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应用灰色模型预测痢疾发病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灰色模型预测痢疾发病率的价值,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灰色模型对1995~2002年痢疾发病率进行模型拟合和趋势预测,用决定系数R2检验拟合效果。结果痢疾发病率GM(1,1)灰色模型^Y(t)=869.13-791.55e-0.0725(t-1),决定系数R2是0.9942。预测今后两年痢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痢疾发病率GM(1,1)灰色模型拟合较为理想,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1-292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2006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为今后完善和规范网络直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与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6年河南省传染病网络直报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2006年河南省网络总直报率为83.13%,其中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全部实现了网络直报,乡镇卫生院网络直报率为75.83%。2006年河南省未及时报告率为13.76%,未及时报告率以焦作市最低,信阳市最高,不同地区未及时报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及时审核率为1.31%,未及时审核率以焦作市最低,新乡市最高。不同地区未及时审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报告率0.01%,县区零缺报率0.61%。[结论]2006年河南省传染病报告质量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报告和审核及时性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目前尉氏县8~18月龄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效果,探讨乙肝疫苗强化免疫的时间及程序,为控制乙型肝炎提供科学策略。方法统一采用酶免法(ELISA法)检测,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两个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470例8~18月龄婴幼儿中产生具有保护性抗体(抗-HBs)429例,占91.30%,无产生保护性抗体41例,占8.70%;对无保护性抗体31例(10例外出)按0,1,2程序强化免疫3针(接种10μg/0.5mL/支)乙肝疫苗,产生保护性抗体30例,占96.80%,无产生保护性抗体1例,占3.20%。结论接种5μg/0.5 mL/支酵母乙肝疫苗按0,1,6程序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阳转率91.3%),对无产生保护性抗体的婴幼儿,接种10μg/0.5mL/支酵母乙肝疫苗按0,1,2程序具有更好的免疫效果(阳转率96.80%)。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07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生水平、构成及流行特征.[方法]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2007年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发病与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377 755例,发病率为402.21/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7.41%.报告死亡2 217例,死亡率为2.36/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36.55%.其中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8种332 750例,发病率为354.29/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7.01%.报告死亡2 215例,死亡率为2.36/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37.62%.报告法定丙类传染病8种45 005例,发病率为47.92/10万,与上年相比上升10.50%.报告死亡2例,死亡率低于0.01/10万,与上年相比下降60.38%.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麻疹和梅毒.死亡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乙脑.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结论]在河南省法定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和流行性腮腺炎仍是严重危害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0年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我省死亡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网络直报死亡信息,利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合格率、审核率、审核合格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性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2010年河南省县区报告率为93.45%,单位报告率为95.96%,报告合格率为82.64%;平均审核率为99.99%,审核合格率为96.34%;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有明显编码错误的比例达14.06%。结论河南省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未报告单位和报告不合格仍占较大比例,死因编码质量较差,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培训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2002年河南省肺结核疫情特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当前河南省人群中肺结核发病率水平和流行特点,给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制定今后的肺结核防治策略和规划提供参考资料与依据,现将2002年我省肺结核疫情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CLI组)及单纯原发高血压患者(EH组)的血压,计算出AU。结果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24h收缩压AUC(24hSBP-AUC)、24h脉压AUC(24hPP-AUC)、夜间收缩压AUC(nSBP-AUC)及夜间脉压AUC(nPP-AUC)均较EH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UC增高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9年河南省水痘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Excel软件对2009年河南省水痘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河南省总共报告水痘14 256例,发病率为15.12/10万,与上年结果相比上升了49.10%.全省18个省辖市结果比较,大体上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及其基本信息.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被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询问,由调查人员填写调查表.结果 本次调查的20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4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所配备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人员均达到了国家要求标准,但在37家一级医疗机构中查出有1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