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同交联方法处理的牛颈静脉移植后免疫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交联方法处理的带瓣牛颈静脉(BJVV)移植后免疫学变化。方法 采用重建犬右心室-肺动脉连接动物模型方法植入多聚环氧化合物(PC)、戊二醛(GA)、光氧化(DMP)交联处理的BJVC,用免疫学及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免疫反应。结果 经PC、GA交联的BJVC引发宿主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DMP交联的BJVC植入后引发的宿主抗体和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较低。结论 经PC、GA交联处理的BJVC带瓣管道仍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移植后仍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用DMP交联处理的BJVC带瓣管道具有不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交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局麻清醒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青少年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原发性自发性气胸通常采用经胸穿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的保守治疗方法。目前,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被认为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标准手术方式。但是此术式通常在全麻插双腔气管导管,单侧肺通气下施行。  相似文献   
3.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 1990年 12月至 2 0 0 0年 12月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食管癌和贲门癌 74例 ,现报告并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6 1例 ,女性 13例 ,年龄范围 44~ 70岁 ,平均年龄5 3岁。肿瘤切除者 6 7例 ,总切除率为 90 .5 %。肿瘤未切除者7例 ,占 9.5 % ,其中有 4例行胃空肠造瘘术 ,3例只行单纯探查术。食管癌 5 3例 (中上段食管癌 2 0例、下段食管癌 33例 )和贲门癌 2 1例切除率分别为 94.3 % ( 5 0例 )和 81.0 % ( 17例 )。本组按国际UICC分期标准分期…  相似文献   
4.
山莨菪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幼猪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变化,探讨山莨菪碱(654-2)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方法取45±4日龄幼猪12只,随机分成2组(n=6)对照组、654-2组,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60、90min开放、开放后60、90、12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ELISA法检测TNP-α含量.结果 654-2组右肺静脉血中TNF-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654-2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带瓣牛颈静脉在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不少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应用带瓣管道或带瓣血管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方能获得良好根治。同种带瓣管道的临床应用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种带瓣管道取材困难,尤其适用于小儿的同种带瓣管道更少,根本无法满足临床需要。猪主动脉或肺动脉管道因其易钙化、耐久性差等原因也并非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幼猪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肺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含量的变化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理 ,取 45 ± 天龄幼猪 12只 ,随机分成两组 ( n =6 ) :对照组和PS组 ,对照组阻断前向右肺注入生理盐水 3ml,PS组注入天然PS 40mg/kg ,于阻断右肺动脉前、阻断后 6 0、90min(开放 )、开放后 6 0、90、12 0min等时刻点分别抽取左、右肺静脉血 ,用ELISA法检测TNF -α含量。结果显示 :PS组右肺静脉血中TNF -α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PS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搏动信号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反映内皮细胞活性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3在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生物材料研究室和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进行。将取自剖宫产产妇自愿捐献的无菌脐带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传代,传4代后分为两组:①搏动培养组:先静放6-8h待细胞贴壁后,用自行设计的细胞搏动培养装置,进行搏动培养。搏动参数:搏动频率150次/min,搏出量0.3mL/次,搏动产生的压力30/9mmHg(1mmHg=0.133kPa)。②静态培养组:不进行搏动,其余条件同搏动培养组。每组每个时间点5个样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在第1,2,4,6,9,12,15,18天检测两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水平(相对吸光度值)。 结果: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①培养第1,4天,静态培养组明显高于搏动培养组(1.0&;#177;0.55比1.10&;#177;0.35;1.17&;#177;0.23比1.42&;#177;0.44,P〈0.05)。②培养第2天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1.16&;#177;0.18比1.25&;#177;0.35,P〉0.05)。③培养第6,9,12,15,18天,搏动培养组明显高于静态培养组(1.52&;#177;0.14比1.27&;#177;0.30;1.60&;#177;0.19比1.16&;#177;0.33;1.68&;#177;0.44比0.99&;#177;0.31;1.7&;#177;0.24比1.1&;#177;0.94;1.7&;#177;0.16比1.0&;#177;0.28,P〈0.05)。 结论:搏动信号能提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提示搏动信号在维持细胞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增强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 ,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 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外循环机、氧合器的不断改进 ,心肌保护技术的完善和手术技巧的提高 ,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体外循环 ,心内直视手术后急性肺功能障碍发生率仍高 ,婴幼儿、复杂型先心病、大血管疾病、高危心脏瓣膜疾病更为突出 ,急性肺损伤(ALI)已成为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就缺血 再灌注过程中 ,肺泡上皮细胞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作一综述。1 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泡通道损伤肺泡上皮由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组成 ,主要为Ⅱ型细胞 ,但Ⅰ型细胞覆盖绝大部分肺泡 ,Ⅰ型细胞和Ⅱ型细胞呈紧密连接 ,这种结构有利于保持肺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临床效果。以选择最佳胸部切口方式。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42例行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选择分为两组,22例采用改良式前外侧切口的患者为观察组,20例后外侧切口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平均开胸时间、平均关胸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3±3.4),对照组(7.4±2.1)分,观察组平均开胸时间为(12.2±3.5)min,平均关胸时间为(18.5±3.2)min分别比对照组短8.3min和7.9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出血量虽较对照组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前外侧切口入路是肺癌手术较理想的切入方式,可减少术中对患者肌肉、支配神经及肋间的损伤,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