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4 1岁。因腰骶部疼痛2 + 年。伴双下肢麻木2 + 月。无大小便失禁,无双下肢活动受限,无外伤史。应用理疗、封闭后稍缓解。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L5~S1椎旁压痛并放射致双下肢麻木,双侧直腿抬高试验5 0°,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双拇背伸肌力减弱,鞍区感觉无减退。CT示: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手术中行硬膜外麻醉(L1,2 )。术中见L5~S1黄韧带增厚,L5硬膜下中间有一1.5cm×2 .0cm圆形突出物,压迫硬脊膜,手术切除突出髓核,神经根管扩大,硬膜及神经根充分减压。术后1天出现双下肢肌力Ⅱ级、大小便失禁、肛门括约肌松弛,鞍区及双…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脏结构或功能显著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受损,所引起的影响心室灌注或搏血能力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目前CHF仍然是人类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在CH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能量代谢紊乱起着关键的作用~([2])。因此如何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肌重构,是改善CHF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收治的265例行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主要以取尽结石、修补胆管损伤、治疗恶性肿瘤为主要目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经胆道镜或ERCP+ EST取石术,胆总管切开取石+肝段或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或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胆管狭窄切开成形+胆肠内引流术,肝外胆管对端吻合+T管支撑引流术,肿瘤根治性或姑息性手术,单纯胆肠内引流术或内镜下置胆道内支架引流术,剖腹探查术,胆瘘或出血部位缝扎、止血、腹腔冲洗和置管引流术等.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以解除胆管狭窄,建立通畅的胆汁引流途径为目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胆道第1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结石残留或复发,占69.8% (120/172),明显高于胆道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患者的31.2%( 29/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6.51,P<0.05).第2次或多次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是胆管或胆肠吻合口狭窄,占58.1% (54/93),明显高于第1次再次手术的4.1% (7/17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2,P<0.05).265例患者中46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其中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18/172),明显低于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30.1%(28/9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3.61,P<0.05).围手术期死亡6例,死因为失血性休克或MODS;第1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和第2次或多次胆道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7%(3/172)和3.2%( 3/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59,P >0.05).结论 导致胆道再次或多次手术的原因包括疾病本身和手术操作.术前对病情充分评估,术中谨慎操作,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降低再次手术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徐天才  熊强  张冰  邢雪莲  朱元清 《中国现代医生》2014,(8):87-88,91,F0003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序列对鉴别肝血管瘤和肝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进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明确诊断的患者进行MRCP成像检查,包括肝海绵状血管瘤75例、肝囊肿6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肝囊肿26例,并与MRI增强扫描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CP成像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病灶169个,诊断符合率95.48%;诊断肝囊肿病灶156个,诊断符合率97.50%;总体鉴别正确325个病灶,鉴别正确率96.44%。全部病例T2WI呈高信号或较高信号,T1WI呈低信号,STIRT2压脂呈明显高信号。MRCP序列肝血管瘤信号明显衰减甚至消失,而囊肿病灶呈明显高信号,二者形成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充分利用了水的静态特征,免除了增强检查鉴别的繁琐,简便易行,且费用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胰腺损伤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我院自2004年8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胰腺损伤患儿13例,其中Ⅰ度胰腺损伤3例,Ⅱ度7例,Ⅲ度2例,Ⅳ度1例;淀粉酶升高4例。13例患儿均经病史、腹部查体、淀粉酶检测、B超及CT明确诊断,4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结果 3例Ⅰ度及6例Ⅱ度经非手术治疗;1例Ⅱ度行腹腔广泛引流;1例Ⅲ度胰腺损伤因膜膜炎行剖探查术,术中见腹腔中等量积液,胰腺中部断裂,胰管未断裂,行断裂修补,局部引流;1例Ⅲ度因形成胰腺假性囊肿行胰腺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1例Ⅳ度行胰腺断裂近端缝合、远端胰腺空肠Roux-Y吻合术。所有患儿均临床治愈。结论小儿胰腺损伤因其症状往往较为隐匿,诊断较为困难,了解胰腺损伤的机制及高度警戒心理有利于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恰当治疗。胰淀粉酶及脂肪酶升高在胰腺损伤诊断中并不可靠;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应作为胰腺损伤首选检查方法;轻度胰腺损伤多可非手术治愈,重型胰腺损伤合并腹膜炎表现需行剖腹探查并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7.
在供肝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可以成为供肝来源之一,但关于儿童DCD肝移植的报道较少.2011年11月,我院成功完成1例幼儿心脏死亡肝脏捐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职业治疗对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南昌市某社区418例60岁以上老人进行认知筛查,有34例诊断为MCI。将这3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治疗组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社区职业治疗;对照组则不做任何干预。治疗组每次治疗时间30~40 min,每周进行2次,连续进行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进行认知功能检查和状态评定,评价干预治疗效果。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治疗后MOCA,ADL评分显著优于治疗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ADL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1)。结论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认知水平可能随时间的推移而呈下降趋势,社区职业治疗可以延缓老年轻度认知损害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 cacid,LPA)的干预作用。方法:110例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两组均给予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两组病人人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查血浆LPA和血脂水平,治疗14d后复查。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P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显著[(2.53±0.75)μmol/L:(1.01±0.56)μ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LPA水平,其作用与调脂作用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中低位直肠癌占70%左右.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经典术式,但因其存在结肠造瘘,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成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现就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一、低位直肠癌保肛的理论依据 低位直肠癌是指位于腹膜返折平面以下,更严格地说是指腹膜返折平面以下至盆底肌肛管直肠环之间的直肠癌,即相当于距肛缘7~8 cm处的病变.大量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腹膜返折以上直肠癌淋巴扩散只有向上方,并无向侧方和向下方扩散;腹膜返折以下的直肠癌淋巴扩散也是主要向上,只有极少数高度恶性或晚期癌在向上方淋巴管被癌栓堵塞时才逆向往下方扩散,这一理论改变了Miles提出的直肠癌不论部位如何,壁内纵向浸润及淋巴扩散都是向上方、向侧方、向下方的观点,为保肛术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