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期为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在江岸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6岁儿童,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样本量,WS-RT-3型幼儿智能体检仪测量儿童身高及体重,参照“WHO 0~7岁儿童身高体重评价标准”计算儿童肥胖度(fat, F),并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儿童出生情况、适应性行为、饮食、每日户外活动时间、父母是否肥胖、家庭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调查江岸区600名学龄前儿童,其中单纯性肥胖占比14.17%(85例);不同性别(χ2=7.638,P=0.177)、不同年龄(χ2=12.500,P=0.641)的学龄前儿童的肥胖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组(包括轻度、中度及重度肥胖)与对照组(包括消瘦、正常、超重儿童)在出生胎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辅食时间、儿童食欲、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父母文化程度及父母对肥胖危害的了解程度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生体重、适应能力商数(adaptability quotient,ADQ)分级、高脂高热量进食情况、甜食进食情况、进餐速度、户外活动时间、父或(和)母肥胖、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出生体重偏重(OR=1.984)、ADQ分级轻度缺损(OR=1.738)、进餐速度快(OR=3.007)、户外活动时间短(OR=2.061)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略有了解或不了解(OR=1.652)是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患病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应重视江岸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现状,针对单纯性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视出生体重为4.0 kg~及父或(和)母肥胖儿童的单纯性肥胖风险,并积极提升儿童适应性行为,规范进餐速度,延长户外活动时间,提升父母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2.
王一衡  肖谊  潘娟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1):85-87
目的探讨影响农村儿童弱视治疗的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2004年12月该院门诊采用综合法治疗的121例(175眼)农村弱视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斜视性弱视治愈率最高,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率最低(P〈0.05)。弱视程度愈轻,治愈率愈高(P〈0.01),家长及患儿的依从性愈好,疗效愈好。结论影响儿童弱视疗效的因素主要是弱视类型、弱视程度以及家长与患儿的依从性,采取针对性措施对于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刺信号的立毛线传递及其交感轴突反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和立毛肌交感神经优势支配的基础上,为探索针刺信号的传递机制,将大鼠环形剪毛后针刺或皮肤注射药物,观察立毛运动现象以及皮肤切断、去中枢神经支配等因素对立毛运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针刺后出现与皮肤交感物质分布线走行一致的立毛线,皮内注射苯肾上腺素或垂体后叶素刺激局部立毛肌的收缩后出现相似的立毛线.完全切断皮肤时立毛线被阻断,切断部分真皮没有阻断立毛线,若在切断部分真皮的切口内微量注射普鲁卡因,立毛线同样被阻断;在去中枢神经支配的皮条上也观察到立毛线的产生.这些表明针刺信号沿交感物质分布线上的毛囊立毛肌间以机械牵拉-交感神经轴突反射机制传递.  相似文献   
4.
5.
SCN5A基因移码突变导致Brugada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检测Brugada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方法:对1个Brugada综合征家系11名成员和20名正常人的DNA样本应用双脱氧链终止基因测序法进行心脏钠离子通道α亚单位(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type V,SCN5A)基因测序。结果:SCN5A基因测序发现Brugada综合征家系第22个外显子存在1个杂合基因移码突变位点,经克隆传代后测序发现该突变为4087insC。该突变使通道蛋白1314-131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并在1318位终止,导致钠离子通道第3结构域S4结构变化,S5-6及第4结构域全部缺失。该突变在Brugada综合征家系中分布符合常染色体显性分布规律。对照组未发现相同突变。结论:SCN5A基因4087insC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导致Brugada 综合征的基因突变位点,也是国际上发现的第2个引起Brugada综合征的SCN5A基因移码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5月施行的39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6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8例.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进行术前筛选、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结果 手术即刻成功38例,总成功率为97%.1例ASD封堵器固定不良,放弃封堵,转外科开胸修补,1例ASD少量残余分流在近期随访观察中消失.术后随访3~48个月,无严重不良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治疗先心病避免了开胸创伤大、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等高风险因素,操作简单,封堵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成功率高,安全性大,患者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临床发现1例胸骨裂(congenital cleft sternum)伴心、肺、肝多器官外露畸形的新生儿标本。有关皮下心、肝外露和脐疝的资料早有报道,但心、肺、肝多器官外露的畸形的确少见,现报道如下。l临床资料材料来源于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产科,系足月顺产女婴(首胎),出生后仅有心跳而无呼吸,约2min后死亡。产妇来自山区农村,25岁,体健,非近亲结婚,不嗜烟酒,否认家族性及遗传病史,孕期未使用禁忌药品,产前一般检查未发现异常,未做产前B超检查。在发生阵发性宫缩后急诊入院,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丁苯酞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3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组)和丁苯酞预处理组(丁苯酞组),每组11只.丁苯酞组大鼠给予丁苯酞0.8 g/(kg·d)灌胃14 d.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脑梗死体积、脑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结果 丁苯酞组及脑缺血组梗死区及周边脑组织有明显缺血性改变,但丁苯酞组脑组织缺血性改变较轻.丁苯酞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脑缺血组(P<0.05).脑缺血组与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 ~0.01);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及Smac、S100B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脑缺血组(均P<0.05).结论 丁苯酞预处理能减轻脑缺血性损害,降低脑组织Smac及S100B蛋白水平,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本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UHPLC-Q Exactive)分析注射用泰地罗新中的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Zorbax SB-C18, 100mm×3.0mm, 1.8μm) 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溶液(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B)为流动相,0.3mL/min线性梯度洗脱分离;采用全扫描及自动触发二级质谱扫描的功能测定。采集有关物质的质谱母离子及子离子谱,并进行解析,推测有关物质的结构。结果 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之间分离良好,检测出12个有关物质,并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论 建立的Q Exactive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能有效地分离分析泰地罗新及其有关物质,为注射用泰地罗新的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