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选择5个不同产地的15批大枣饮片,按照传统的水煎药方式制备成标准汤剂,对所得样品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指标成分环磷腺苷的含量,计算出膏率、转移率和特征图谱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结果 测定15批大枣标准汤剂的出膏率为36.90%~55.73%,平均出膏率为(47.94±14.38)%,环磷腺苷转移率为48.06%~72.86%,平均转移率为(59.82±17.95)%,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分析,标定了11个特征峰,并指认了其中的峰5、峰6和峰11分别为鸟苷、环磷腺苷和芦丁。大枣标准汤剂的特征图谱相似度结果均超过0.90。结论 建立的工艺标准及质量评价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适用于大枣标准汤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可为大枣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古代煎煮方法与现代煎煮方法的差异,为其复方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古代《伤寒论》和现代《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记载的煎煮方法,分别进行芍药甘草汤复方煎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以干膏率、指纹图谱,以及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古代煎煮方法和现代煎煮方法制得的煎液进行分析。结果:2种煎煮方法制得的煎液指纹图谱色谱峰数目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匹配出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并指认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苯甲酸、异甘草苷、甘草素、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10个已知峰。2种煎液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小,提示2种煎煮方法对多数成分的提取效率基本一致。按现代方法煎煮的煎液中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古代煎煮方法,干膏率也明显高于古代煎煮方法。结论:芍药甘草汤的煎煮方法对其干膏率和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影响较为明显,但对指纹图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营养状况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椎体再发骨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行PKP的患者143例。测量BMI、上臂围、小腿围、血红蛋白、白蛋白、微型营养评估简表(MNA-SF),分析营养状况对再骨折的影响。结果143例中,47例有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组BMI、上臂围、白蛋白、血红蛋白、MNA-SF评分较无新发骨折组更低(P<0.05或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水平(OR=0.93,P=0.01),MNA-SF评分(OR=0.65,P=0.003)与再骨折的发生显著相关。ROC预测曲线显示白蛋白和MNA-SF预测再骨折发生的灵敏度分别是62.4%和73.0%,特异度分别是72.1%和67.2%。结论PKP术患者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术后再骨折发生率较高。白蛋白和MNA-SF评分与PKP术后再骨折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为今后相关类型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且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术后切口感染者12例;对于切口感染患者分泌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并研究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25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6株占64.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为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开放性骨折、Schatzker中的Ⅳ~Ⅵ型骨折伴有骨筋膜室综合症,急诊行手术治疗均是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分析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根据研究内容需给予对症的治疗方法,尽可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整体临床疗效,为治疗医师提供参考基础。  相似文献   
5.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5~16(10±3.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5~13.3(6.4±3.8)个月.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9例,良4例,中2例.结论 经皮微创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是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7年9月采用三叶草型钢板与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资料,并对不同内固定法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跟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多累及距下关节,治疗较棘手,并常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我院采用跟骨异形钢板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骨不连多发生于肱骨下1/3、胫骨1/3、股骨颈及股骨干等部位,股骨颈骨折不连目前多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已逐渐成熟。对于肱骨、胫骨、股骨等长管状骨骨不连,笔者自1995年3月至2002年3月,经治1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胫骨骨不连9例(骨不愈合3例;内固定断裂、松动4例;感染2例);肱骨骨不连7例(骨不愈合4例;内固定松动、骨吸收2例;感染1例);股骨骨不连2例。在同部位的1385例手术中,占1.3%。除感染3例有窦道形成外,X线检查均表现为8个月内进行性断端圆钝、骨吸收、硬化、骨疏松,未见有骨连接。1.2治疗:3例感染者均先拆除原…  相似文献   
9.
骨盆术后感染以骶髂关节、髋关节、耻骨联合后方较多见。因感染位于深部且关节内有固定物 ,故治疗非常棘手。我院 1996年 3月~ 2 0 0 2年 2月治疗 5例 ,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2 7~ 5 8岁 ,平均 4 6岁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 1例 (TileC1) ,双侧耻骨上、下支严重骨折 1例 (TileA2 ) ,髋臼粉碎性骨折伴股骨头中心脱位 1例(LetournelB1.2 ) ,髋臼髂骨严重粉碎性骨折、双耻骨上下支骨折移位 1例 (Le tournelC1.2 ) ,一侧骶髂关节分离、耻骨联合分离 1例 (TileC1.2 ) ;均为闭合性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当归六黄汤(DGLH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公共数据库(TCMSP、DrugBank和UniProt)寻找当归六黄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基因,构建DGLHD活性成分-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基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检索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基因,获取当归六黄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交集靶点基因。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分析,获取核心靶点基因。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药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 共筛选出82种活性化合物和132个交集靶基因。核心靶点基因涉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TP53、AKT1、MAPK1、JU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通路富集主要为“肿瘤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NF-κB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当归六黄汤核心活性成分可以通过氢键等相互作用与核心靶基因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式。结论 基于生物信息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