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女,2岁,头面部黄色斑片1年半,渐累及躯干、外阴。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外阴可见多发大小不一的黄色斑片,约绿豆至豌豆大小,边界清,表面光滑,未见丘疹、斑丘疹、鳞屑、萎缩、糜烂、坏死等。腹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上部可见弥漫泡沫细胞浸润,伴有淋巴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扁平黄瘤。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以皮肤紫癜为主,可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等,一般诊断较易。严重并发症少见,但对伴有腹痛的HSP临床较多见,病情较重,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威胁患儿的生命.在出现紫癜前易误诊。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收住伴有腹痛的过敏性紫癜4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东营区≥45岁常住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探讨初筛阳性者肠镜顺应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居民结直肠癌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辖区内2个镇和3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结直肠癌筛查志愿者招募点招募≥45岁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开展结直肠癌筛查及问卷调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结直肠筛查结果及肠镜顺应性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01人进行分析,男662人,女539人,45~59岁372人,60~69岁495人,70~79岁334人。初筛阳性人数总计371例,其中危险因素初筛阳性154例,FOBT阳性298例,危险因素和FOBT阳性双阳性者81例,初筛阳性率为30.89%。男性(OR=3.177)、黏液血便史(OR=7.683)以及肠道息肉病史(OR=5.008)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的危险因素。371例初筛阳性者中121例完成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顺应率为32.61%。性别(OR=2.776)、年龄(OR=0.511、0.433)、婚姻状况(OR=4.267)、文化程度(OR=2.782、3.916)、医疗保险(OR=2.743)是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结肠镜检查顺应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东营市东营区结直肠癌初筛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对存在黏液血便史以及肠道息肉病史男性个体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结直肠镜检查顺应性较低,尤其是60岁及以上、非在婚、文化程度较低、无医保的女性个体,可特异性强化对该群体个体的健康教育,提高其结直肠镜顺应性。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归纳总结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诊治的12例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皮损多表现为躯干、近端四肢圆形或类圆形的斑丘疹,部分可见单发结节,面部基本不受累,掌跖受累少见,Darier征部分阳性。组织病理学检查示:真皮浅层可见肥大细胞不同程度浸润,甲苯胺蓝染色阳性。均无皮肤以外的症状体征。结论根据典型的皮损特点及病理表现可诊断儿童皮肤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相似文献   
6.
7.
检测96例克罗恩病( CD)患者和48例正常对照者血浆细胞黏附分子-1 ( ICAM-1 )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CD组血浆中ICAM-1和VCAM-1水平均明显增高(P<0. 01). 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组,各组血浆中ICAM-1和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1);按临床特征分组,各组内血浆中ICAM-1 和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CD患者血浆中ICAM-1和VCAM-1水平明显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联,与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8.
胡翠  梅俏  许建明 《肝胆外科杂志》2014,22(6):I0001-I0001
正1本刊为肝胆外科专业高级学术刊物,旨在交流国内外有关肝胆外科疾病防治的临床、基础以及相关边缘学科研究的成果和经验教训,活跃这一领域的学术气氛,提高肝胆疾病疗效和研究水平。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肝胆外科及邻近学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医务工作者。2本刊欢迎下列稿件:肝胆外科领域(包括肝脏外科、胆道外科、胰腺外科、门静脉高压症及脾脏外科等)的科研进展和防治实践经验;肝胆外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基础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文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具有更好耐缺氧活性的环维黄杨星D的衍生物.方法:在乙醇回流的条件下与取代的苯甲醛缩合得化合物2a~2h.结果和结论: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HRMS)确认.并对化合物2a~2h进行了药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缺氧活性,但均未超过其先导物.  相似文献   
10.
中药药性包括温、热、寒、凉四性,是对中药的基本特征和性质的高度概括,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之一,其中寒凉性中药主要含生物碱、黄酮和萜类成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对于寒凉性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临床和相关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对于其抗血小板聚集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对于相关机制的系统研究。本文在调研《江西省中药材标准》2014版、《中国药典》2020版和相关文献基础上,综述了8味寒性和2味凉性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机制,以明确活血化瘀中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途径和作用靶点,为抗血小板聚集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