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电子企业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洁净车间作业人员(研究组)297名和非洁净普通空调车间(对照组)301名,共计598名人员进行研究。 结果 研究组职业任务问卷、责任感、工作环境、躯体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责任感外,研究组上述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教育程度、工龄、婚姻状况的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问卷及各子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责任感和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是躯体紧张反应的危险因素,自我保健是躯体紧张反应的保护因素。 结论 洁净车间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引起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的重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反应,保护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五金塑胶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相结合。结果该建设项目噪声、电焊弧光、正己烷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其超标率分别为38.27%、25.00%、25.00%;其余各检测和测量项目的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防尘、防暑降温措施有效;防毒措施基本有效;噪声、紫外辐射控制效果欠佳,需进一步整改。  相似文献   
3.
三价铬与六价铬化合物对L-02肝细胞毒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三价铬 (Cr(III) )和六价铬 (Cr(VI) )对L -0 2肝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差异。 方法 以L -0 2肝细胞为研究对象 ,用MTT法检测L -0 2肝细胞死亡指数 ,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的渗出程度。 结果 细胞处理 12h ,Cr(VI)处理组的细胞死亡指数明显高于Cr(III)细胞处理组 ,在 4~ 2 5 6μmol/L浓度范围具有明显的浓度 -效应关系 (相关系数r =0 .945 ,P <0 .0 5 )。细胞处理 5h后 ,Cr(VI)低剂量和高剂量组 (16μmol/L和 12 8μmol/L)LDH的漏出比均明显高于相应剂量的Cr(III) (P <0 .0 5 ) ;在Cr(VI)高剂量组 (12 8μmol/L)ALT与AST的漏出比显著高于相同剂量的Cr(III) (P <0 .0 5 )。  结论 Cr(VI)对L -0 2肝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明显大于Cr(III)。  相似文献   
4.
制鞋在深圳市南山区是一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私有企业和手工小作坊多见,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文化层次较低。制鞋行业由于用到大量的胶水而产生较为严重的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已成为职业病防控的重点行业[1]。常见的职业中毒有苯中毒[2]、正己烷中毒[3]及1,2-二氯乙烷中毒[4]等。为了贯彻落实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某公司委托,于2012年5月对其防静电鞋生产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的DNA损伤情况,探讨三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的遗传毒性.方法 检测作业工人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检测50名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 三氯乙烯作业工人班后尿中三氯乙酸浓度大于对照组(P<0.01),DNA损伤情况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氯乙烯作业工人尿中三氯乙酸浓度与淋巴细胞DNA损伤水平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长期接触三氯乙烯可导致作业工人淋巴细胞DNA损伤.  相似文献   
6.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的修正和颁布在监管职能分工、诊断程序、职业病救助、高危粉尘管理、工会、处罚措施等方面做了修改,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模式和角色定位也产生了影响.《职业病防治法》修改对基层疾控中心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应逐步改变工作模式,转变工作重心,加强自我建设,才能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7.
工业脉冲噪声对冲压工听力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工业脉冲噪声对冲压工听力的影响。方法选择442名冲压工、128名研磨工分别为脉冲噪声组和稳态噪声接触组,另选择208名非噪声作业的装配工为对照组;对其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3%冲压工被检出高频听力损失,4.1%冲压工被检出观察对象,2.0%冲压丁被检出疑似噪声聋,脉冲噪声对听力损害高于稳态噪声组(P〈0.01)。冲压工累积噪声暴露量(CNE)每增加1dB(A)·年,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相应增加12.3%(P〈0.01);研磨工累积噪声暴露量(CNE)每增加1dB(A)·年,听力损失的风险相应增加9.3%(P〈0.05)。结论工业脉冲噪声对听力的损害大于稳态噪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修船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作业人员健康检查状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3年连续5年对该造船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检测,并结合2012年和2013年工人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修船厂主要职业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锰及化合物、有机溶剂苯系物和噪声。结果显示电焊烟尘和砂轮磨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Mn O2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超标最严重的是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定点采样检测超标率达67.44%,个体检测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大值达7.55 mg/m3,远高于国家标准限值(0.15 mg/m3)。噪声作业岗位中70.03%的工人(76/107)每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国家接触限值[85d B(A)]标准。个体采样检测结果中,二甲苯超标率为50%,最高浓度达233mg/m3。健康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血常规异常率高于2013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1,P0.01);结论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苯系物以及噪声是该造船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加强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重视接触职业危害工人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某五金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臭氧、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锌、乙苯、甲苯、二甲苯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噪声合格率52.3%,紫外辐射合格率75.0%,照度合格率48.1%。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但需进一步完善隔声、消声降噪措施和紫外辐射的个人防护,调整部分工作场所的照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职业伤害的社会因素,为制定正确有效的TCE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是否出现DNA损伤作为判断TCE潜在伤害发生的依据,以发生DNA损伤的工人为病例组,没有DNA损伤的工人为对照组,按1∶3的方式进行匹配。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在文化程度、接触时间、是否有岗前培训、是否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工龄大于1.5年、未进行岗前培训以及偶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职工发生TCE潜在伤害的危险性会增加,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1.75,4.21,1.95,3.67。结论在实际工作中,应以低文化程度和工龄相对较长的工人为重点防护人群,并加强上岗前体检和培训,同时提高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以控制TCE潜在职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