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陆才金  潘志刚  苏东星  肖晨 《内科》2009,4(5):715-71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并提出体会。结果76例确诊.确诊率95.0%,69例治疗后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止血成功率89.5%。结论上消化道大出血酋选急诊胃镜检查,不但可以明确诊断,而且可以同时行内镜治疗,如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两江试点”后,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在各种声音中已经走过了整整10年,期间尽管各级政府及研究者为这项制度殚精竭虑。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作为这项制度本应受惠的利益各方却并没有得到合理的资源分配。相反,医疗单位也在众多的诟病中成为为制度“输血的先驱”,而这一切能坚持多久,值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4.
生长抑素(somatostation,SST)是一种环状多肽,最初是从下丘脑中分离出来的,因能抑制垂体释放生长激素而得名,SST广泛分布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且在不同组织中表现出不同的浓度,在胃肠道由D细胞产生和分泌。生长抑素有两种活性形式,即14肽生长抑素(SST-14)和28肽生长抑素(SST-28),两种活性形式结构和生物活性都非常相似,其功能早在1973年Gullemin和Gench就认识到,生长抑素不仅对大脑有调控作用,而且对胃肠道也有广谱的抑制作用:抑制胃酸、胰腺外分泌,抑制多种胃肠胰腺激素的释放,降低内脏和门脉血流等作用。生长抑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以后,经过受体后信息与转导途径发挥多种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03年1月至2015年12月之间的三阴性乳腺癌156例,所有患者均通过PCR法和DNA序列测定检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特点.应用Log-Rank检验对BRCA1和/或BRCA2基因突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各项指标如年龄、ECOG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阳性数、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ECOG状态、临床分期、淋巴结阳性数、肿瘤大小、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等多因素分析.结果:三阴乳腺癌患者发生基因突变21例,总体发生率13.46%,BRCA1突变15例,BRCA2突变6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发病年龄越大,ECOG评分越高,临床分期越晚,淋巴结阳性数越多,预后越差(P<0.05),而发病时月经状态和给药方式与预后无关.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肿瘤大小(相对危险度,3.163;95%CI:1.455~9.287;P<0.05)和淋巴结转移数(相对危险度,1.859;95%CI:1.254~6.875;P<0.05)是BRCA基因突变三阴性乳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可能与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可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发病年龄、ECOG评分,临床分期和淋巴结阳性数及肿瘤大小与BRCA基因突变的三阴乳腺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6.
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解放后经积极防治基本消灭了梅毒,但近年来又有新的病例发现,尤其在沿海开放城市有流行趋势。随着成人梅毒发生率的上升,先天性梅毒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因为此病临床症状体征均不典型,往往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院新生儿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先天性梅毒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潘志刚  陆才金  苏东星  肖晨 《内科》2009,4(6):877-878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吗丁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经胃镜确诊为RE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兰索拉唑胶囊15mg,2次/d;吗丁啉片10mg,3次/d。对照组单纯口服兰索拉唑胶囊15mg,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28/30),内镜下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0%(21/30),内镜下有效率为73.3%(22/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头痛各1例,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兰索拉唑胶囊联合吗丁啉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疣状胃炎56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胃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疣状胃炎患者行胃镜下APC治疗,对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给予根除Hp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观察术后疗效、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56例病人共97个病灶经1~3次APC治疗后疣状胃炎病灶均消失,临床症状缓解或减轻,治愈50例,好转6例,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西乐葆)加黄体酮对急性肾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随机给急性肾绞痛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n=60)以黄体酮40mg加西乐葆400mg治疗急性绞痛。对照组(n=57)以哌替啶100mg加654-2 20mg治疗绞痛。分别以15min,30min,1h,2h,观察疼痛缓解度;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药2天后血尿改变情况,采用软件SPSS 10.0统计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2h内疼痛缓解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不良反应与血尿缓解情况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急性肾绞痛,以黄体酮联合西乐葆治疗与以哌替啶治疗效果相当,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石下行时间缩短,并减少结石对输尿管壁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