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科的补液疗法(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液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具有一定的容量、一定的分布和一定的成分。保持上述各方面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正常生理功能、保证人体健康所必需。人体每日进食进水,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可能有很大变化,机体又不断代谢而引起水和电解质改变,但仍能保持水和电解质动态平衡,这是由于人体有神经、内分泌以及肾、肺等器官功能来保持这种平衡。任何疾病或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都能扰乱这种平衡,而使体液容量、分布、交换和成分发生变化,如果变化过大而又未及时纠正,都可影响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Amplatzer堵闭器对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Amplatzer堵闭器和主动脉造影及6F长鞘输送器置入Amplatzer堵闭器,治疗1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结果]堵闭成功率100%;随访2月~1年,全部病例无残余分流和任何并发症.[结论]应用Amplatzer堵闭器治疗PDA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超声心动图(UCG)的广泛应用,二尖瓣脱垂综合征(MVPS)的诊断日见增多,以成年人较多。国内有关小儿发病的报道尚少。为了解小儿MVPS的诊断及预后,本文对我科收治50例MVP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35例结果进行了总结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年1月—1999年1月我共收住院50例,占同期儿内科住院的0.05‰。男30例,女20例。<3岁1例,3~岁10例,8~14岁39例。原发性MVPS15例,继发性35例,继发于风湿性心脏炎25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8例,病毒性心肌炎及肥厚性心肌病各1例。1.2 临…  相似文献   
4.
5.
儿童继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有振 《新医学》2008,39(1):10-12
1 引言 儿童高血压较成人相对少见,但近年发现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并不低.据调查资料显示,小儿高血压发病率国外为0.6%~11%,国内为1%~7%.高血压分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成人高血压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而小儿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是继发于肾脏、肾上腺、内分泌疾病及血管狭窄等疾病.继发性高血压起病急,程度重,加上原发病的因素,部分病儿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如不及时正确处理,可危及患儿生命.下面就儿童继发性高血压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18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idiopathicarthritis,JIA)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并评价心电图(ECG)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在JIA伴有心脏损害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4年6月至2004年8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JIA、心血管系统资料较完整的患儿的心脏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心悸、气促各有7例。血乳酸脱氢酶(LDH)升高99例,占检测人数的46.9%;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升高24例(占24.2%);发现心包炎12例,占总例数的5.05%;心律失常有69例,占检查人数的31.65%。55例行UCG检查,出现心脏结构、心包或瓣膜病变26例,占47.3%。结论:JIA患儿心脏损害不少见,特别是心酶升高、心律失常及心瓣膜病变,ECG及UCG对JIA的心脏损害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扩张型心肌病(DCM)的预后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Wm)治疗小儿DCM的疗效。方法对34例小儿DC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按治疗方法分成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常规治疗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剂量WIG治疗的IVIG治疗组。采用SPSSl3.0软件包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和两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平均7.8岁(7月~14岁)。IVIG治疗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7.5岁(9月一12岁)。本组DCM患者死亡8例(23.5%),确诊并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48%,IVIG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为64%。生存分析显示IVIG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减少臆用血管活性药物及住院次数(P〈0.05)。结论小儿DCM预后不佳,应用大剂量IVIG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术 (RFCA)治疗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 16例 14岁以下的SVT病儿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测 ,确定SVT电生理机制类型 ,依据各种类型采用消融导管定出有效消融靶点并行RFCA。【结果】 16例SVT中 ,房室旁路折返 12例 ( 6 8 7% ) ,其中左旁路 5例 ,右旁路 6例 ,左右均有旁路 1例。房室结双径路折返 2例 ( 15 6 % ) ,房内折返 2例 ( 15 6 % )。全部进行RFCA ,成功 15例 ( 93 7% ) ,不成功 1例。全部无严重并发症 ,成功 15例随访 6个月~ 3年 ,除 1例外均无复发。【结论】RFCA对小儿SV的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唐明生  覃有振  戴刚  王慧深 《新医学》2012,43(5):322-326,F000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左旋谷氨酰胺(L-谷氨酰胺)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腹股沟处皮下脂肪分离获取AD-MSC,接种至含1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的细胞培养瓶中。24 h首次换液后分为2 mmol/L L-谷氨酰胺组(2 mM组)和0.5 mmol/L L-谷氨酰胺组(0.5 mM组),分别进行体外培养并及时传代。两组各取第1、3代AD-MSC,每代各接种7块96孔板,每24 h各取一块96孔板用噻唑蓝(MTT)测定其生长曲线。两组各取第3代细胞进行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成脂鉴定使用油红O染色,成骨鉴定使用碱性磷酸酶及冯库萨染色。另各取第3代细胞在流式细胞分析仪上行CD29、CD31、CD44、CD45表面分子检测。最后进行细胞冻存及复苏实验。结果:从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出的AD-MSCs在两种L-谷氨酰胺下均能稳定生长、增殖,2 mM组生长曲线较0.5 mM组上移,细胞生长加速。两组第三代细胞均能向成骨和成脂方向分化,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相同,即CD29及CD44高表达,CD31、CD45几乎不表达。两组培养的AD-MSC在液氮中冻存2个月后,细胞生长、增殖活性及多向分化能力无明显降低。结论: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体外培养的大鼠AD-MSC均可稳定生长、增殖,2 mmol/L L-谷氨酰胺的细胞增殖速度比0.5 mmol/L可能更快,但两种L-谷氨酰胺浓度对AD-MSCs多向分化潜能、表面抗原表达及冻存后复苏的细胞活力等生物特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儿童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的认识。【方法】报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儿科收治的1例儿童LQTS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LQTS是儿童猝死的重要原因。诊断LQTS主要依据是晕厥、心电图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恶性心律失常、家族史,治疗药物首选普萘洛尔。【结论】对于儿童LQTS应加强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防止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