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1996年以来,我院采用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TURP)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TUVP)治疗重量>50g的前列腺增生症57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57例患者年龄59~78岁,平均71岁。排尿困难病史7~15年,有尿潴留病史16例。前列腺50~68g,平均56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25.8±5.3)分,最大尿流率(Qmaxs),(5.2±3.7)ml/s,残余尿量(RU),(132.6±88.4)ml。手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采用非连续灌洗WOLF电切镜(Fr24),灌洗液为5%葡萄糖溶液,冲洗压力5.88~7.84kPa(60~80cmH_2O)。电汽化和电切的电流强度分别为200W、140W。先行TUVP,然后更换电切环行TURP,快速、大块地切除前列腺组织。经过2~3次汽化-切除转换,前列腺组织基本切除。最后TURP切除邻近精阜的前列腺组织。Ellick球吸出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置入20~22Fr Foley三腔尿管,充盈水囊25~30ml,压迫膀胱颈,将尿管牵引固定于大腿内侧。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称重并随机取部分组织病理检查。手术后常规给予持续膀胱冲洗、静脉输液、抗生素等治疗。术后5天左右拔出尿管。1个月内进行IPSS、Qmax、RU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微血管密度和p16基因表达对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 (IMD)和 p1 6基因表达与肾细胞癌 (R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对 76例RCC患者的根治性肾切除标本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 p1 6基因表达 ,分析IMD、p1 6基因表达与RCC分期、分级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 :IMD随临床分期升高而增加 (P <0 .0 5 ) ,而与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随访 5年内死亡者IMD明显升高 (P <0 .0 1 ) ;癌旁组织中 p1 6阳性率 (75 .0 % )显著高于RCC组织 (4 8.7% ) ,p1 6阳性表达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P <0 .0 5 ) ,而与IMD呈负相关性。结论 :IMD是预测RCC恶性行为的一个有用指标 ,IMD和p1 6基因表达可为RCC的疗效和预后判定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是多基因异常表达的结果。目前发现膀胱癌细胞总体甲基化水平比正常细胞低,但是伴有抑癌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的异常甲基化。本文就膀胱癌细胞DNA甲基化与膀胱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血管侵犯在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局限性肾癌患者肾癌根治术后标本 70例。临床分期 :PT15例 ,PT2 5 0例 ,PT3 14例 ,PT41例 ;组织学分级 :G17例 ,G2 38例 ,G3 19例 ,G46例。 70例肿瘤平均直径 7.2cm。采用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Schiff染色制片 ,观察肾癌微血管侵犯情况 ,并与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微血管侵犯者 2 4例 (34.3% ) ,其中出现转移 11例 (4 5 .8% ) ,死于肿瘤复发 7例 ,4例仍带瘤存活 ,死于其他疾病者 2例 ;4 6例无微血管侵犯者中出现转移 4例 (8.7% ) ,两组生存时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微血管侵犯和肿瘤分期、分级、体积均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微血管侵犯、肿瘤体积均是预测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微血管侵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最重要的相关因素。 结论 微血管侵犯可作为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并可作为肾癌常规临床病理检查的一种补充形式 ,按照有、无微血管侵犯作进一步分型 ,可为肾癌患者的预后提供更全面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高能聚焦超声对皮下移植性膀胱肿瘤治疗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高能聚焦超声(HIFU)辐射治疗对小鼠皮下移植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已建立的小鼠皮下可移植性膀胱肿瘤模型,用国内研制的HIFU仪对皮下荷瘤鼠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分为:治疗组小鼠45只,采用超声强度700W/cm2的HIFU对小鼠皮下移植瘤进行辐照治疗;对照组小鼠45只,不采用任何处理。观察治疗后荷瘤鼠生存时间,生长曲线,以及治疗后靶组织的光镜、电镜下改变。结果:平均生存时间:治疗组37.20±8.22天,对照组14.07±2.46天(P<0.01)。HIFU治疗后肿瘤组织呈灰白色,治疗区皮肤无灼伤,治疗后3h,靶区瘤细胞肿胀,并可见点状坏死,1周时出现了边界清楚的凝固性坏死区。结论:HIFU可以明显抑制移植性膀胱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术前留置双J管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肾盂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盂结石患者64例,平均年龄(37.42士11.84)岁,结石平均直径为(1.82±0.23)cm.