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2003年10月-2005年1月,本院共对26例患者行颅脑手术,现将术后机械通气并发症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原因和防治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肠镜下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取需行肠镜下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其中D组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P组患者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注药前( T1)、置入肠镜( T2)、操作结束( T3)、苏醒( T4)等时点的MAP、HR、SPO2,以及操作总时间( T)和完全清醒需要的时间( Tw );记录有无低血压、缓慢心率、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D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苏醒时MAP、HR、SPO2变化较P组平稳,且完全清醒时间要短于P组,低血压、缓慢心率和呼吸抑制发生率也要低于P组,2者比较差异均有差异性( P值均小于0.05)。结论对于肠镜下治疗需要较长时间镇静麻醉的手术,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可以稳定患者术中的生命体征,且苏醒时间和苏醒质量优于异丙酚复合阿片麻醉,是一种比较安全理想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0例择期全麻下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等分为5组: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组(S1、S2组),舒芬太尼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M1、M2、M3组)。于手术结束即刻行 PCIA,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首次剂量均为舒芬太尼0.1μg/ kg,静脉镇痛泵背景输注速度2 ml/ h,自控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分别于术后1(T1)、3(T2)、6(T3)、12(T4)、24(T5)和48 h(T6)各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及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患者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术后48 h 内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并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S1、M1组比较,S2、M2、M3组 T1~ T6 VAS 评分降低(P <0.05),M3组 T1~ T6 Ramsay 评分升高(P <0.05),S2、M2、M3组 PCIA 按压总次数及地佐辛消耗量均减少( P <0.05)。M2组未出现并发症,S2组较 S1、M1、M2、M3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2、M3组较 S1组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减少(P <0.05);M3组较 M2组呼吸抑制发生例数增加(P <0.05);M3组较 S1、S2、M1、M2组低血压发生例数增加(P <0.05)。结论2μg/ kg 舒芬太尼联合2μg/ kg 右美托咪定镇痛效果满意,副反应少,是骨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较佳配方。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模块箱组在泌尿外科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方法按照泌尿外科手术不同手术的要求,构建不同的手术及物品清单,按照清单配齐物品建立模块箱组,将手术室护士分为模块箱组和非模块箱组,进行相关培训后对比分析2组考核成绩。结果模块箱组的准备时间、术中物品遗漏次数、配合失误次数少于非模块箱组,清点时间较非模块箱组短。结论泌尿外科手术配合模块箱组可以减少物品的准备时间,减少物品遗漏,提高泌尿外科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5.
"快车道"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广泛的适用概念.它是缩短事物发展的中间过程,尽快达到最终目的的一种方法.笔者提出围手术期"快车道"心理治疗,目的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术中无痛,同时给病人创造心理和病理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是目前发达国家麻醉医师和临床护士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7.
李熹  徐湘盛 《淮海医药》1998,16(3):30-30
烧伤手术多为焦痂切除和肉芽创面植皮,对这种手术国内不少应用氯胺酮麻醉,因其镇痛效果好,咽反射灵活,但用药后多出现血压升高伴有心率增块、梦幻和呼吸抑制等缺点。我院近年来用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深Ⅱ°以上、面积超过30%的121人次麻醉,极少发生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调控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转换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定向诱导原代小胶质细胞向M1/M2型转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RORα及M1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2标记物精氨酸酶1(Arg-1)的表达。②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小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各个时间点(6 h、24 h、3天和7天)脑组织中iNOS、Arg-1、RORα的表达。③小鼠侧脑室注射RORα-siRNA,72 h后构建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天,神经行为学评分(Longa评分)对脑功能进行评估,取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iNOS、Arg-1、RORα的表达。④侧脑室注射RORα过表达慢病毒,于7天后构建MCAO模型,缺血再灌注后3天,神经行为学评分(Longa评分)评估小鼠脑功能。结果脂多糖/γ干扰素(LPS/IFN-γ)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1型转化,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3(IL-4/IL-13)可诱导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化,与对照组比较,RORα在M2型小胶质细胞中表达显著升高,在M1型小胶质细胞表达显著降低(P0.01)。脑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iNOS在6 h明显升高并达到高峰,随后表达逐渐下降,Arg-1在3天、7天逐渐升高,ROR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天达到最高,7天时明显降低,说明脑缺血损伤后早期以M1型小胶质细胞为主,脑缺血损伤晚期以M2型小胶质细胞为主,RORα在脑缺血损伤中期即M1/M2型小胶质细胞共存期呈现高表达。下调RORα表达后,MCAO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升高,脑功能损伤较为严重。下调RORα后,Arg-1、RORα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而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上调RORα表达后MCAO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下降,脑功能损伤得到改善;过表达RORα后,Arg-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iNOS的表达明显较少。结论 RORα可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由M2型向M1转化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嵴帽平面施力方向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嵴帽结石脱落的影响,为BPPV嵴帽结石症的复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壶腹嵴帽结石有限元模型及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BPPV嵴帽结石症的生物力学模型,对耳石所在嵴帽平面施加方向不同、大小相等的作用力,观察不同嵴帽平面施力方向对耳石脱落的影响。结果施加力的方向与嵴帽平面平行时,嵴帽与耳石之间的黏结体单元两端的集中应力变化率较大,且与黏结体中心应力值的差值迅速增大时,黏结体完全断裂,耳石因黏结体断裂而脱落;耳石的脱落时间和叩击次数与嵴帽平面施力方向有关,当施力方向与嵴帽平面方向平行时,耳石脱落所需要的时间和叩击次数更少。结论施加与嵴帽平面平行且与耳石重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最易于导致耳石脱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导弹部队全新的作战模式给卫勤保障带来新课题。本文旨在通过联训经验,探讨导弹部队训练和未来作战中配属医院外科勤务人员发挥的作用和保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