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CT 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 d后行MRI随访.结果 本组中40.9%(18/44)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41/44)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与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分析方法,检测了80名脑血栓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基因20210位的突变情况.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现凝血酶原基因20210G→A突变.结论中国人群凝血酶厚20210A等位基因频率极低,20210G→A突变不是中国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脑缺血半暗带的病理生理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特殊的临床意义已使其成为脑缺血研究的一个焦点.本资料就缺血半暗带的病理损伤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依托咪酯在最大电休克(maximal electroshock seizure,MES)和戊四氮(metrazol seizure test,MST)惊厥实验中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复制160只Wistar大鼠MES和MST模型,MES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1组,每组20只。MST实验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依托咪酯10 mg/kg组(E10组)、5 mg/kg组(E5组)、2.5 mg/kg组(E2.5组)和对照2组,每组20只。观察MES中大鼠的惊厥发生率、死亡率和强直持续期,MST中惊厥潜伏期、惊厥数和死亡数,并记录每只大鼠的发作强度。发作24 h后,灌注固定后取脑,常规HE染色及Nissl染色。结果在MES中,与对照1组比较,E2.5组可缩短强直持续期(P<0.05),对惊厥发生率无明显影响,E5组可同时缩短强直持续期(P<0.01)降低惊厥发生率,E10组可完全拮抗大鼠电惊厥的发生。在MST中,与对照2组比较,依托咪酯各组仍具明显抗惊厥作用,其抗惊厥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用量越大,大鼠惊厥发生强度越小。结论依托咪酯在动物模型观察中,具有对抗癫癎发作的作用,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癫癎发作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P选择素(CD62p)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AC I患者发病48 h内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水平,并与有脑梗死易患因素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AC I组血小板表达CD31、CD62p[(90.91±15.39)%,(7.00±2.96)%]明显高于易患因素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01);AC I组中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高于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均P<0.01);血小板CD31、CD62p的表达与脑梗死体积正相关(r=0.39,P<0.05;r=0.63,P<0.01)。结论AC I发病后血小板表达CD31、CD62p显著增高,其表达程度与脑梗死体积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CD31)、Bcl-2、Bax表达的动态改变。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不同时间点PECAM.1、Bcl-2、Bax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组织PECAM-1、Bcl-2、Bax的表达明显增高(均P〈0.001)。Bcl-2在闭塞后12h达到高峰,Bax在24h达高峰,PECAM-148h达高峰;至72h,三者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脑组织表达的PECAM-1、Bcl-2、Bax分别参与了脑缺血不同时期的病理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 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IA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体积与血浆NO、 ET呈正相关.认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ET水平可作为脑缺血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 (CTPI)在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先行普通头颅CT平扫 ,再进行CTPI检查。结果 普通CT平扫显示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后 6h内 ,显示低密度灶者 5例 ,诊断为脑梗死。未见异常者 4 1例 ,经临床追踪和复查CT证实 ,1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2 9例为脑梗死。 4 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 6h内的患者在CTPI显示 :①灌注正常者 16例 ,其中 12例临床诊断为TIA ,4例小体积脑梗死。②灌注异常者 30例 ,其中 2 5例普通CT未显示病灶 ,5例在CTPI显示的病灶范围较普通CT显示的病灶范围增大。CTPI异常的 30例患者rCBF、TP、MTT改变明显 ,病灶侧与健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CTPI能够超早期诊断脑梗死 ,并可鉴别诊断TIA。通过分析病灶内的血流灌注状态 ,明确病灶的部位、大小及范围 ,显示了半暗带的存在 ,对于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拟诊脑梗死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CT 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 d后行MRI随访.结果 本组中40.9%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 perfusion imaging(CTPI)on brain hemodynamic of the ag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48 patients who were doub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underwent 16-slice CT plain scanning and CTPI within 24 hours of onset. The cerebral blood flow(CBF), mean transit time(MTT)and time to peak(TTP)of contrast-medium in region of interest(FOV)were used as brain hemodynamic parameters in comparation with contralateral regions.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with MRI after 3-10 days. Results Ischemia lesion was found on CT plain scanning in 40.9% of patients, while 93.2% of patients showed abnormal perfusion on CTPI. The sensibility of CTPI in identifying ischemia area was 93.2%,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100%. CBF in research are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MTT and TTP were remarkably increased in contrast to counterparts(P<0.01). Conclusions CT perfusion imaging can sensitively reveal the hemodynamic condition of cerebral ischemia,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elderly with brain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表达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ACI患者(ACI组)不同时间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并与35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组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8h达高峰,14d仍高于对照组(P〈0.01);48h内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梗死体积呈弱正相关(r=0.39,P〈0.05),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关,14d时血小板PECAM-1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弱负相关(r=-0.43,P〈0.05)。结论血小板PECAM-1参与脑梗死的不同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