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EP)混合液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95例,女105例,年龄18~65岁,BMI 18.5~27.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100 mg,容量比1∶1;B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200 mg,容量比1∶2,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在胃镜检查前2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EP混合液首次剂量予以0.15~0.2ml/kg缓慢静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单次予以1~2 ml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HR、SBP、DBP和Sp O2,记录依托咪酯用量和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记录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肌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肌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1∶1的EP混合液比较,1∶2的EP混合液肌颤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更适合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作用。方法:ASA分级Ⅰ~Ⅱ人工流产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Ⅰ组先缓慢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Ⅱ组先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Ⅲ组先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10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Ⅳ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四组丙泊酚静注速率均为100mg/min。观察各组诱导及苏醒时间、用药总量,记录术中呼吸、循环参数改变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由手术医生评定麻醉效果。结果:手术全程丙泊酚给药量及术毕至唤醒时间对照组高于其他各组。Ⅰ组术中最低SpO2值在85%~90%之间或小于85%的病例均多于其他组(P〈0.05),Ⅰ,Ⅱ组术中舌根后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Ⅲ和Ⅳ组,Ⅳ组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麻醉效果达优者以Ⅳ组最少。术后下腹痛VAS评分0—2分者Ⅲ组优于其他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中不但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而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对术后下腹痛也表现出更好的镇痛效果,是一种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潮气量(V_T)通气对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内直视术中血气和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3~6岁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患儿,有肺血增多,心功能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小V_T组(A组,V_T为7ml/kg)、对照组(B组,V_T,为9ml/kg),每组20例。选择小儿标准频率,固定吸呼比,全麻插管后至手术结束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分别于切皮前、转流前、缝皮后即刻记录生命体征、呼吸力学指标并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在切皮前、转流前和缝皮后即刻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降低(P<0.05)、肺顺应性(Cdyn)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切皮前即刻比较,两组Ppeak、Pplat、Pmean在CPB后均增高(P<0.05);A组Cdyn在CPB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Cdyn在CPB后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在切皮前、转流前和缝皮后即刻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增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动脉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以小儿标准频率对3~6岁非紫绀型先心病患儿术中在全麻下行机械通气时,小V_T机械通气有利于肺保护。  相似文献   
4.
恶性高热(malignant hyperthermia,MH)是在有易感体质的患者中,由麻醉药或其他因素所诱发而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及临床变化的特定性疾病。该病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好发于青少年,可伴有唇腭裂等先天性疾病。由于各类麻醉药物在临床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该病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MH的治疗手段有其特殊性,误诊和误治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制定口腔医学中MH临床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的目的,是希望广大口腔临床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警惕MH的发生,减少误诊误治,提高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作比较,以评价10μg/kg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30~60岁,体重45~65 kg.ASA分级1、2级,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史,无神经精神疾病史.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40例.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B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之后,两组均静脉注射丙泊酚.丙泊酚用量以满足胃镜检查操作为准.分别记录麻醉前和胃镜检查中的心率(HR)、指氧饱和度(SpO2),记录苏醒时间(苏醒时间为胃镜检查完毕到呼唤睁眼的时间),记录有无相关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速或过缓、头晕、恶心、呕吐和烦躁不安等).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苏醒时间短于F组(P<0.05),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F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10μg/kg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单侧腰丛神经阻滞患者股神经支配区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与阻滞效果的关系,探讨rSO2预测阻滞效果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患者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18~80岁,ASA Ⅰ—Ⅲ级,根据是否阻滞成功将患者分为两组:阻滞成功组(n=26)和阻滞失败组(n=5)。腰丛阻滞后15 min内连续监测股神经支配的股中段及远段区域的rSO2,与对侧肢体相同部位校正后,股中段和股远段分别记录为ΔrSO2-M和ΔrSO2-D,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SO2预测股神经阻滞效果的诊断临界值。
结果 腰丛阻滞后15 min内阻滞成功组ΔrSO2-M和ΔrSO2-D明显升高(P<0.05),阻滞失败组无明显变化。ΔrSO2-M升高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明显高于ΔrSO2 D和针刺试验。ΔrSO2 M预测的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85 (95%CI 0.742~1.000),临界值取6.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2%和100.0%。阻滞后15 min,ΔrSO2-M联合针刺试验预测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4 (95%CI 0.881~1.000)、88.5%和100.0%。
结论 rSO2变化可用于预测腰丛阻滞后股神经支配区域是否阻滞成功。与针刺试验以及ΔrSO2-D变化比较,ΔrSO2-M升高预测的准确性更高。ΔrSO2-M联合针刺试验可进一步提高其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素A(trichostatin-A,TSA)对大鼠短暂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Transie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tMCAO)模型进行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I/R组、TSA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假手术组(Sham).TSA组分为3个亚组,分别在大脑中动脉栓塞成功后立即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TSA:TSA1组——注射TSA 0.03mg/kg; TSA2组——注射TSA 0.1 mg/kg;TSA3组——注射TSA 0.3 mg/kg.分别于再灌注后6h和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之后处死取材,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容积.结果 与sham组相比较,TSA组和I/R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生物学缺陷,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在2~5分之间,sham组无神经功能缺陷.与I/R组相比较,TSA 0.3 mg/kg组无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I/R组差异无显著性.TSA 0.03 mg/kg和0.1mg/kg组均可以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显著减少脑梗死容积,TSA 0.03 mg/kg和0.1 mg/kg组较I/R组分别减少脑梗死容积43.5%和42.8%.TSA 0.03 mg/kg组和0.1 mg/kg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tMCAO大鼠缺血后单次静脉注射0.03 mg/kg和0.1 mg/kg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可以减少脑梗死容积,改善神经生物学功能.而注射0.3 mg/kg的TSA却无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赛隆防治小儿体外循环术后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年龄2--12岁先心病患儿择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按随机双盲原则,雷赛隆组(40例)在手术结束时予雷赛隆100μg/kg、空白对照组40例,采用统一的麻醉方法,观察拔除气管导管后至术后48hr的呕吐次数及相应时间。结果:雷赛隆组的呕吐发生率(27.5%)明显低于对照组(60%),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结论;雷赛隆可以有效抑制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呕吐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5岁;体质指数18.5~27.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所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前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然后O组(羟考酮组)给予0.10 mg/kg羟考酮,S组(舒芬太尼组)给予0.10μg/kg舒芬太尼,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检查配合情况,适当追加丙泊酚静注10~30 mg/次。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无创血压。记录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复苏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低血压、血氧饱和度降低、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记录麻醉医师满意度、消化内科医师(操作人员)满意度、术后1周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复苏时间、离室时间、低血压、重度缺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组的丙泊酚追加率明显高于O组(P 0.05),轻度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组(P 0.05),消化内科医生满意度低于O组(P 0.05),麻醉医师满意度低于O组(P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用于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较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术中轻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丙泊酚添加率低。  相似文献   
10.
一、正常的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系统是由感受传入、中枢控制和传出效应互相联系而组成的一个反馈系统^[1-2]。温度感受器分布于全身许多部位,冷感受器通过A-delta纤维传送信号,而热感受器通过C纤维传送信号。在体温自主调节中,皮肤、腹腔和胸腔、脊髓、下丘脑和大脑其他部位传入信号各约占20%,而在行为调节中,主要依赖皮肤温度^[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