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方法:以崩解时间为指标。比较几种崩解剂的作用,以正交试验设计确立最佳处方,并与普通片进行体外溶出度比较。结果:崩解剂以低取代羟丙纤维素(L-HPC)效果最优,最佳处方崩解时间为78.9S,溶出速度远大于普通片。结论:所研制的羟甲基烟酰胺分散片溶出迅速。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药行业进入国际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人类对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回归自然、提倡绿色保健食品的呼声使中药或称植物药物的发展日益迅速,其国际市场迅速扩大。目前,每年的销售额都在300亿美元以上,而且正以每年平均10%以上的增长率递增。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有几千年历史的中药,在近十几年来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国内仅中成药的年销售额2001年就达到400亿元,是1980年近10亿元的40多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前体脂质体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前体脂质体法制备LMWH脂质体制剂的影响因素及质量评定.方法以包封率为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研究由前体脂质体制成含药脂质体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以包封率、形态、粒度分布评估了制剂的质量,以动物试验考察了制剂的缓释性.结果影响因素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甘露醇用量>类脂配比>药物浓度>十八胺用量,最佳工艺制剂包封率为37.3%,在电镜下为圆形或椭圆形,90%颗粒粒径小于1.2μm,动物试验表明,该制剂体内可维持8h的药物作用.结论前体脂质体法制备的脂质体制剂有较高的包封率、良好的粒度分布及一定的缓释性.  相似文献   
4.
液中干燥法制备羟甲酰胺微囊及其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的性质.方法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制备工艺,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大小分布等,以体外溶出试验研究其缓释性.结果所得微囊粒径在100~800μm,载药量为53.8%,8h释放百分率为85%.结论液中干燥法制备的羟甲酰胺微囊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经大鼠胃肠道吸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低分子肝素(LMWH)溶液及乳剂在麻醉大鼠胃肠道的吸收情况以及磷脂对LMWH的促吸收作用.方法在体大鼠胃中给药、小肠及小肠各肠段循环液给药,一定时间后测定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及循环液中药量的变化,以反映药物的吸收情况.结果LMWH在体小肠和十二指肠循环溶液及乳剂循环一定时间后,药量显著减少,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结论LMWH在胃中无明显吸收,部分被破坏;在小肠中吸收,十二指肠吸收最好.磷脂乳剂对LMWH有一定的保护和促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6.
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与磷脂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葛根素与磷脂在固体分散体中的作用。方法 溶剂挥发法制备固体分散体 ,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光谱和薄层层析研究了葛根素与磷脂在固体分散体中的作用。结果 在氯仿中葛根素及其物理混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 2 4 3nm ,但固体分散体为 2 5 0nm ,而在甲醇中都为 2 5 0nm。与物理混合物相比 ,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苯环骨架的特征吸收峰和磷脂P =O伸缩振动峰明显改变 ,磷脂的C =C伸缩振动峰消失 ;在核磁共振光谱中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苯环骨架的信号明显减弱或消失 ,而磷脂极性端和不饱和部分的信号明显变化。在以氯仿甲醇水 ( 6 5∶2 5∶5 )为展开剂的硅胶薄层板上葛根素与磷脂可完全分开。结论 在固体分散体中葛根素的苯环骨架与磷脂极性端和不饱和部分可能以氢键、静电引力或电荷迁移力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相作用而固定 ,并被磷脂的脂肪链所包围  相似文献   
7.
张泰松  翟光喜 《中国药业》2007,16(14):20-21
对制药企业应对药品连续降价带来的影响,提出开发农村市场、倡导营销外包、寻求资本合作、加强品牌运营、开拓海外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小鼠口服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QT-SLN),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及小鼠口服吸收特性。方法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硬脂酸作为脂质载体,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均匀设计法优化处方与制备工艺;透射电镜(TEM)观察其微观形态,并测定其粒径分布;建立测定纳米粒和胃肠道内容物及粪样混合物中槲皮素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为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217.3 nm,包封率为48.50%,其小鼠体内吸收优于槲皮素原料药。结论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适于制备槲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该制剂促进了槲皮素的小鼠口服吸收。  相似文献   
9.
经淋巴管灌注卡铂脂质体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卡铂脂质体 (CPL)经淋巴管内灌注 (ILVP)的体内药代动力学。方法 :随机将 6 0只雌性新西兰白兔分为 3组 :ILVP组 ,经兔窝淋巴结输出管穿刺置管给药 ;腹腔内注射 (IPI)组及静脉内注射 (IVI)组。每只给予CPL 30ml混悬液 ,存活 16 8h后处死。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每组各时点的外周血及盆腔腹膜后淋巴结组织中铂总 (Pt)浓度 ,并摘取兔淋巴结及心、肝、脾、肾组织作病理学检查CPL的毒性作用。结果 :ILVP组淋巴结铂峰最大浓度 (Cmax)为 6 8.4 μg/g(湿重 )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2 117.5 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12 .8μg/ml,AUC为 2 10 .6 μg·h/ml ;IPI组淋巴结铂Camx为 35 .2 μg/g(湿重 ) ,AUC为 94 4 .2 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11.4 μg/ml,AUC为 2 76 .3μg·h/ml;IVI组淋巴结铂Cmax为 18.4 μg/g(湿重 ) ,AUC为 319.9μg·h/g(湿重 ) ,外周血铂Cmax为 4 0 .7μg/ml,AUC为 6 6 8.0 μg·h/ml。各实验组间兔淋巴结铂浓度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其中ILVP组淋巴结铂Camx是IPI组的 1.9倍 (P =0 .0 4 ) ,是IVI组的 3.7倍 (P =0 .0 13)。外周血中铂浓度 :IVI组高于ILVP组 (P =0 .0 4 4 ) ,但IPI组与ILVP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6 3)。淋巴结病理形态学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制低分子肝素缓释微囊。方法: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正交实验设计优选制备工艺,用液中干燥法制备低分子肝素微囊, 以光学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及大小分布,体外溶出试验研究其缓释性。结果:所得微囊颗粒圆整,粒径在100~800 μm,载药量为56.3%,8 h累积释放百分率为86.6%。结论:所制得微囊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