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感冒康滴鼻液 (简称感冒康 )由一枝黄花、鹅不食草等中草药经提取配制而成 ,具有疏风解表 ,清热通窍之功效 ,用于治疗风寒型、风热型感冒及急、慢性鼻炎等疗效较好。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以下研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1 1 1 药物 :感冒康滴鼻液由贵州汉方制药厂提供 ,用时配成所需浓度 ;流感病毒甲 1 /津防 77 78 2 2 / 1 2E2 4由贵州省防疫站流行病所提供 ;三氮唑核苷由重庆制药六厂出品 ,批号 991 1 0 4 ;盐酸肾上腺素由北京制药厂出品 ,批号 980 81 5 ;颅通定片由云南植物药厂出品 ,批号 990 32 1 ;角叉菜胶为Sigma产品。1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中ERK1、ERK2、JNK1、P38基因mRNA的转录表达情况.方法 2006年12月在贵州省燃煤型砷中毒病区兴仁县交乐村选择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70例,其中轻、中、重度患者分别为31、25、14例,同时选取12 km以外有相似生活习惯、无燃用高砷煤史、经健康体检无异常、年龄性别匹配的大果朵村村民3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环境介质、粮食和观察对象尿、发中砷含量;采集外周血,Trizol法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ERK1、ERK2、JNK1、P38)mRNA转录表达.结果 燃煤型砷中毒病区环境介质中室内空气、室外空气、煤、辣椒和玉米中砷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79(0.053 ~0.117) mg/m3、0.007(0.002~0.015) mg/m3、93.010(39.460 ~ 211.740) mg/kg、3.460(0.550~ 16.760)mg/kg和1.500(0.300 ~4.140) mg/kg,均超出国家卫生标准.土壤、大米和饮用水中砷含量分别为12.130(4.230 ~24.820)、0.650 (0.300~0.980)和0.043 (0.012~0.089) mg/kg,砷含量均在国家卫生参考标准之内.与对照组[(26.97±9.71)μg/g肌酐]相比,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尿砷含量[(71.48±22.74)μg/g肌酐]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0.38,P<0.01);与对照组[(1.58±1.07) μg/g]相比,砷中毒患者发砷含量[(4.45±2.78) μg/g]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8.22,P<0.01);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K2、JNKl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0.0667(0.0378 ~0.1371)、0.0013 (0.0009~0.0025),低于对照组[0.1744(0.1009 ~0.1985)和0.0022(0.0017 ~0.0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5.10,14.25,P<0.01).轻、中、重度砷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RK2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818(0.0408 ~0.1509)、0.0582(0.0154~0.1699)、0.0588(0.0399~0.1034),低于对照组0.1744 (0.1099~0.19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89,-3.19,-2.67,P<0.01);JNKl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12(0.0007~0.001 57)、0.0019 (0.0011 ~0.0035)、0.0013(0.0010 ~0.0026),与对照组0.0022(0.0017~0.0030)相比,轻度组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P<0.01).结论 砷可致中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中ERK2和JNK1 mRNA转录水平发生改变,表明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O 1基因Glu155△Glu位点多态性与贵州省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相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with confronting twopair primers,PCR-CTPP)技术检测贵州省130例燃煤污染型地方性砷中毒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GSTO1 Glu155△Glu基因型,DNA测序验证检测结果.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STO1 Glu155△Glu多态性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PCR-CTPP法检测出的Glu/Glu和Glu/△Glu基因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砷中毒组GSTO1 Glu155△Glu位点Glu/Glu和Glu/△Glu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94.85%(92/97)和5.15%(5/97),对照组分别为99.15%(117/118)和0.85%(1/11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96,P<0.05),两组均未检测到△Glu/△Glu基因型,调整年龄和性别后发现GSTO1 Glu155△Glu的多态性是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1.85,95%可信区间(CI):1.39~17.48].结论 GSTO1 Glu155△Glu多态性与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的发病风险有一定关联,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GST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为深入了解砷中毒的致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130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和14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等位基因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多重PCR)检测GSTM1、GSTT1基因缺失;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GSTP1 Ile105Val、GSTO1 Ala140Asp、GSTO2 Asn142Asp基因多态性;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并分析上述基因多态性与GST酶活力的关系.结果:GSTT1基因缺失基因璎、非缺失基因型以及GST02 Asn142Asp基因Asn/Asn、Asn/Asp、Asp/Asp基因型,在砷中毒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中毒患者GST酶活力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中毒组和对照组GSTO1 Ala140Asp基因不同基因型间的GST酶活力有差异(砷中毒组P>0.05,对照组P<0.05);未发现GSTM1、GSTT1、GSTP1 lle105Val、GSTO2 Asn142Asp多态性与GST酶活力有关.结论:GS-T01 Ala140Asp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的GST酶活力,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战士发生血栓性外痔的原因及治疗方法,以减少战士血栓性外痔的发生,我们对52例战士的血栓性外痔行梭形切口血栓剥离术,术后局部压迫,温盐水坐浴。结果显示,52例战士血栓性外痔均一次治愈;手术当日或次日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2~5d局部肿胀消失,创口无明显感染。创口愈合时间8~15d,平均11d。创口愈合后无肛门狭窄,局部无包块,少数患者肛门处见小皮赘。成功随访40例,无复发。结果表明,高强度军事训练、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是战士发生血栓性外痔的主要原因,梭形切口血栓剥离术后症状消失快,切口愈合快,不改变肛门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7.
