬化病史7年,呕血3天入院。入院后经止血、对症治疗,出血已控制,15天未再有呕血及黑便,轻度乏力,一般状态可,进食基本正常,晨起大便时发现暗红色稀便,无明显腹痛。查体:体温36.8℃,脉搏80次/分,血压80mmHg/60mmHg,病人消瘦,巩膜轻度黄染,结膜略苍白,心肺听诊无异常,肝未触及,脾大,腹软无压痛。血WBC3.5×109/L,PLT42×109/L,RBC3.2×109/L,HB80g/L,急查便潜血阳性,给予善宁、甲氰咪胍静点止血24小时,病人仍有暗红色便,急查便常规及潜血,潜血阳性,查到阿米巴滋养体,至此确定暗红色便为阿米巴痢疾所致,停止血药…  相似文献   
10.
韩志伟 《美中医学》2007,4(4):17-17,30
目的 探讨男性股疝的诊治方法。方法 對 4例男性股疝的临床资料追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男性股疝,术前确诊1例,误诊3例,误诊为脂肪瘤1例,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误诊率75%。误诊原因:(1)男性股疝临床发病率很低,外科医生重视不够,诊治经验少,容易误诊。(2)误诊为腹股沟斜疝2例,腹股沟肿物沿皮下突入腹股沟韧带中部,推压肿物可回缩,误认为斜疝。4例男性股疝均手术治疗,经腹股沟上入路3例,1例经腹股沟下入路。术式:采用Lotheissen--McVay3例,1例经股管下口修补。术後随访3个月至2年均无复发。结论 只要熟悉肛管解剖,重视其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选择好入路及术式.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