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文献报道甚少。我院于1994年4月至10月间,肝炎病区共收治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共同感染6例,占同期肝炎住院人数的3.45%,现将收治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 6例均符合急性病毒型肝炎的诊断。血清IgM抗HAV与IgM抗HEV阳性。血清HBV标志,抗HCV和抗CMV抗体均呈阴性。  相似文献   
2.
1969~1988年我院共收治重型肝炎并发原发性腹膜炎180例,其中60岁以上者32例,占17.78%。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7例,女5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65.2岁。按1984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急性重症肝炎(简称急重肝)3例,亚急性重型肝炎(简称亚重  相似文献   
3.
基因工程干扰素α2b(Intron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4.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成扬  邬祥惠  张清波  张旻  李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14-16,T001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BABL/c 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小剂量、大剂量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和氧化苦参碱治疗组每周静脉注射1次刀豆蛋白A,共20周。氧化苦参碱治疗组分别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30mg/kg、60mg/kg。共20周。分别于注射刀豆蛋白A后5、12和20周取血低温保存;并每次处死一批小鼠取肝脏组织液氮低温保存、常规HE染色、Van Gieson胶原纤维染色,冰冻切片CD4,CD8T淋巴细胞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肝纤维组织含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治疗组血清ALT含量及肝组织内炎症活动度、纤维含量均低于阳性对照组,而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氧化苦参碱有减轻小鼠肝脏炎症活动度及抗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型肝炎(CHB)尚无特效治疗,目前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临床往往以抗病毒、保肝护肝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措施,而忽视抗肝纤维化治疗.本科采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验证慢性肝炎新分类对慢性丙型肝炎(CHC)诊断的实用性和疗效考核中的价值,对临床和病理证实的64例CHC,按新分类法分级、分期,并分析其中16例干扰素治疗后的组织学变化以及与ALT变化和病毒血症的关系。结果表明64例病变大多较轻,分级属G1~2的占734%,分期属S0~2的占859%,16例经干扰素α2a治疗半年后多数病例显示有一定疗效,组织学活动性指数(HAI)下降者10例,纤维化分期降低8例,ALT完全正常10例,HCVRNA转阴或维持阴性的11例。治疗后HAI降幅较大的有:原有病变活动性高者、治疗后ALT降至正常者、治疗前病毒血症阳性者。结果提示新分类法能确切反映病变状况,HAI是疗效考核的敏感指标,并与临床指标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一种能够在细胞内表达短发卡RNA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来研究RNA干扰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首先针对HBV基因组Pol基因RT区寻找RNAi的靶位,并设计相对应的寡核苷酸链.然后再将一对碱基配对寡核苷酸链退火后连接入载体形成重组的质粒,并进行鉴定.在Huh-7细胞中,将通过鉴定的干扰质粒与HBV复制型质粒pHBV3.8共转染,分别应用ELISA方法来检测HBV相关的抗原,应用Northern印迹检测HBV RNA,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Southern印迹检测HBV核心颗粒DNA.结果:研究通过计算机方法协助寻找了3条RNAi靶位,并且构建了相应的基于逆转录病毒载体的RNA干扰质粒154i、312i和734i.结果发现312i对pHBV3.8表达有明显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别为阴性对照组的39%和4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P=0.000).定量荧光PCR结果显示312i组核心颗粒DNA水平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21.3%±1.1%vs 100.0%±10.6%,P=0.0046).Southern blot和Northern blot结果均显示,312i组病毒复制及mRNA转录水平最低(10.5%,12.0%).结论:在HBV基因组RT区找到了一个可用于RNAi的靶位,并且构建了相对应的干扰质粒,此质粒可成功地抑制HBV复制型质粒在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8.
白介素 6 (IL 6 )和IL 8是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 ,在肝脏免疫病理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发现在肝纤维化形成和加重中亦起重要作用 ,为此我们检测 85例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 ,并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和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Ⅳ C)进行对比 ,旨在了解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观察对象 :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 85例 ,男 6 8例 ,女 17例 ,年龄 (45 .2± 12 .0 )岁 ,按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诊断标准 ,慢性…  相似文献   
9.
[例1] 曹××,男性,66岁。因便秘,每晚睡前服双醋酚汀3片(15mg)已2年余。近一个月感到纳差、乏力和皮肤发黄。于1979年10月5日入院。检查:全身皮肤深度黄染,心肺(一),肝上界在第六肋间,肋缘下4.5cm,剑突下6cm;脾扪及2.5cm。胆红素12.4mg%,麝浊12u,麝絮 ,锌浊20u,白蛋白2.7g%,球蛋白4.2g%,谷丙酶332u,IgG 4,550mg%,IgA 352mg%,IgM 132mg%,HBsAg(RPHA)2次(—),RF(—),AFP(—)。诊断:慢活肝(药物性)。停服双醋酚汀,每日静滴10%葡萄糖750ml,维生素C3g,肝泰乐0.266g,维生素K_1 20mg等共33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维生素C等26天。出院前检查:肝肋缘下3cm,剑突下5cm,脾未扪及。胆红素0.75mg%,麝浊7u,麝絮 ,锌浊16u。病愈出院,随访2年,肝睥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丙型肝炎病毒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基于丙型肝炎病毒(HCV)NS5B基因序列分析的基因分型方法,对上海地区慢性丙型肝炎进行基因分型。方法:用HCVR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标本的HCV RNA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PCR扩增HCV RNA阳性的41份标本的部分HCV NSSB区基因,PCR产物经回收、纯化后直接进行测序分析。从GenBank中下载25份不同基因型的HCV原型序列,用NSSB区222bp的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对临床标本相应的HCVNS5B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基于HCVNS5B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可成功地对本组41份标本进行基因分型。分型结果显示,1b型占85.4%(35/41),2a型占12.20%(5/41),3a型占2.44%(1/41)。结论:基于HCVNSSB区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是一种可靠和方便的HCV基因分型方法。上海地区的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