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摘回廊     
血红蛋白与老年人寿命有关佛蒙特州大学医学院一项前瞻性研究,观察年满65岁老年人5797名,随访11.2年。按照血红蛋白水平高低分为5组,分析血红蛋白水平对寿命的影响。结果:血红蛋白最低组和最高组(男15.6克/分升,女14.4克/分升),死亡危险分别比中间组高42%和24%。认为血红蛋白水平是与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因为贫血对全身重要器官供血、供氧的减少是显而易见的;血红蛋白过高,可能会使血压及血黏度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而影响健康长寿。摘自《中国健康网》慎用穿琥宁注射剂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近期发现穿琥宁注射剂不…  相似文献   
2.
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37岁,工程师,因“突发性四肢无力6h”于2007-08-09入院。入院前6h起床时突感四肢无力,穿衣困难,下床时摔倒,不能独自站起行走,无肢体麻木及大小便障碍。否认有肌肉病史及家族史,否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相似文献   
4.
首都儿科研究所等6家医院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市儿童和青少年中,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这4种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8岁以下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9%、血脂异常为9.8%、肥胖接近10%,2型糖尿病已占儿童糖尿病患者总数的43%,如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必将加速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社会、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随着年龄的增长,性衰老将不可避免,表现为性的反应减弱和性生活的次数减少。对待性衰老,老年人一般有两种态度。一种人不能正视正常的生理变化。不能接受衰老的事实,还要保持年轻时的旺盛精力、欲望和能力。当发现难以实现时,就产生消极情绪,严重自卑,甚至悲观厌世,或盲目进补,过分强调“壮阳”,结果是越补越不行。另一种人则恰好相反,他们认为“一滴精等于十滴血”,于是惜精如命,人为地压抑性欲,减少性生活的次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各种病变的检出情况,分析老年尸检患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2003—04/2003-11的尸体解剖病例15例,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84.9&;#177;8.9)岁。尸体纳入标准符合下列两项之一:①年龄≥70岁。②生前有冠心病、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高血压病史之一。排除标准: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肿瘤病史者。所有病例尸体解剖前均征得家属同意并签署尸检同意书。尸检病例生前有冠心病史者10例,有高血压病史者9例,有脑梗死病史者6例,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史者2例。取股动脉、颈总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筛选出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切片,按病理诊断标准分为脂纹、纤维斑块、粥样斑块、复合病变。参照超声中采用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评分方法,对每例尸检3个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别进行评分,无动脉粥样硬化:0分;脂纹:1分;纤维斑块和粥样斑块:2分;复合病变:3分。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病变得分&;#215;节段数)。动脉粥样硬化范围按有病变的节段数计算。按以上方法计算出每例病例3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范围的得分。 结果:①股动脉(左、右)、颈总动脉(左、右)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检出情况为11/73%,14/93%,12/80%,12/80%,14/93%,斑块的检出情况为10/67%,14/93%,12/80%,11/73%,14/93%。②股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7,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41:股动脉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01;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06;颈总动脉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系数为0.49,粥样硬化范围的相关系数为0.37。以上P值均〉0.05。 结论:股动脉、颈总动脉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动脉粥样硬化在程度和范围上均无相关性,在同一个体,似不能用股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估冠状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乙醇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的神经胶质细胞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病理生理室完成。选择约2月龄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乙醇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每组18只。以无水乙醇溶液腹腔注射(13mL/kg,1次/d,连续8d)诱导大鼠脑损伤。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腹腔注射山莨菪碱3mL/kg,1次/d,连续8d。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3mL/kg,1次/d,连续8d。分别在大鼠给药的第1,3,5,7天称量体质量,观察4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1min内在4个象限找到平台的时间、流动路程和速度等各项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CA1,CA3,DG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胶质细胞的计数和平均面积百分比,以定量分析乙醇对海马及齿状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实验过程中生理盐水组1只大鼠和乙醇组2只大鼠死亡、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无脱失。4组大鼠进入结果分析数量分别为17、16、18、18只。