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东湖分院2016年8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舒筋活血汤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最大伸直角度明显下降(P均<0.05),最大屈曲角度均明显增加(P均<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各时间点HSS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膝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理念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疼痛评分与相关手术指标改善时间。结果:术后24 h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比术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肋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中,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和对照组(n=30,术后同时段予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痛、咳嗽和声嘶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9%、13.6%和53.6%。A组术后各时段的咽痛症状及术后1、6和24 h声嘶症状评分优于B组(P〈0.05);B组与对照组术后48 h的咽痛和声嘶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6和24 h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6、24和48 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术前给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136例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患者,通过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为2个月~5.5个月,平均时间(3.01±0.11)个月.采用Johner-Wruhs分级评估患者预后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4.12%.发生骨不连症状者2例,由于肱骨骨折患者的单矩术后钉出现断裂而造成;骨折愈合发生延迟的患者3例,由于股骨骨折患者加压螺钉出现弯曲而造成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68%.结论 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对于骨折的治疗固定、骨血供及成骨细胞的成长及再生具有关键作用,在四肢长管状骨创伤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探索眼位头位训练在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及术后拆线的影响,从而评估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局麻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70例,术前分别对两类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健康教育中进行配合技巧的讲解,观察组另外增加眼位训练和头位训练,观察记录眼位和头位配合及术中及术后拆线暂停矫正头眼位情况,以及手术及术后拆线时因眼球突发转动导致缝线松脱、结膜被缝线缝针撕裂、角膜被器械划伤、干眼等并发症发生率,出院时调查手术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调整眼位头位的次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P<0.05。观察组住院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9,P<0.05。对照组术中因眼球突发转动导致缝线松脱、结膜被缝线缝针撕裂、角膜被器械划伤、干眼共11例,观察组3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75,P<0.05)。结论头位配合技巧及眼位练,可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可靠保障,是降低眼科手术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肺癌与肺结核共存一例报告陈燕青,侯宝星病理科主题词肺肿瘤,肺结核,鳞状细胞癌患者女性,52岁,工人。因发热,咳嗽、痰中带血一月余入院。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以一感冒”对症治疗后元好转。继之,畏寒、发热间断发作,并出现痰中带有血丝,为鲜红色。...  相似文献   
7.
低血溶量性休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休克,我们于1990~1994年用7.5%高渗氯化钠治疗失血性休克,取得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7例;年龄16~48岁,平均29岁。34例系急诊室及入院后抢救.4例系术中,血源缺乏时应用,本组均系外伤、血压0~10.5/6.skPa,平均血压为民4/5.6kPa。2.治疗方法:用Ic%氯化钠溶液220ml加生盐水80ml配成7.5%NaC匕00ml为一单位,以有效的外围静脉滴注为输入途径,时间为15mh。3.结果:治疗后1()n。in即起作用.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心率减慢,尿量增多,维持血压时间为35…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胆道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5年接受胆道手术的患者在术中取胆囊或胆管中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p内酰胺酶(EsBLB)和AmpC酶。结果从485例胆汁标本中共检出细菌237株,真菌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5株,其它细菌共102株。135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ESBLs菌41株(检出率30.4%),产Ampc酶菌7株(检出率5.2%),其中有2株同时产ESBLa和Ampc酶。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但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对大肠埃希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效果。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胆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和/或产AmpC酶的菌株对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治疗无效,术前过早、过多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产酶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燕青  王家东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58-176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多原发癌(MPC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11年收治的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有无吸烟史、先证癌及治疗、第二原发癌及治疗和两者发病的间隔时间及转归。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一、二原发癌均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A组)和第一、二原发癌非均位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B组),比较其发生间隔时间有无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生存率。结果:在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岁。除1例同时性MPCs外,先证癌与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间隔年限为0.5年~20年。28例病例中有12例患者的先证癌和第二原发癌先后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器官,占42.9%。资料中有6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数年后,于放射野发生第二原发癌。A组患者MPCs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颈部多原发癌好发于上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放疗有关;放疗可能降低第二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头颈部多原发癌的治疗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等选择。第二原发癌常于先证癌治疗后数年发生,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0.
陈燕青  王家东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2):1758-1761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多原发癌(MPCs)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本科近11年收治的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28例,分析患者的性别、有无吸烟史、先证癌及治疗、第二原发癌及治疗和两者发病的间隔时间及转归。用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第一、二原发癌均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A组)和第一、二原发癌非均位于上呼吸消化道的病例(B组),比较其发生间隔时间有无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累积生存率。结果:在28例头颈部多原发癌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平均年龄56岁。除1例同时性MPCs外,先证癌与第二原发癌出现的间隔年限为0.5年-20年。28例病例中有12例患者的先证癌和第二原发癌先后发生于上呼吸消化道器官,占42.9%。资料中有6例鼻咽癌患者在放疗数年后,于放射野发生第二原发癌。A组患者MPCs发生的平均间隔时间长于B组患者,但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颈部多原发癌好发于上呼吸消化道。第二原发癌的发生可能与放疗有关;放疗可能降低第二原发癌的颈淋巴结转移率。头颈部多原发癌的治疗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肿瘤部位及病理性质等选择。第二原发癌常于先证癌治疗后数年发生,需长期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