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穿刺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2月-2009年1月治疗123例128侧肾结石患者,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结果123例患者128侧患肾均Ⅰ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3例患者同侧患肾工期建立2个经皮肾通道,1例建立经皮肾通道过程中出血,留置肾造瘘管后改Ⅱ期手术。123例128侧患肾1次取净结石116例,结石清除率90.63%。3例结石残留者1周后再次行PCNL碎石清石术,6例患者有直径小于1cm结石残留,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3例微小结石残留患者予以排石治疗。6例患者出现菌血症,1例患者出现腹膜后血肿,予以对症处理后均治愈出院。所有病例均随访1~24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建立标准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高效、耗时短、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方法复杂性肾结石59例(单侧36例,双侧23例),KUB测量结石2.8-7.0 cm,采用EMS三代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系统、穿刺硬引导导丝,金属套叠扩张器。在B超引导下穿刺并扩张建立经皮肾镜操作通道。结果59例82个肾脏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平均手术时间90 min(45-150 min),结石处理时间30-70 min。15个肾脏残留结石,术后2周行体外碎石或二期碎石。一次碎石取净率82%(67/82),二次碎石取净率93%(14/15)。住院时间5-15 d,平均10 d。59例随访1-6个月,平均3.2月,无严重出血及感染,无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安全、损伤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1年12月105例上尿路结石在B超引导下18G肾穿刺针穿刺,建立F14~F16皮肾微通道,置入Wolf8.0/9.8输尿管镜,65W钬激光将结石粉碎,放置F5双J管作内引流,F14硅胶肾造瘘管外引流。结果91例(86.6%)单通道一期碎石成功;9例单通道二期碎石成功(8.5%),其中2例二期术后仍小结石残留行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排净;5例穿刺失败:2例1~3次ESWL辅以中药排石治疗后结石排净,3例中转开放切开取石手术,穿刺失败率4.7%(5/105)。手术时间70—150min,(80.5±10.2)min;术中出血量20~100ml,平均50ml,无大出血。105例随访10~32个月,(10.6±3.5)月,4例结石复发,因结石偏小行中医排石汤排石后治愈。结论B超引导下微通道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建立皮肾通道的学习曲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建立皮肾通道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07年7月由一名泌尿外科医生完成的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6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6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皮肾通道建立时间及清石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第1组建立皮肾通道时间为(15.0±2.7)min,第2组为(14.0±2.1)min,第3组为(10.2±1.2)min,第4组为(5.8±0.7)min,第5组为(7.5±1.2)min,第6组为(6.6±0.9)min。方差分析组间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有显著差异(F=5.77,P=0.000),2组间比较第1组与第4组(q=5.655,P〈0.05)、第1组与第5组(q=4.610,P〈0.05)、第1组与第6组(q=5.163,P〈0.05)、第2组与第4组(q=5.040,P〈0.05)、第2组与第5组(q=3.995,P〈0.05)、第2组与第6组(q=4.549,P〈0.05)皮肾通道建立时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余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6组的清石率分别为70%、60%、70%、80%、90%及70%,各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2.727,P=0.742)。结论学习经皮肾镜手术是个渐进的过程,完成30例手术后开始熟悉B超引导下建立皮肾通道,缩短建立皮肾通道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我们于2005年1月~2011年8月对27例肾铸型结石采用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PCNL。建立经皮肾通道F24,经皮肾镜下EMS碎石清系统碎石。回顾性分析2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均成功建立经肾上盏通道,其中经第11肋间25例,经第12肋下2例。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85min。一期结石清除率85.2%(23/27)。胸腔积液1例(3.7%),输血1例(3.7%),无重要脏器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下肾上盏入路PCNL治疗铸型肾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微创经皮肾取石术中X线与B超两种定位方法建立经皮肾通道的经验。方法 61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和C臂X线机引导下穿刺建立皮肾通道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结果 X线定位组:283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60±20.50)min,一期手术207例(73.14%),二期手术59例(20.85%),多通道手术17例(6.01%),发生严重出血或肠损伤4例(1.41%),术后发热26例(9.19%);B超定位组:329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25±23.84)min,一期手术237例(72.04%),二期手术71例(21.58%),多通道手术21例(6.38%),发生严重出血或肠损伤4例(1.22%),术后发热29例(8.81%)。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两种方法均可用于经皮肾取石术定位,B超定位安全、准确、便捷快速,无放射性损害,可作为首选定位方法,而某些复杂情况下,X线辅助B超定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经验和手术技巧以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3324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进而总结两种手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 3324例患者完成手术,其中1723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手术,1601例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术。