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1.
2.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学生肱动脉血压变化趋势,为当地青少年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政策、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课题采用体格检查的方法对当地彝族学生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观察,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调查样本,采用体格检查法获取肱动脉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1985年、2010年和2015年凉山彝族男生肱动脉收缩压均值分别为101.66mmHg、106.38mmHg和102.20mmHg,女生为102.43mmHg、104.17mmHg和101.45mmHg;1985年、2010年和2015年凉山彝族男生肱动脉舒张压均值分别为66.56mmHg、68.71mmHg和67.88mmHg,女生为67.12mmHg、67.09mmHg和67.88mmHg。结论凉山彝族学生肱动脉血压均值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今后当地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应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1-2015年凉山州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方法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1-2015年每年4-6月,在哨点采用同样的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共监测共2 295人次,其中2 292人次得到HIV抗体结果,2 292人次HIV的感染率分别为1.60%(11/686)、0.75%(3/402)、0.50%(2/404)、0.25%(1/400)和1.50%(6/400),无明显的上升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彝族(OR=6.59,95%CI=2.58,16.86),有性病(OR=3.94,95%CI=1.26~12.34),在低档场所内(OR=5.66,95%CI=1.66~19.29)均能增加研究对象感染HIV风险;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越处于低档场所,安全套使用率越低。结论凉山州暗娼人群HIV感染形势依然严峻,对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应采用针对不同场所档次采用多形式的教育和干预手段,遏制艾滋病在该群体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实现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各县市CDC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提升疾控系统质管水平。方法发挥凉山州疾控作用,针对质管体系要求,按统一规划编制指导性模板,并转化为与各县市疾控工作相适应的质管体系。结果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域内CDC均取得机构资质认定,提升了检验检测能力。结论各检验检测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克服困难获得资质,推进了质管水平,也为其他民族地区疾控系统和行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和汉族成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其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为慢性病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7月-2016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凉山州18岁以上的3188名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分析3127人,875例罹患慢性病,患病率为29%;凉山州调查对象的现在吸烟率为33.9%,彝族为34.5%,汉族为33.0%;被动吸烟率为73.1%,彝族为72.2%,汉族为74.5%;饮酒率为52.0%,彝族为51.1%,汉族为53.7%;有害饮酒率为11.0%,彝族为10.1%,汉族为12.5%。汉族居民每天进餐≥3次、经常吃早餐、经常吃宵夜、经常吃火锅的比例高于彝族居民,彝族居民经常喝肉汤、经常吃冷食的比例高于汉族,汉族居民体育锻炼率高于彝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山州彝族和汉族成年人慢性病相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吸烟、饮酒问题突出,严重缺乏体育锻炼,膳食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应针对不同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凉山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国达能膳食营养研究与宣教基金项目(DIC2013-03)的调查资料,分别建立决策树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2.208,95%CI:1.622~3.005)、高尿酸血症(OR:2.259,95%CI:1.823~2.800)、高胆固醇血症(OR:1.987,95%CI:1.502~2.629)、谷丙转氨酶(OR:2.280,95%CI:1.728~3.010)、谷草转氨酶(OR:1.487,95%CI:1.097~2.021)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汉族(OR:0.719,95%CI:0.583~0.886)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因素。决策树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是影响代谢综合征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后依次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民族。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决策树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7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36,P=0.256)。结论决策树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在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中可将两种模型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越性,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凉山州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和趋势,为当地制定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之法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子系统中的病毒性肝炎报告卡片信息进行了收集,并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凉山州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中,男性病例构成比分别为68.65%、66.63%及65.79%,均高于女性病例的31.35%、33.37%及34.21%;病例以青壮年为主,但年龄<15岁和年龄≥55岁病例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3年来凉山州病毒性肝炎整体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31.73/10万、137.93/10万及132.93/10万,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丙型病毒性肝炎,第三为甲型病毒性肝炎;2016-2018年,凉山州男性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177.32/10万、180.20/10万及171.47/10万,均高于女性的84.28/10万、93.93/10万及92.81/10万;3年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群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80.25/10万、183.79/10万及174.43/10万,均高于安宁河流域地区的83.25/10万、91.67/10万及89.81/10万。结论 凉山州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水平,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凉山州布拖、美姑、越西、昭觉四个重点县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四县截至2019年底报告,在2005-2020年接受治疗,年龄≥15岁的患者信息,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Cox...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西昌市中学生健康监测点,收集西昌市初中学生的肱动脉血压监测结果,分析西昌市初中学生肱动脉血压变化趋势,为当地制定防控青少年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政策、策略及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西昌市初级中学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随机抽取1所全日制初级中学作为监测点学校.将监测点学校2009-2011年所有在校初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监测机构组织体检团队,于每年9-10月对研究对象开展体格检查,获取其肱动脉血压监测结果.结果 2009-2011年各年度研究对象超质量检出率分别为7.49%,7.89%及8.93%,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08%,2.98%及3.04%,不同年度研究对象超质量检出率及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1年各年度研究对象的收缩压分别为(97.41±8.30)mmHg(1 mmHg=0.133 kPa),(98.72±8.07)mmHg及(101.67±9.52)mmHg,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56,P<0.01),且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11年研究对象收缩压均值高于2010年,而2010年高于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2011年各年度研究对象的舒张压分别为(62.35±5.08)mmHg,(62.55±5.46)mmHg及(64.00±5.61)mmHg,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53,P<0.0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2011年研究对象舒张压均值高于2010年,而2010年高于2009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研究对象2009-2011年各年度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昌市初中学生肱动脉血压均值逐年上升趋势明显,今后当地疾病防治工作应重视青少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凉山州地区14~25岁彝族农村未婚青少年HIV感染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2016年布拖县、昭觉县、甘洛县、金阳县、越西县5个彝族聚集县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采用Epidata 3.1软件和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整理,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重对应分析方法。结果 2011-2016年共检测14~25岁彝族农村未婚青少年9 262人,阳性检出率2.98%(276/92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男性(OR=1.60,95%CI=1.21~2.11)、文盲(OR=3.38,95%CI=2.27~5.03)、小学(OR=1.94,95%CI=1.36~2.77)、外出务工(OR=1.61,95%CI=1.20~2.15)、注射吸毒(OR=1.60,95%CI=1.21~2.11)的彝族农村未婚青少年感染HIV的风险相对较高。多重对应分析显示外出务工、性行为、注射吸毒、23~25岁与HIV阳性之间有较强的关联。结论凉山州14~25岁彝族农村未婚青少年HIV感染形势严峻,感染因素多样化。针对彝族农村未婚青少年HIV的防控需着眼于全局,多方面介入,将艾滋病防治与治愚、治毒、治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