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的关系,为砷致肝损害的"三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内科、影像学、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方法 对燃煤型污染砷中毒病区砷暴露人群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肝脏B超、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清学肝损害指标检测.结果 砷暴露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主观症状;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率分别为12%,34%和64%(P<0.01);砷中毒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以肝组织纤维增生改变最为明显.血清学检查发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20.42±11.10)U/L,羟脯氨酸(Hyp)(29.5±7.3)μg/mL,血清透明质酸(HA)(68.48±51.80)μg/L,轻、中、重度组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汁酸(6.84±4.45)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49.71±28.50)U/L,Ⅲ型前胶原(92.01±43.77)μg/L和Ⅳ型胶原(89.33±14.41)μg/L,在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STs、Hyp、H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砷所致肝细胞损害及肝纤维化有重要参考价值;肝脏B超检查及选择性监测上述指标,对判断肝损害的发生发展及针对性治疗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清叶酸与Vit B12的RIA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清叶酸与VitB12含量测定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01年4月,对贵州交乐病区45例燃煤污染型砷中毒患者血清叶酸与VitB12进行了RIA,拟探讨其体内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 (一)中毒组:45例(男30,女15)中毒患者均为贵州兴仁县交乐病区,有长期含砷煤接触史,年龄23~58岁,平均35.6岁.所有患者肢体与躯干均有程度不同的角化疹疣(砷疔),临床症状典型. (二)对照组:30例(男20,女10).选取远离病区15Km以外,从未接触与使用过高砷煤,并经临床排除心、肝、肺、肾等器官病变的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21.5岁.  相似文献   
9.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多系统损害及其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3,他引:20  
目的 探讨燃煤型砷中毒的临床特征、多系统损害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典型调查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场调查,结合临床检查、生化分析和毒理学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砷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摄人富含砷食物和蔬菜以及吸入砷污染的空气;患者砷负荷、氧化损伤指标与正常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砷中毒患者除慢性砷中毒的典型特征(皮肤角化过度、色素异常)外,肝脏、肾脏、神经系统、肺脏、心脏和球结膜微循环等损害亦很明显;多项特殊检查显示了砷的非临床早期损害。结论生活区煤砷含量高及敞灶燃煤致食物和空气砷污染是贵州省地砷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多系统损害为特点,肝硬化和皮肤癌是其主要死因;实验室特殊检查明确显示了病区非患者及中毒患者的临床前期损害,如肝、肾功能损害、氨基酸代谢异常、氧化损伤等;多指标、多检测方法的联合应用对于砷中毒的监测、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慢心率与快心率对QT离散度 (QTd)正常值界定的影响。方法 分析 5 863例正常人中的 3 91例窦缓与 192例窦速的QTd ,并与正常心率组对照。结果 窦性心动过速的男性组与男女混合组的QTd减少 ,与正常心率组对照P<0 0 1,差异显著 ,窦缓中各组的QTd有所减少 ,但与正常心率组比较 ,无明显差异。结论 正常人慢心率及快心率都不同程度影响QTd正常值 ,故在界定QTd正常值时 ,应将其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