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脂多糖(O)、鞭毛(H)和多糖(K)抗原为基础的分类系统,目前业已鉴定的大肠杆菌有171个O血清型和56个H血清型。其中一些属于致病菌,可引起独特的腹泻.对这些致腹泻的大肠杆菌,又根据各自毒力性质、对肠粘膜的作用、临床症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的3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OprD、DHA和OprD2)。结果39株PAE中TEM阳性1株(2.6%)、CARB阳性12株(30.8%)、VIM阳性9株(23.0%)、DHA阳性3株(7.7%),39株oprD2基因均为缺失(100.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VIM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检出CAR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分析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B)和AmpC酶。结果从485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细菌237株,真菌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5株,其它细菌共102株。13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其中有2株同时产ESBLa和Ampc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但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支杆菌染色时加温因素对菌量检出影响的探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312000钱小毛本文对萋尼氏染色时的加温条件,包括热染法和冷染法,以及热染法不同的保温时间进行了实验效果比较,现将结果简报如下。收集痰检阳性患者昼夜痰液,经NaOH处理、3000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快速检测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以念珠菌属18SrDNA上一段保守序列为通用引物(外套引物),可扩增出257bp的片段,以白色念珠菌内转录2区中选择种特异性引物(内套引物),目标碱基长度为386bp,建立巢式聚合酶联反应(nestedPCR,nPCR)。结果对白色念珠菌的实验检测表明,nPCR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均达100%,敏感性为32~64cfu/ml。初步临床标本应用表明,nPCR的检测效果显著高于培养法(χ2=31.52,P<0.001)。结论采用nPCR技术,不但可对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进行鉴定,而且可直接用于临床标本中白色念珠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18例行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的基本情况、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患者营养状况、原有基础疾病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9例患者发生外来植入物术后感染,感染率3.67%;不同部位手术的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四肢手术6.07%(13/214)、腰椎手术2.63%(1/38)、关节置换术2.29%(3/131)、胸椎1.69%(1/59)和颈椎1.32%(1/76);≥41岁患者的感染率为4.69%(13/277),高于<40岁患者的2.49%(χ2=5.21,P<0.05);Ⅲ类切口感染率为8.33%(7/84),高于Ⅰ类和Ⅱ类切口(χ2=6.84,P<0.05);急诊手术患者感染率为10.39%(8/77),高于择期手术患者(χ2=11.56,P<0.05);手术时间≥2 h感染率为4.78%(14/293),高于手术时间<2 h患者(χ2=8.32,P<0.05)。结论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感染与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严格骨科手术外来植入物管理,确保植入物灭菌质量,选择高净化级别的手术间实施手术,手术人员应了解植入物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提高手术技能,是减少外来植入物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株耐药基因及菌株亲缘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ABA)流行株耐药基因携带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为医院流行病学溯源提供依据.方法对39株ABA采用PCR检测19种耐药基因(TEM、SHV、PER、VEB、GES、CARB、CTX-M-1群、OXA-23群、OXA-24群、IMP、VIM、DHA、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l).结果 TEM阳性13株(33.3%)、OXA-23群阳性20株(51.3%)、aac(3)-Ⅰ阳性25株(64.1%)、aac(6')-Ⅰ阳性25株(64.1%)、ant(3")-Ⅰ阳性29株(74.4%)、qacE△1-sull阳性32株(82.1%),其余基因均阴性;聚类分析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ABA流行株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携带率高,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流行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院近两年阴沟肠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AmpC酶和ESBLs检测采用三维试验.结果 共分离106株阴沟肠杆菌,烧伤科是检出最高的科室;菌株检出数最多的标本是痰、创面、胆汁和引流液;药敏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及头孢西丁高度耐药,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24.5%~50.9%;共检出产ESBLs菌29株,检出率27.4%;检出产AmpC酶菌43株,检出率40.6%,其中有23株为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结论 阴沟肠杆菌的临床检出率和耐药率日趋严重,应加强实验室的检测,以控制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乳癌改良根治术(MRM)后留置引流病原菌感染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 每例患者术后24 h分别从胸肋部和腋窝部留置管负吸瓶内抽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检出的病原菌用ATB细菌仪鉴定到种.结果 2005-2007年接受MRM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152例,有52例患者的70份引流液标本培养阳性,总阳性率34.2%;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0株,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40株,占57.1%),其次是革兰阴性杆菌(24株,占34.3%)和真菌(6株,占8.6%);引流液染菌的原因包括患者免疫防御屏障削弱、引流管的设置给环境病原菌提供了入侵的机会,无菌操作不严格、皮肤消毒不严密、引流不通畅等.结论 手术期间必须保持手术室无菌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引流通畅、有效,严格控制留管时间,是预防术后引流感染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E)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方法 对2006-2007年从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株统一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对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是痰液18株(39.1%)和血液9株(19.6%);分离菌株最多的病区是ICU 28株(60.9%);药敏试验结果 表明,氮苄西林/舒巴坦全部耐药,阿米卡星等3种氨基糖苷类药物以及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和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63.0%~84.8%,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40.0%.结论 严重的基础性疾病,频繁的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过多、过滥使用均是引起BCE感染的主要原因,BCE感染时抗菌药物可选用美罗培南、复方新诺明、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