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本研究对已发表的国内外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质量评估,旨在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和PubMed数据库,搜集整理国内外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2年5月20日。从标题、年份、作者、期刊、研究角度、研究类型、疾病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设计类型、研究方法、应用模型、模型校准、敏感性分析、成本测算、有效性指标、不良反应比较等多方面对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进行系统评价,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2022(CHEERS2022)和卫生经济研究质量评价表(QHES)对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共纳入249篇研究,包括中文文章247篇和英文文章2篇。第一篇中成药药物经济学的文献发表于2000年;研究所涉及病种占ICD-11疾病领域的59.26%;报告了研究角度的文章占研究总量的16.87%;对研究类型进行说明的研究占比为32.4%;研究方法主要为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占比为86.75%;成本主要为直接医疗成本的研究占比为89.56%;有效性指标主要为总有效率的研究占比为78.31%。研究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梳理近5年发布的妇产科中医/中西医临床实践指南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以期为妇产科中医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和PubMed中英文电子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筛选标准为包含中医内容推荐的妇产科相关指南。采取双人交叉录入的方式提取指南基本信息,并采用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和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对纳入的指南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5篇指南,涵盖20种妇产科疾病,涉及中医预防、诊断、治疗3个方面。中医内治法中共有7个中药方剂和12个中成药被指南推荐应用于治疗3种及以上妇产科疾病。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Ⅱ评分结果显示纳入指南的清晰性得分最高(65%),应用性最低(14%);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评价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平均完全报告率为38%,7个领域中基本信息的完全报告率最高(55%),评审和质量保证的未报告率最高(92%)。结论:纳入的指南质量总体偏低,指南在卫生保健实践指南报告清单的报告率也较低;指南的推荐意见多从“同病异治”入手,可进一步探索指南的“异病同治”规律以促进各指南的应用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多维度多准则中成药综合评价技术指标体系(第一版)”的权重确定方法与结果进行详细报道和解读。方法 根据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赋值权重法所计算出的综合权重值进行归一化运算,获取指标的客观权重。结果 当前中成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个一级维度权重结果显示,其权重排序为有效维度>安全维度>标准维度>应用维度>科学维度>经济维度,权重值分别为0.281 0、0.268 5、0.195 8、0.107 3、0.096 1、0.051 3,与当前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结论 本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过程科学合理、方法明确、解读清晰,值得进一步优化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中成药肿瘤用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质量。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VIP、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搜集有关中成药肿瘤用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2年9月30日。采用卫生经济学评价报告标准共识2022(CHEERS2022)和卫生经济研究质量评价(QHES)对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共纳入25个研究,CHEERS2022平均符合率为40.09%,QHES平均评分为53.2分。结论 现有中成药肿瘤用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数量少,研究质量较差。建议未来加强科研机构和医院的合作,规范开展中成药肿瘤用药的药物经济学研究,为中成药应用于肿瘤疾病提供卫生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WHO于2020年发布的WHO国家药品定价政策指南中提到的10种定价方法是国际常用的定价方法。但由于中成药成本构成比例的特殊性,单纯参照化药及生物药品制品对中成药进行定价存在适用性偏差。当前,我国药品定价主要方法为内部参考定价、招标谈判定价、促进使用有质量保证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汇总采购等方法。文章在系统分析各种定价方法的基础上,明确其对于中成药医保定价的适用性及其原因,其中价值定价和提高价格透明度的方法有助于提高中成药医保定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性构建以服务中医药团体标准监管、促进中医药团体标准发展质量提高为目的的中医药团体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明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结合现有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经验,通过专家会议法、改良德尔菲法确立评价指标,采用优序图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构建了中医药团体标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含制定主体、文本编写、技术内容、推广应用、实施效益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制定主体权重为0.08,文本编写权重为0.24,技术内容权重为0.36,推广应用权重为0.24,实施效益权重为0.08。结论 中医药团体标准的评价宜从制定主体、标准本身和应用效果反馈三方面入手,通过制定主体、推广应用、实施效益三个维度的间接指标和文本编写、技术内容两个维度的直接指标综合反映中医药团体标准质量水平。中医药团体标准评价指标中,技术内容是最重要的指标,其次是文本编写和推广应用,制定主体和实施效益权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分析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国内申报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 收集ISO/TC 249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历年中方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申报材料,提取各标准申报项目提案的标准名称、申报年度、制定机构、所属工作组等信息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276项中方ISO/TC 249中医药国际标准,自2010年首次申报,中医药国际标准数量即实现快速增长,至今虽增长趋于平缓,但申报数量仍逐年递增;中医药国际标准以原材料和传统加工的质量和安全工作组(WG1)申报项目数量最多,电子医疗设备联合工作组(JWG6)申报项目数量最少,各工作组间申报数量差异较大;标准申报单位多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和学会团体申报数量较少;中药材类国际标准申报仅有74味,占清单总数的20.22%;在项目审核中主要存在申报基础薄弱、制定的必要性不足和材料提交不全等质量问题。结论中医药国际标准申报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应积极做好应对策略,完善标准申报渠道,进一步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