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进行颈部超声检查的某单位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血压等生理、生化指标。将血压指标按连续变量(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差)和分类变量(是否高血压、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该人群血压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716名,其中男性321名(44.8%),女性395名(55.2%),高血压和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分别为40.9%(293例)和40.4%(289例)。≥60岁、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腰围增加、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者的颈动脉斑块患病率更高(P<0.05)。随着血压分级和脉压差四分类水平的升高,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呈现增高趋势(Ptrend<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每升高1 mmHg使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1.4%(95%CI:1.005~1.024);以非高血压人群为对照组,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了62.9%(95%CI:1.146~2.316),其中,女性高血压人群的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增加106.3%(95%CI:1.242~3.427);以正常血压人群为对照组,正常高值、1级高血压、2和3级高血压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86.8%(95%CI:1.175~2.946)和84.8%(95%CI:1.098~3.110)和119.6%(95%CI:1.165~4.142);以脉压差<60 mmHg(1 mmHg=0.133 kPa)人群为对照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增加56.2%(95%CI:1.049~2.326),其中女性脉压差≥60 mmHg人群的颈动脉斑块风险增加了73.3%(95%CI:1.007~2.983);以脉压差四分类Q1(≤42 mmHg)人群为对照组,Q3(50~61 mmHg)和Q4(≥62 mmHg)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患病风险分别增加了92.2%(95%CI:1.173~3.149)和95.0%(95%CI:1.147~3.316)。结论血压和脉压差水平升高与颈动脉斑块患病风险升高相关联,防控血压和脉压差升高可能是防控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棱针穴位针刺结合挤压手法在北方蝮蛇咬伤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2011年9月就诊的60例四肢蝮蛇咬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抗蝮蛇毒血清及季德胜蛇药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进行患肢穴位三棱针针刺并从近心端自近及远挤压肿胀部位以利毒液排出。比较患者伤后第0(就诊时)~3天的患肢肿胀评分和疼痛评分的变化,皮肤软组织坏死情况、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凝血功能损害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伤后第1、2、3天患肢肿胀评分和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组织坏死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三棱针穴位针刺结合挤压手法辅助治疗北方蝮蛇咬伤患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减轻肿胀、疼痛症状及局部组织坏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医院管理的卓越性在世界位居前列,其科学严谨、高效节约、配套完善的管理理念、制度和机制,不断推进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值得国内同行借鉴。本文通过新加坡实地参观考察,对新加坡医疗机构的管理理念、运行模式、服务流程和制度文化进行梳理分析,并结合国内医院实际,提出促进医院管理理念更新和制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剥脱性皮炎为严重的药物性皮炎,除皮损外极易发生全身症状,导致败血症、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近期我院急诊收治1例因右上肢筋膜炎输注头孢类药物而引起剥脱性皮炎的患者,患者卧床十余天,未发生皮损加重、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也未发生一处新生皮肤撕裂.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引起DIC样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10-06-2011-09来本院就诊的97例蝮蛇咬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中确诊为DIC样综合征的9例病例进行血小板计数及凝血系统指标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分析。结果: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后DIC样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9.3%;9例患者分别于伤后1~8d内出现DIC现象,持续时间约2~7d,均无临床DIC表现。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可引起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出现DIC样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对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对我科2009-6-2011-06接诊的38例北方地区蝮蛇咬伤后24h之内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系统指标D-二聚体(D-Dimer)、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g)及凝血酶时间(TT)作一回顾性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共20例进行相应指标的比较。结果:蝮蛇咬伤组中,5例患者出现PLT减少,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延长8例,TT延长11例,D-D升高21例,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APTT和Fg均正常,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方地区蝮蛇咬伤中毒早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凝血功能,但大多数患者不影响PLT计数;有纤溶增强表现,但较少造成严重脱纤维蛋白血症,较少引起DIC或DIC样综合征,需要继续观察及复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个以咨询、挂号、导医、电梯组成的患者就诊过程无盲区、无缝连接的完整服务链条,简称“彩虹桥”导医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患者就诊效率.通过分析门诊患者的就诊满意度,为“彩虹桥”导医模式的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以往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结果 门诊患者对于就诊流程的满意度水平较高,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满意度水平有显著差别.结论 “彩虹桥”导医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就诊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高患者的就诊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Radiometer公司急诊床旁ABL 90FLEX型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分析报告中钾、钠和血红蛋白结果与医院检验科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仪所测相应结果。方法:对2013-09-2014-0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接诊的600例患者的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其平均偏倚并进行相关性和一致性检验。结果:600例患者的自动生化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血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测结果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一致性差);血钠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测结果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一致性较好);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气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测结果有相关性和一致性(一致性好)。结论:ABL 90FLEX型血气分析仪所测钾、钠指标可靠性较好,可结合其偏倚情况指导某些急症的紧急处置,血红蛋白指标可靠性好,可直接采用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的发病、致伤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1年9月接诊的42例北京及周边部队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就诊后均接受精制抗蝮蛇毒血清6000 U静脉滴注、伤处近心端以糜蛋白酶等局部注射封闭、抗生素预防感染、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及外用等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指标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经治疗均好转出院,未留后遗症.13例患者出现脏器功能损害;11例患者出现凝血系统功能障碍,其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心肌酶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g)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蛇咬伤在北京及周边部队有一定的发病率,可影响肝功能、心肌酶和凝血系统,基层医疗机构应当进行必需的药品配备及救治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线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的关联及其强度。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017年对参加2010年基线调查的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健康体检的716名科研工作者开展随访调查,随访结局为颈动脉斑块发生。结果 基线716名非颈动脉斑块人群经8年随访,共发生颈动脉斑块289例,累计发病率为40.36%。拟合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了年龄、性别、BMI、腰围、SBP、DBP、ALT、FPG和尿酸后,以无血脂异常组为对照组,该职业人群患有≥ 3种血脂异常组发生颈动脉斑块风险升高68.1%(HR=1.681,95% CI:1.090~2.593)。结论 血脂异常与颈动脉斑块发生相关,有≥ 3种血脂异常人群的颈动脉斑块发病风险升高,防止血脂异常或减少血脂异常的种类可能是预防和控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