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不同配比依托咪酯与丙泊酚(EP)混合液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00例,男95例,女105例,年龄18~65岁,BMI 18.5~27.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100 mg,容量比1∶1;B组予以依托咪酯20 mg配比1%丙泊酚200 mg,容量比1∶2,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在胃镜检查前2 min予以舒芬太尼0.1μg/kg缓慢静注,EP混合液首次剂量予以0.15~0.2ml/kg缓慢静注,根据患者镇静深度单次予以1~2 ml追加。所有患者入室后持续监测HR、SBP、DBP和Sp O2,记录依托咪酯用量和丙泊酚用量。记录两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和离室时间。记录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注射痛、肌颤、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依托咪酯用量明显多于B组(P0.01),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肌颤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低血压、低氧血症和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1∶1的EP混合液比较,1∶2的EP混合液肌颤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更适合于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与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年龄18~65岁;体质指数18.5~27.0 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所有患者在无痛结肠镜检查前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然后O组(羟考酮组)给予0.10 mg/kg羟考酮,S组(舒芬太尼组)给予0.10μg/kg舒芬太尼,操作过程中可根据患者检查配合情况,适当追加丙泊酚静注10~30 mg/次。所有患者均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无创血压。记录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复苏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低血压、血氧饱和度降低、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记录麻醉医师满意度、消化内科医师(操作人员)满意度、术后1周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复苏时间、离室时间、低血压、重度缺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S组的丙泊酚追加率明显高于O组(P 0.05),轻度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O组(P 0.05),消化内科医生满意度低于O组(P 0.05),麻醉医师满意度低于O组(P 0.05)。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咪达唑仑用于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较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术中轻度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丙泊酚添加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曲古菌素A(TSA)缓解神经病理性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方法建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sham+DMSO组(S组)、CCI+DMSO组(C组)、CCI+TSA组(T组)。于术后第7至第9天,每日1次向鞘内注射5% DMSO溶液或TSA 10 µg(TSA溶于10 µL 5% DMSO)。术后第10 天行为学测量后取各组大鼠腰段脊髓,检测HDAC4 蛋白及 mRNA 表达水平,采用Sanger miRBase V19.0芯片筛选各组差异表达的微小RNA,选取miR-190b-5p和miR-142-3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 与S组比较,CCI术后3~10 d机械痛阈均明显降低(P<0.05),而鞘内注射TSA痛阈回升(P<0.05)。HDAC4表达于大鼠腰段脊髓灰质,主要位于胞质,CCI术后HDAC4蛋白表达增高(P<0.05),而 TSA可逆转其增高趋势(P<0.05)。与S组比较,C组大鼠腰段脊髓差异表达(fold change≥2或≤0.5,P< 0.05)的miRNAs共有83种;鞘注TSA可逆转CCI术后差异表达的miRNAs共58种(差异表达倍数fold change≥2或≤0.5),其中CCI术后表达下调,鞘注TSA后表达上调的miRNAs有41 种。通过real-time PCR,我们验证了miR-190b-5p和miR-142-3p的变化。结论 鞘内注射TSA能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HDAC4上调及改变部分miRNAs的表达,这种改变可能参与TSA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是慢性疼痛中的重要环节,本研究旨在观察三叉神经痛大鼠模型中延髓背角A1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并探究其引起中枢敏化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和眶下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infraorbital nerve,ION-CCI)组。分别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1、3、7、10、14天进行大鼠面部机械痛阈、热敏潜伏期测定。疼痛行为学检测完成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延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对GFAP、补体3(complement 3,C3)/S100A10、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4’, 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进行免疫荧光共定位分析。取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并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DHK组加入1 mmol/L的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抑制剂DHK,使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对...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开颅手术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常被低估。另外,由于神经外科疾病的特殊性以及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的需要,常规术后镇痛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开颅手术患者。本文就目前成人开颅手术术后疼痛的现状及治疗方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