2组术后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4%、99.5%;手术时间分别为(67±31.4)分钟、(45.1±22.4)分钟;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1±25.6)ml、(159±34.2)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2%,23.6%。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都是安全微创的手术方式。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及出血风险较低,但是取石效率低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要根据具体病人合理选择两种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B超引导穿刺的标准通道(F24)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马蹄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05年9月~2008年1月共收治马蹄肾肾结石44例(51侧肾结石),其中单发结石24侧,多发结石18侧,鹿角状结石9侧,结石长径(24.4±5.8)mm。采用B超引导穿刺的标准通道(F24)经皮肾镜碎石术,超声粉碎并清除结石。结果44例均一期建立通道并碎石,其中单通道49侧肾,双通道2侧肾;经上盏建立通道31个,经中盏20个,经下组肾盏2个。手术时间(48.4±11.9)min,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8.2%(45/51),接受二次手术清除残余结石3例。术后血红蛋白含量较术前下降(11.3±3.7)%。围手术期无输血,与手术相关的感染发生率为5.9%(3/51),无气胸或腹腔脏器损伤。44例随访6~20个月,平均11.4月,1例残余结石排出,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为2.0%(1/51),1年结石复发率为6.5%(3/46)。结论B超引导穿刺的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马蹄肾肾结石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建立微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MPCNL)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方法2007年8月-2012年5月,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1870例,其中鹿角状结石42例,肾多发结石58例,海绵肾结石5例,肾憩室结石3例,肾脏单发结石136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97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MPCNL。结果1868例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22例一期建立2个通道,3例一期建立3个通道;2例建立通道失败。43例行二期碎石,11例行三期碎石。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55min。一期结石清除率90.5%(1693/1870)。36例术后高热(体温〉39℃),其中19例血培养阳性;2例胸膜损伤,留置胸腔闭式引流1周治愈;13例术后大出血,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217例失访,1653例随访5~40个月,平均15个月,76例(4.6%)结石复发。结论B超引导下建立微通道行经皮肾镜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徒手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无积水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不伴有肾积水的肾结石患者采用徒手B超引导下穿刺建立皮肾通道,并应用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处理肾结石,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4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放手术。60例患者一次取净结石。8例需二次肾镜清石,其中6例患者排净结石。2例患者残留小结石予以观察,6例患者残留结石在门诊辅以ESWL治疗。其中有大出血3例,住院时间6~15d,平均9.9d,术后随访1~6个月。结论:无积水肾结石是经皮肾镜手术中的一个难点,手术有一定的并发症,但是严格把握适应证、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掌握一定技巧,应用徒手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双导管碎石清石系统治疗无积水肾结石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孤立肾多发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超声引导MPCNL治疗21例孤立肾多发性结石的临床资料。先天性孤立肾1例,对侧肾切除术后9例,对侧肾无功能11例。17例采用单通道,4例采用多通道。于术前及术后检查血肌酐水平。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86min。术后2例发热,无需输血病例。11例血肌酐一过性轻微升高,术后1d,血肌酐由术前(129.3±57.5)μmol/L升高至(138.5±59.9)μ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手术取净率为81.0%(17/21),术后3个月结石排净率为85.7%(18/21),血肌酐降至(125.4±51.2)μmol/L(P〉0.05)。随访3~60个月,所有患者血肌酐水平均稳定或下降。结论 MPCNL治疗孤立肾多发性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长期随访显示MPCNL术后患者肾功能改善或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瞬时X线联合B超引导经皮肾穿刺定位在较为复杂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9例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肾脏轻度积水25例,肾脏旋转不良12例,肾脏无明显积水8例,完全鹿角形结石6例,重复肾6例,术中逆行造影及人工积水肾建立失败4例,肾结石术后瘢痕肾5例,肥胖患者2例,肾下垂患者1例。术中常规给予输尿管置管行逆行造影并建立人工积水肾,采用C型臂瞬时X线照相联合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结果:69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建立F14~18通道,建立时间10~35min,术中X线暴露次数2~5次。其中肾脏轻度积水25例、肾脏无明显积水8例、完全鹿角形结石6例由间断瞬时X线定位为主,辅助B超定位以避开主要血管及领近器官或辅助建立多通道;肾脏旋转不良12例、重复肾6例、肾结石术后瘢痕肾5例、肥胖患者2例、肾下垂患者1例由B超定位为主,辅助瞬时X线定位以确保穿刺线通过肾盏穹窿部;术中逆行造影及人工积水肾建立失败4例,由B超定位穿刺针进入肾脏集合系统,经穿刺针推注造影剂显示肾盂肾盏,用第二穿刺针在瞬时X线定位下建立目标肾盏的穿刺通道。64例为Ⅰ期手术,5例行Ⅱ期手术,清石率为96.