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4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1(PAI-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梗死面积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其中大面积脑梗死22例、小面积脑梗死36例、腔隙性脑梗死42例,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21 d的血浆t-PA、PAI-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比较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桨t-PA、PAI-1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24 h、2 d、14 d血浆t-PA水平显著降低,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病后21 d两者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面积脑梗死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小面积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小面积脑梗死患者又明显低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均P<0.01);不同面积脑梗死组之间PAI-1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t-PA水平降低及PAI水平升高;脑梗死面积越大的患者血浆t-PA水平降低程度越明显,而血浆PAI-1水平与梗死面积无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Alzheimer病(A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将65例A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尼莫地平治疗组(尼莫地平组,32例):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吡拉西坦对照组(吡拉西坦组,33例):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状况,并进行治疗前后P300检查.同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各30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治疗14 d、30 d时,两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P300潜伏期均有缩短,波幅均有提高(尼莫地平组P<0.01,吡拉西坦组P<0.05);治疗90 d时,尼莫地平组MMSE评分显著提高、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波幅显著提高(均P<0.01).治疗后14 d时认知功能改善尼莫地平组明显优于吡拉西坦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70%)(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尼莫地平注射液能够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比吡拉西坦更有效;这可能与尼莫地平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心理品质与职业道德,首先是通过大脑思维过程及心理活动而体现行为,也就是工作表现.人们的心理品质和职业道德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则直接影响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护士专业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及病人的信任度,影响到病人的感受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卒中患者血浆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和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TXB2及6-K-PGF1α的含量,并与对照组40例结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塞组TXB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6-K-PGF1α含量增高不显著,其T/P比值(TXB2与6-K-PGF1α含量之比)明显增高(p<0.05).急性脑出血组TXB2与6-K-PGF1α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T/P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T/P比值增高,主要与TXB2含量增高有关.提示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时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一定意义.脑出血急性期T/P比值未见显著降低,与6-K-PGF1α含量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含量的动态变化,并探讨ET,ANP在老年急性脑梗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老年急性脑梗死组109例,冠心病组87例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60例的血浆ET,ANP水平。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d2,15,30的血浆ET,ANP含量分别(141.3±10.7),(142.7±18.2);(123.6±4.3),(118.6±12.1);(85.4±15.7),(101.9±9.3)pg·mL~(-1),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入组初血浆ET,ANP含量分别为(85.7±10.2),(103.9±9.3);(45.7±12.2),(67.4±9.5)pg·mL~(-1)。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ET,A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时间延长,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ANP含量均逐渐降低。结论:ET,ANP与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哮喘急性发作时 ,要以最快的速度解除痉挛 ,解决低氧血症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此时以短效、快速的吸入型 β2 受体激动剂为首选。吸入疗法平喘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肺 ,快速发挥疗效 ,已越来越多地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但吸入装置有多种 ,病人对各种装置的依从性有较大差异 ,操作繁简程度也有所不同。为寻求不同病情下合适的给药装置 ,我们观察了支气管哮喘病人不同吸入装置单次给药的作用。分别应用计算剂量吸入器 (MDI)、MDI+储雾罐、干粉吸入、喷射雾化吸入四种方式 ,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吸入 ,进行效能比较 ,观察其不良反应。1 …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观察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跟骨钢板的治疗方法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了解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全部20例患者在经过跟骨钢板治疗之后,都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并且经过一年的随访,其骨折情况都得到了好转,其治愈优良率达到了100%。结论:在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跟骨钢板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14种食物不耐受的检测现状及其与人体泌尿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某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测者49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采用χ2检验比较食物不耐受不同程度分级及每一种食物不耐受阳、阴性组人体泌尿结石的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泌尿结石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按IgG抗体阳性率高低排序,前三位分别为鸡蛋(32.45%)、螃蟹(27.96%)、牛奶(12.65%)。存在食物不耐受的检测者中,轻、中、重度食物不耐受分别占67.15%、24.09%、8.76%,中、重度不耐受多见于鸡蛋、牛奶,其次为螃蟹和鳕鱼。在控制收缩压、年龄、体重、红细胞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食物不耐受是泌尿结石的保护因素(OR=0.965,95%CI:0.943~0.987),且存在一定的剂量—反映关系,食物不耐受程度越重,结石阳性率越低(χ2=7.191,P=0.007);牛奶、鸡蛋两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均显著低于不耐受阴性组(χ2=5.370,P=0.020;χ2=6.696,P=0.010),其余12种食物不耐受阳性组与不耐受阴性组的泌尿结石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情况较为普遍。食物不耐受并非加重人体泌尿结石的发病率,而是与泌尿结石呈负相关,这可能与人们因食物不耐受而限制食物的摄取有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转归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69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中毒农药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肝功能损伤(14.29%)、高钠血症(21.43%)、代谢性酸中毒(35.71%)、呼吸衰竭(21.43%)、休克(7.14%)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5.80%、10.14%、17.39%、8.70%、0)(P0.05);死亡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29.6±6.8)分]、初始动脉血乳酸[(5.4±2.4)mmol/L]、入院6h血乳酸[(5.9±2.2)mmol/L]、血糖[(14.6±5.7)mmol/L]、谷草转氨酶水平[(110.1±37.3)u/L]高于存活组[(22.7±7.2)分、(2.8±2.3)mmol/L、(2.0±1.9)mmol/L、(8.9±3.8)mmol/L、(30.4±4.3)u/L](P0.05),6h乳酸清除率[(-18.1±3.4)%]、初始血pH值(7.1±0.1)、谷丙转氨酶水平[(8.4±6.5)u/L]低于存活组[(2.8±2.3)%、7.4±0.1、(21.2±9.2)u/L](P0.05);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6h血乳酸升高(OR=1.51,95%CI:1.08~3.47,P=0.010)、血糖升高(OR=9.03,95%CI:2.15~16.39,P0.001)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pH值高(OR=0.31,95%CI:0.18~0.49,P0.001)、入院6h乳酸清除率高(OR=0.60,95%CI:0.44~0.83,P=0.002)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入院6h血乳酸、血糖水平升高是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血pH值、入院6h乳酸清除率高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实习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为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对皖南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习过程中,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进行总结,以评价该教学模式的效果。结果:近三届学生由双导师指导毕业论文比例由87.95%上升到2010级的95.22%,平均双导师指导比例为93.28%。3年比例呈上升趋势。三届学生实习单位带教老师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比例平均为72.19%。近三届本专业实习课题经费资助有:实习单位项目、校内带教老师课题经费、大学生科研基金、生产实习经费等途径,其中实习单位资助比例为93.28%。已毕业两届学生发表论文26篇,平均每百名学生发表论文8.5篇。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双导师制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方面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