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心功能、肾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将87例心功能Ⅱ~Ⅳ级(NYHA)的老年CHF合并贫血(Hb〈110g/L)患者随机分至治疗组(n=44例)及对照组(n=43例)。在CHF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铁剂,治疗组给予口服铁剂+皮下注射EPO。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血红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心功能、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变化。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明显升高[(112.1±3.4)g/LVS(98.3±5.4)g/L,P〈0.01],血清肌酐水平明显降低[(162.1±39.3)vmol/LVS(185.0±31.2) μmol/L,P〈0.053,肌酐清除率增加[(43.5±7.1)ml/minvs(38.2±9.O)ml/min,P〈0.053,NYHA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2,5±0.5VS3.2±0.7,P〈0.01),血浆NT-ProBNP显著下降[(1636.3±436.7)ng/LVS(2217.8±960.2)ng/L,P〈0.053。对照组,上述参数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Hb高于对照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对照组,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低于对照组,血浆NT-ProBNP低于对照组。结论在CHF合并贫血的老年患者中应用EPO和口服铁剂治疗,在纠正贫血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肾功能并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2.
1病例特点本例患者主要特点:①近5年来感四肢(远端关节为主)肿胀、僵硬及言语不清进行性加重,40余天前有受凉史;②20天前无明显诱因感胸闷、气短,伴咳嗽、咳灰白色痰,间断发作,多于劳累时加重,1周前感心前区疼痛,活动时明显,持续约4~5分钟,休息可缓解;③体征:语欠利,表情呆滞,皮肤略干燥,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甲状腺未及肿大,心尖冲动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界处1cm,未及震颤,心界稍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遥远,未闻及明显杂音及心包摩擦音,四肢远端关节畸形、肿胀,活动受限,双下肢对称非可凹性肿;④门诊心脏彩超(表1)示心包积液(中~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新生儿及婴儿体内碘水平,我们于1997年11月~1998年3月对64例新生儿及56例6~9个月婴儿进行尿碘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新生儿组;64例均为出生1~7天足月新生儿,其中男31例,女33例。 婴儿组:随机选择56例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男33例,女23例。年龄6~9  相似文献   
4.
5.
碘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为了解新生儿体内碘水平 ,笔者对 2 2 3例新生儿尿碘水平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选择 1 997年 1 0月~ 1 998年 1 2月足月新生儿2 2 3例 ( 3 7~ 3 9周 )。男 1 3 7例 ,女 86例。出生体重2 70 0~ 4 0 0 0kg。 2 4小时内用尿袋留取尿液 1~ 2ml,保存在 4℃冰箱内 ,1周内送检。应用上海产 72 1分光度仪 ,采用硫酸铈催化分光度法检测尿碘含量。结果 :新生儿尿碘均在正常水平 (正常值 1 0 0~1 0 0 0mg/L)。尿碘含量随日龄的增长而有所变化。生后 2 4小时内新生儿组尿碘水平明显高于 1~ 7天新生儿组 ,但与晚期 8~ 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4在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188例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及与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71人的血清中自身抗体.纳入对象均自愿提供血清用于实验.选用24只健康成年豚鼠,断头处死,分离心肌细胞,置于台氏液中,室温保存备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电流强度的影响.①观察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②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异丙肾上腺素1 μmol/L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③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加入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4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①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其尾电流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无影响.②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884.09&;#177;346.93) 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1 423.39&;#177;438.68)pA,标准电流密度由(6.86&;#177;1.87)pA/pF上升至(11.04&;#177;2.00)pA/pF,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229.13&;#177;75.76)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449.59&;#177;137.38)pA,标准电流密度由(1.84&;#177;0.53)pA/pF上升至(3.54&;#177;0.78)pA/pF,差异明显(P<0.01).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③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峰值电流由(864.56&;#177;332.67)pA增大到(1 291.52&;#177;365.83)pA,标准电流密度由(6.33&;#177;1.45)pA/pF上升至(10.13&;#177;1.82)pA/pF,与基础电流(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213.45&;#177;81.23)pA增大至(416.18&;#177;159.00)pA,标准电流密度由(1.54&;#177;0.62)pA/pF上升至(3.30&;#177;0.94)pA/pF,再次加入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结论:①不同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受体有异丙肾上腺素激动剂样效应,可以使心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尾电流增大.长期钾电流活化,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起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发生电重构,推测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心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与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有关.从离子水平证实人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②β1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自身抗体与受体的结合,从离子水平为临床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将心衰组大鼠(90只最终入组65只)随机分为心衰治疗组(40只)和心衰非治疗组(25只)。心衰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的治疗。心衰非治疗组接受同剂量的蒸馏水同样时间的治疗。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检测心功能。结果 ①治疗组组内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左室舒张末压低,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非治疗组组内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较阴性大鼠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0.01),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下降(P<0.05)。②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与非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比较,前者较后者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下降(P<0.01);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后,心衰大鼠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较非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同为治疗组的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较阴性者的左室舒张末压低,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测量了90例临床已确诊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IPIV_1数值,并与100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患者的心电图和100例正常人心电图以及现有诊断标准进行了对比,以探讨IPI_(v1)对肺心病的诊断价值。IPI_(v1)以≥0.03毫米·秒为诊断指标,提示右心房异常。肺性P波和IPI_(v1)间有密切关系,两者可互相补充以提高肺心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10.
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及抑制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心力衰竭(HF)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代谢药物曲美他嗪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凋亡抑制因子(Fas/APO^-1)的影响。方法:79例HF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6例)和曲美他嗪组(43例),标准治疗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曲美他嗪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清Fas/APO^-1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和血清Fas/APO^-1水平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LVEF和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曲美他嗦组较标准治疗组增加显著(P〈0.05)。Fas/APO^-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曲美他嗪联合经典HF治疗可以通过提高心肌细胞的能量利用,改善心功能并提高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