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较为复杂的PCNL,瞬时X线联合B超的定位技术能够结合两种定位方法的优势,建立安全、有效的穿刺通道,提高清石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同时减少患者及医生在手术中X线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对孤立肾肾盂结石的治疗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8例孤立肾肾盂结石,其中30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经皮肾镜组),28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输尿管软镜组),对手术时间、出血量、结石清除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2组患者术前24h和术后3、24、48h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结果 经皮肾镜组结石清除率76.7%(23/30),输尿管软镜组结石清除率75.0%(21/28),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022,P=0.882)。输尿管软镜组出血量(50.3±21.5)ml,显著少于经皮肾镜组(80.2±20.5)ml(t=5.422,P=0.000);手术时间(60.5±25.1)min,显著长于经皮肾镜组(45.34-10.5)rain(t=-3.045,P=0.004)。术后3h2组血NGAL浓度均明显升高,其中输尿管软镜组从术前(3.6±0.6)μg/L上升到(7.9±0.8)μg/L(g:33.457,P〈0.05),经皮肾镜组从术前(3.8±0.7)μg/L上升到(6.3±0.5)μg/L(q=22.068,P〈0.05),输尿管软镜组高于经皮肾镜组,有显著性差异(t=-9.200,P=0.000),术后24h开始下降,但48h仍未降低至术前水平(q=4.414,P〈0.05;g=8.559,P〈0.05)。2组血BUN、Cr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均是治疗孤立肾盂结石的有效方法,且2种方法对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影响,但其影响都是可恢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经皮射频消融(PRFA)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治疗效果、评价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采用经皮RFA联合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联合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及阳性率变化,计算治疗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观察联合治疗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死亡原因.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F20和标准F24两种通道经皮肾镜三代超声治疗肾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将32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F20(120例)和F24(200例)两种经皮通道治疗。结果F20组肾结石清除率为95.0%,F24组结石清除率为93.0%。F20组手术时间平均(51.8±22.6)min,术中估计出血量平均(75.0±8.92)mL,术后出血7例,较F24组明显减少。结论改良F20通道较F24通道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出血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其他脏器损伤、大出血、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实验组手术时间(76±38)min,术中出血量(94±53)ml,结石残留率为5.8%,对照组手术时间(125±46)min,术中出血量(106±47)ml,结石残留率为17.6%。两组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结石残留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立体的显示了结石及周围结构关系,在PCNL术前确定穿刺部位、穿刺通道数目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9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患者均采用单通道碎石一期完成手术,输尿管结石清石率为97.96%,平均手术时间(72±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67)ml。1例患者术中扩张通道时出血形成肾周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疗效确切、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140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140例患者采用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42±6)min;术中平均血红蛋白丢失量(8.2±2.5)g/L;一期净石率91.4%(128/140);并发症发生率10.7%(15/140),其中术中穿刺失败、通道丢失或出血严重2例,胸膜损伤或(和)胸腔积液2例,肾盂或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出血2例,其中需要输血者1例,发热6例,尿外渗2例,无肾丢失或死亡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7.5±1.2)d。结论:肾上盏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净石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肿瘤疼痛的疗效。方法对35例胸腰椎肿瘤患者的54个椎体施行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术后1周及3、6、12个月进行常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估和分级。结果24例获得明显的疼痛症状缓解,4例获得轻度缓解,7例无改善。2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9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2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平均随访(12.0±3.4)个月。术后1周优良率为68.6%,有效率为80.0%。结论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有效预防椎体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入路选择。 方法 2011年8月~2012年8月符合入选条件的68例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按入院奇偶顺序分成2组,椎板间入路组34例,椎间孔入路组34例。对2种手术入路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患者耐受情况、患者疗效满意度、术后残余症状、并发症及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椎板间入路组有4例术中改为椎间孔入路,椎间孔入路组有7例改为椎板间入路,经椎板间入路和椎间孔入路手术时间分别是(50.2±7.0)min、(61.9±9.6)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分别为5.4±2.3次、10.3±2.5次(P<0.05),2种入路治疗后腿痛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皮内镜下治疗L5/S1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经椎板间或经椎间孔入路治疗各有特点,且均能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但需针对患者的解剖情况、影像定位及临床表型选择适宜的个体化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