①乙醇组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流动路程明显长于较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6.14±21.68)s,(14.48±13.63)s,(16.22±14.89)s,(18.49±16.21)s,P<0.05];[(367.19±334.31)cm,(229.87±236.13)cm,(260.22±269.68)cm,(298.52±272.88)cm,P<0.05]。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计数: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22.83±2.41),(18.39±3.38),(19.39±2.91),(19.03±3.19),P<0.05];[(25.97±2.50),(22.17±3.31),(21.67±2.33),(23.40±2.85),P<0.05];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胶质细胞平均面积百分比:乙醇组在海马CA1、CA3区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山莨菪碱 乙醇组,差异有显著性[(6.26±0.20)%,(4.12±0.20)%,(4.11±0.19)%、(4.14±0.20%)P<0.05];[(6.37±0.18)%,(4.03±0.17)%,(4.06±0.13)%,(4.10±0.12)%,P<0.05]。而在DG区乙醇组与其余3组无差别(P>0.05)。④大鼠体质量的改变: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速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并在第5天后呈下降趋势;山莨菪碱 乙醇组的体质量增长也较生理盐水和山莨菪碱 生理盐水组低,但仍为上升趋势。结论:腹腔注射乙醇能损害大鼠海马CA1、CA3区,而DG区无明显变化。山莨菪碱可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对乙醇诱导脑的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颅脑创伤后脑红蛋白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弥漫性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究脑红蛋白与颅脑创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Marmarou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复制颅脑创伤模型,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伤后不同时间脑组织中脑红蛋白的核酸、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核酸表达:在伤后0.5 h,脑组织中脑红蛋白核酸表达出现首个高峰,此后逐渐下降,至6 h恢复至正常水平;伤后12 h再次升高,于伤后48 h达高峰,此后下降,至伤后120 h仍高于正常水平;(2)蛋白表达:致伤区皮层神经元脑红蛋白表达分别于伤后2 h、72 h呈现出两次高峰表达.结论 弥漫性颅脑创伤后脑组织中脑红蛋白表达呈"双峰",提示脑红蛋白可能与创伤后神经元保护相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外显子2上存在而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这一位点的多态性影响维生素D受体氨基酸的结构,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目的: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 1多态性与骨密度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对比观察。 单位: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和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内分泌科。 对象:选择2002—01/06解放军总医院及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门诊就诊的26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为骨质疏松组,平均年龄(70&;#177;5)岁。腰椎骨密度均低于峰值骨密度2.0~2.5个标准差。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老年男性66名为对照组,平均年龄(73&;#177;4)岁。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且相互无血缘关系,汉族,北京地区居民。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确定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析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老年男性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基因型分布情况。 结果: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患者26例及健康老年人66名均进入结果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位点基因型分别为FF,Ff,ff基因型。对照组维生素D受体基因Fok1多态性FF,Ff,ff基因型频率与骨质疏松组(42%,42%,15%;15%,50%,35%)比较,差异明显(x^2=12.078,P〈0.01),等位基因F,f频率与骨质疏松组(64%,36%;40%,60%)比较,差异也明显(x^2=-8.232,P〈0.01)。 结论:正常老年男性与骨质疏松症老年男性患者的维生素D受体基因5’端启动子区Fok 1酶切位点多态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老化中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在脑中沉积情况,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的不同类型以及脑实质中Aβ沉积的特点。方法:应用甲苯胺蓝、LFB染色及Aβ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8例正常增龄病例[23—100岁,平均(65.75&;#177;22.78)岁,男:女=23:5]尸检脑标本的额叶、枕叶、壳核、海马及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病例[76~94岁,平均(83.33&;#177;7.74)岁,男:女=5:1]的海马标本。结果:正常增龄病例中,部分70岁以上病例脑中出现AO沉积,未出现Aβ沉积者年龄最高为90岁。7例正常老年病例出现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分别表现为嗜刚果红血管病(congophilic angiopathy。CA)、斑样血管病(plaque-like aagiopathy,PA)及混合型。8例正常老年病例脑中可见老年斑(senile plaque,SP),额叶最常受累,海马最少受累及。其中2例白质中也出现类似于终末斑的Aβ沉积。AD患者在海马及海马旁回出现大量Aβ沉积,表现为SP和CA及PA,其数量和严重程度均远远超过正常老年人。结论:Aβ沉积是脑老化的重要组织形态改变之一,但并非其必然结果。脑老化中斑块样Aβ沉积并不局限于灰质,白质内也可出现。不同类型的CAA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