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1篇
临床医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  评估2021年6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  结果  总体上,预计6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与5月相当。 我国境内发生新型冠状病毒境外输入及续发本地传播风险持续存在,但在可控范围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处于高峰期,病例仍将以散发为主,存在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尤其是既往高发地区。 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将明显增加,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处于高发期。 云南、青海等地震灾区应进一步加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  结论  需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予以特别关注,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食物中毒和自然灾害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2019年7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总体上,预计7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6月有所下降。 四川省发现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病毒具有继续传播的可能。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病例将继续增多,出现小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增加,存在发生较大规模本地暴发疫情的风险。 霍乱进入高发季节,可能出现散发病例或聚集性病例。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在集体单位、医院等场所发生暴发疫情的风险仍存在。 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处于高发期。 洪涝灾区灾后水源性、食源性等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结论需要对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霍乱、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食物中毒、高温中暑、地震和洪涝灾害、刚果民主共和国及乌干达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全国第三季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8年第三季度,全国23个省份共报告食物中毒报告事件119起,中毒3 488例,死亡27例,其中Ⅳ级及以上的食物中毒事件64起,中毒2 643例,死亡27例。 第三季度报告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最多,事件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中毒总人数的42.02%和69.29%;真菌性食物中毒报告的死亡人数最多,占死亡总人数的55.56%。 家庭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发生在家庭的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事件总数和死亡总人数的32.77%和92.59%,发生在饮食服务单位的食物中毒人数最多,占中毒总人数的51.46%。结论2018年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数和死亡人数较2017年同期有所下降,中毒人数有所增加。 建议加强对饮食服务单位等重点场所的卫生监管,特别是在学校开学季,做好集体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和加工等各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公众对有毒动植物和毒蘑菇的识别能力;普及正确的食物加工方法和自救互救方法,是预防和控制第三季度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2019年与2021年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GHSI)指标及得分,以提高全球卫生安全能力。方法 于GHSI官网(https://www.ghsindex.org)下载2019年和2021年GHSI评估报告及原始数据,描述2021年度GHSI指标得分情况及GHSI指标框架和内容的变化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019年与2021年GHSI指标得分差异及配对样本的相关性,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2021年GHSI总得分及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比较总得分及各级指标间的共线性和相关性。结果 2021年全球195个国家GHSI平均得分为38.9分(满分100分,分为<20、20~40、40~60、60~80、> 80分5个等级),与2019年(40.2分)基本持平;无一个国家得分进入GHSI全球卫生安全指数的最优档(> 80分),且有66.7%的国家总得分低于40分中位数34.9分。在2019年GSHI指标框架基础上,2021年GSHI新增加了3个指标(二级指标)、11个亚指标(三级指标)和31个问题。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2017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根据既往监测数据,预计7月全国总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和病例数将较6月下降,主要与学校放假、传染病暴发事件下降有关。东南亚国家登革热疫情高发,我国输入病例将持续增加,南方重点省份的本地传播风险将上升;而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其他蚊媒传染病也存在输入性病例和输入后发生本地传播的风险。食物中毒事件将继续上升。7-8月也是毒蘑菇中毒事件高发期,且毒蘑菇中毒往往是引起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死因。洪涝灾区灾后发生的水源性、食源性、动物源性和接触性传染病风险将有所上升。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7月将继续下降,但仍可能发现散发病例。7月持续高温潮湿天气,中暑病例易出现高峰。结论 预计2017年7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相对较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一般关注人感染H7N9禽流感、霍乱和高温中暑。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2021年5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 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 预计5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超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2019年8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8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与7月相近,处于全年较低水平。 广东、云南等地登革热本地传播疫情仍将持续,部分地区可能会扩散并形成较大规模暴发。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埃可病毒11型感染暴发风险值得关注。 食物中毒和高温中暑将处于全年的高发期。 8月气象部门预测的洪涝灾区需要关注灾后可能导致的水源性、食源性和媒介传染病上升的风险。 8月后蜂蛰伤风险在部分省份也将上升。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为低。结论2019年8月我国大陆地区无特别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需要重点关注登革热本地传播风险,一般关注埃可病毒聚集性感染、食物中毒、高温中暑、洪涝灾害、蜂蛰伤等事件以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输入的公共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2019年10月在我国大陆地区发生或者可能由境外输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自治区、直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预计10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数将较9月继续上升,但规模可能低于前3年10月的平均水平。 国庆期间北京市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诺如病毒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疟疾、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病等输入性传染病。 我国媒介伊蚊分布地区处于登革热高发期,本地传播地区和病例可能将继续增多。流感目前处于低流行态势,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流感活动季节,建议各地提前做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 食物中毒10月将逐渐下降。 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仍将持续发生,但输入我国的风险低。 2019年我国公民在国庆假期旅行时,境内游需关注登革热、诺如病毒病、霍乱、季节性流感等传染病疫情以及食物中毒的风险,出境游需关注登革热、霍乱、埃博拉病毒病、寨卡病毒病、黄热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疫情的风险。结论需要对国庆活动期间的公共卫生风险、登革热予以重点关注,对季节性流感、食物中毒、国庆假期旅行卫生和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博拉病毒病予以一般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2015年11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11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与往年一样会有所上升,但不会超过往年同期水平。11月我国内地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其他可感染人类的禽流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将增大。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将出现季节性升高。中东呼吸综合征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输入风险较前期有所下降。诺如病毒所致病毒性腹泻将进入高发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将逐步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人数将明显上升。结论预计2015年11月全国总体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将上升,但不会超过往年同期水平;需重点关注人感染禽流感疫情,也要做好中东呼吸综合征、诺如病毒腹泻和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2015年7月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传染病的风险。方法根据国内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并通过视频会议形式邀请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流行特点分析,预计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埃博拉出血热输入我国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发生大规模扩散的可能性极低。随着盛夏季节来临,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及霍乱、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强度会逐渐增强,部分省份可能出现本地暴发疫情。此外,高温中暑事件将有所增加,夏季饮食特征也将带来食物中毒/毒蕈中毒增多现象。结论预计2015年7月全国总报告事件数和病例数较6月将有所减少;需重点关注登革热、伤寒副伤寒、霍乱、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高温中暑和食物中毒对我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