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直接施行体外冲击波碎石,B组患者留置双J管后施行体外碎石.3个月后评定碎石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84%、78%,P=0.522)、石街发生率(3.1%、0,P=0.313)无明显差别.A组患者血尿(62.5%)、下尿路症状(LUTS)发生率(12.5%)明显低于B组(87.5%、56.2%)(P=0.021,P=0.001).A组患者肾绞痛发生率(31.3%)高于B组(6.3%)(P=0.001).结论 对直径1.5~2.3 cm的肾盂结石,留置双J管并不能增加结石清除率、减少石街发生率,反而可能会引起血尿、下尿路刺激症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 80岁以上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4例患者年龄 80~ 89岁 ,平均 84 5岁。置管前按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 ,2 1 5± 7 6) ,并测量最大尿流〔Qmax ,(7 8± 3 5 )ml/s〕、残量尿〔RU ,(164 0± 10 4 0 )ml〕。于低位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置管 ,随访 1年 ,进行尿常规检查及IPSS、Qmax、RU测定 ,记录不适反应。 结果 置管成功 62例(96 9% ) ,平均置管时间 2 0~ 45min ,平均住院时间 12d。 43例患者术后出现尿频、尿急、血尿等症状。患者置管后 1年的IPSS、Qmax、RU分别为 14 1± 3 2、(14 8± 4 5 )ml/s、(4 6 0± 2 6 0 )ml。 结论 镍钛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疗效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可作为治疗老年人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5岁,于2012年9月因“体检发现左肾古位2月余”入院。患者平素体健,近期内感消瘦,无低热,无肉眼血尿。B超发现左肾区稍强回声团块,大小48mm×39mm,境界清楚。内部血流丰富,回声欠均匀,考虑左肾实质性占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x线与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的效果。方法对132例肾结石的患者,分别随机采用X线C臂机及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一期碎石取石治疗,其中采用x线引导组58例,B超引导组74例。结果X线引导组和B超引导组建立通道时间分别为(30.2±14.6)min和(10.6±6.2)min,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18±9)g/L和(11±5)g/L,结石残留率分别为36.2%(21/58)和44.6%(33/74),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分别为8例和3例;均无死亡患者。结论虽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穿刺简单、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多通道建立简便、设备要求低,是今后经皮肾镜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动员肾祖细胞(RPC)归巢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2~3月龄、体质量250~30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建立切除右肾的单肾模型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假手术组(Sham组,无血管夹闭),NSS组(肾动脉夹闭45 min后行NSS),IPC组(先进行肾动脉夹闭15 min,再灌注10 min预处理,再行NSS)。分别在术后12、24、72 h每组各取出6只大鼠,收集血液及肾组织标本,之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观察项目:(1)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肾小管损伤评分;(3)在24 h观察IPC对肾组织中RPC数量的影响,以及IPC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受体CXCR7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术后12、24、72 h 时3组大鼠SCr和BUN值比较, IPC组分别为(65.0±10.78)、(91.5±15.12)、(52.6±11.68)μmol/L和(14.78±2.77)、(18.31±4.99)、(9.41±2.73)mmol/L,NSS组分别为(80.5±12.63)、(116.9±14.32)、(83.7±11.43)μmol/L和(18.58±4.18)、(28.86±5.64)、(19.49±3.83)mmol/L, Sham组分别为(41.5±7.36)、(39.7±7.55)、(42.7±7.15)μmol/L和(7.72±1.75)、(7.40±1.98)、(6.83±2.09)mmol/L;除72 h时IPC组与Sham组SCr和BUN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12 h和24 h,IPC组均高于Sham组、低于N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术后12、24、72 h肾小管损伤评分IPC组和NSS组均高于Sham组,术后12、24 h IPC组较NSS组肾小管损伤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术后24 h,IPC组和NSS组大鼠肾组织中RPC数量明显增加、SDF-1和CXCR7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IPC可促进RPC归巢,缓解NSS中IRI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SDF-1/CXCR7轴可能在这一动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