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妊娠合并卵巢黄素化囊肿相关病因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泡膜黄素囊肿(theca-lutein cyst,TLC)也称为高反应性黄素化(hyperreactio luteinalis),过去认为其多发生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口服大量雌激素及用促性腺激素促排卵以及Rh血型不合者,而正常妊娠合并TLC很少见。而有研究表明,hyperreactio lutei-nalis有60%发生在正常单胎妊娠〔1〕,姚琦玮等报道了62例非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合并TLC的病例,说明本病实际发生率可能较高,确诊率与实际发生率之间存在差距〔2〕。本文对妊娠合并卵巢黄素囊肿的发生、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1HCG的基因…  相似文献   
2.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与分娩发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孕周分娩发动前后行剖宫产的产妇子宫下段肌组织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1(CRH-R1)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在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剖宫产产妇32例为剖宫产组,剖宫产组分为产程发动组16例和产程未发动组16例,产程发动组又分为早产组8例和足月组8例,产程未发动组分为足月组8例和过期妊娠组8例,各组产妇术前均未使用过催产素类促子宫收缩药物,排除全身性疾病及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并发症,术中取子宫下段肌层肌肉,行CRH-R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RH-R1在产程发动组中与产程未发动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H-R1在早产组和足月产程发动组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H-R1在足月组与过期组剖宫产产妇子宫下段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对于分娩动因尚无定论,子宫下段形成是分娩发动和产程顺利进展的必要条件,该研究提示CRH-R1在分娩启动学说中可能具有促子宫下段成熟作用,而早产组表达水平与足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其配体CRH血浆表达水平是否可以作为预测早产以及判断疗效的指标提供了线索,研究CRH和CRH-R1及其他相关因子在子宫体肌、胎膜及蜕膜的表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娩发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儿外监护仪在产力监测中的价值以及胎盘后血中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浓度与子宫收缩强度之间的关系。方法:78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3组:阴道自然分娩组,阴道分娩但使用缩宫素组,阴道助产与剖宫产组。应用胎儿外监护仪并根据MU计算3组子宫收缩强度,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测定胎盘后血中的ADM的浓度。结果:3组潜伏期sMU值比较无差异,阴道助产与剖宫产组活跃期sMU值明显低于经阴道自然分娩组,且胎盘后血中ADM浓度明显高于经阴道自然分娩组。结论:胎儿外监护仪虽然可以评估产力的变化,但是子宫收缩强度个体间差异较大,因此监测每个产妇产程过程中产力的动态变化更有助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ADM可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其机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患者合并甲状腺减退对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手术患者121例。按照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值将病例分为两组:亚临床甲减组57例(TSH≥2.5 mU/L);甲功正常的对照组64例(0.3 mU/L0.05);17~40岁妇女亚临床甲减组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明显比正常组延长(P<0.05);40岁以上妇女亚临床甲减组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未明显延长(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正常组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术后排气时间相比明显延长(P<0.05);亚临床甲减组与正常组不同年龄妇女开腹术后排气时间/麻醉时间和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明显延长妇科术后排气时间,可提高术后并发症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一、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21岁,因"足月分娩后阴道不规则出血54d,发热、咳嗽、气短及痰中带血5d,呼吸困难2d"于2013年7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否认既往有妊娠史。于入院54d前自然分娩一女活婴,体质量3 500g,分娩过程顺利,新生儿良好,分娩后持续少量阴道不规则出血,于产后18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大量阴道出血,似月经量,伴血块,未给予治疗,于第2天自行减少(每日用5片护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盘血栓形成并发胎儿生长受限(FGR)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分析1例胎盘血栓形成并发FGR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于孕32 1/7周因发现胎盘血窦1个月入院,超声检查提示FGR,病程中给予患者间断低流量吸氧、静脉输注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于孕35 2/7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女性活婴,体质量1280 g,身长32 cm,胎盘母体面见多个血窦,最大直径为3~4 cm,胎盘肥厚,质量540 g。术后转新生儿科,跟踪随访1个月,新生儿可以自主进食,检测未见明显异常,新生儿好转出院。结论:胎盘血栓形成及并发FGR临床常见,其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输卵管卵巢脓肿(tubo-ovarian abscess,TOA)是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最严重的一种,患者早期表现为发热,随疾病进展逐渐演变成急腹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甲状腺激素缺乏的持续时间和程度,重者可能出现情绪和认知障碍、心脏扩大、肠梗阻、恶性贫血、体腔积液及代谢紊乱等慢性疾病。当二者共同出现时,极易误诊为晚期卵巢恶性肿瘤,进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1例TOA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误诊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加深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亚单位(Intβ1)及基质蛋白酶-2(MMP-2)在子宫腺肌病和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15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以及15例正常增殖期内膜中Integrinβ1和MMP-2的表达。结果:MMP-2和Intβ1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中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增殖期内膜和低度恶性子宫内膜癌。结论:MMP-2和Intβ1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用来区分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新式外阴阴道半封闭术(SVP)对老年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保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3家医院收治的5例老年女性重度POP合并多项内科疾病患者施行了新式SVP,其中2例患者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加行经阴道耻骨降支COOK生物网片尿道中段悬吊术(简称新式TVT)。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手术,手术时间25~90分钟,平均出血量38±25 ml(15~70 ml),平均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0±2.0天(1~5天),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4±0.5(1~2天),其中新式SVP的平均手术时间31.0±4.2分钟(25~35分钟)。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3天发现腔隙性脑梗塞,内科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会阴伤口疼痛,止痛对症治疗好转。同时行新式TVT的2例患者术后拔尿管后均顺利自主排尿,无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发生,主观感受均满意。随访时间3~12个月,5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复发。结论:新式SVP对合并有严重内外科并发症的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老年病例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时间较短且短期随访效果满意,并可以同时行压力性尿失禁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模式并比较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分布的不同.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系统的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的104例子宫内膜癌以及253例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二者的不同.结果:与宫颈癌相比,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22.1%vs 16.2%),并且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G_1:12.1%;G_2:21.4%;G_3:34.5%)、肌层浸润深度(≤1/2:11.9%>1/2:29%)有关;子宫内膜癌单纯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偏低(34.8% vs 68.3%),单纯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偏高(4.3%vs 0),盆腹淋巴结共同受累的发生率偏高(60.9%vs 31.7%).宫颈癌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100%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而内膜癌93.3%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的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内膜癌与宫颈癌最易受累淋巴结均为闭孔淋巴结(内膜癌:73.9%、宫颈癌:70.7%),受累最少的均为腹股沟淋巴结(内膜癌:8.7%、宫颈癌:7.3%),与宫颈癌相比,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65.2%vs 31.7%)、骶前淋巴结(21.7%vs 17.1%)的受累几率较高,而髂外淋巴结受累的几率偏低(17.4%vs 41.5%).结论: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方式不同于宫颈癌,虽然内膜癌主要向盆腔淋巴结转移,但是仍然存在直接向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并且各病理分级的内膜癌均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