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L型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感染的关系。方法取186例胃癌患者胃窦和胃体粘膜组织常规切片后经革兰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镜检Hp—L型细菌。结果Hp—L型检出率为56-45%(105/186),革兰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出率分别为60.22%(112/186)和58.60%(109/186),差异无显著性(x^2=0.1,P〉0.05),男女患者阳性率依次为69.16%(74/107)和39.24%(31,7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x^2=16.55,P〈0.01)。30岁以下、30岁~、40岁~、50岁~患者Hp—L型阳性率分别为33.33%(4/12)、41.38%(12/29)、52.73%(29,55)、66.67%(60,90),差异显著(x^2=9.39,P〈0.05)。Hp—L型阳性率在肠型胃癌患者中为75.42%(89/118),明显高于弥漫型患者为23.53%(x^2=47.26,P〈0.01);胃窦部胃癌患者(64.71%)高于贲门部患者(41.79%)。结论胃癌患者Hp—L型感染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Hp—L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主要作用于胃窦部,是引起肠型胃癌的重要致病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
椎间盘退变时水通道蛋白1表达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水通道蛋白1在椎间盘退变时表达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腰椎失稳的方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动物模型,影像学观察模型建立的可靠性,收集大鼠椎间盘组织,部分用于提取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1mRNA表达的变化,部分标本用western blot进行AQP1蛋白的检测。结果腰椎失稳可以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AQP1mRNA的表达随椎间盘退变的进程进行性下降,其蛋白表达也呈现进行性下降的趋势,术后3月时同术前相比相差显著(P<0.05),术后6月和9月则下降更为明显(P<0.01);而在手术对照组而言,于术后6月时也出现AQ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P<0.05)。结论腰椎间盘退变时,AQP1在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且与退变的时间长短相关,提示AQP1参予了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AQP1表达的下降可能是引起椎间盘退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Ⅲ级胎盘分次型的超声诊断,重视产前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将Ⅲ级胎盘再分为Ⅲ-、Ⅲ、Ⅲ+三个次型,分析与围产儿及羊水量的关系。结果:胎盘级别越高,围产儿死亡率越增加,羊水量与胎盘成熟度呈高度负相关(P<0.001)。结论:Ⅲ级胎盘分次型对指导产科分娩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危险人群再孕的超声诊断,评价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方法 从滕州市妇幼保健院筛选有、无流产史的孕产妇各1 200例应用超声诊断,观察施行人工流产的危险人群再孕胎盘异常情况。结果 危险人群胎盘异常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诊断观察分析危险人群再孕胎盘异常情况,对优生、优育,降低孕产妇、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工作原理与基本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呼吸机治疗技术是危重患者抢救成败的关键环节,了解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助于操作者更合理地使用呼吸机;临床相关人员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和功能,才能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呼吸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术后时有复发或滑脱的发生.有文献称MED术后复发率0.51%[1],滑脱的发生率更低.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6月,共行MED手术1374例,术后椎体滑移者发生3例,加院外术后2例.共5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自体碎骨粒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取自体掌长肌腱解剖重建远端桡尺韧带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保守治疗无效的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患者,腕关节探查明确诊断,然后取自体掌长肌腱解剖重建远端桡尺韧带;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握力、腕关节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腕关节的疼痛状况,利用MMWS评分和DASH评分评估腕关节的功能状态。结果在腕关节活动时VAS评分从术前的(7±2)分恢复至术后的(3±3)分,MMWS评分为术前(50±9)分,术后(83±11)分,DASH评分从术前(37±15)分提升至术后(16±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握力术前为84.5±16.0,术后93.4±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腕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前为93.5%±6.0%,术后为96.4%±3.0%,旋前旋后活动度术前为92.6%±7.0%,术后为97.2%±5.0%,虽有增加,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解剖重建远端桡尺韧带是治疗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有效方法,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8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均行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在术后3 d、3、6个月时VAS评分的结果,以及患者术后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的情况。记录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结果。结果:在手术后的3 d、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术后患者的症状疼痛缓解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其差异结果显著(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与Cobb角无明显差异,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为(20.26±2.67) mm,Cobb角为(9.01±1.36)°,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18.83±3.62) mm和(11.34±2.35)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术后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μ=4.6399,P=0.0000)。结论:膨胀式椎体成形术手术系统结合高粘度骨水泥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缩短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时间与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基质交感分子1(STIM1)与成骨分化关键因子碱性磷酸酶(ALP)、骨桥蛋白(OCN)、骨钙素(OPN)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临床取材获得并培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人BMSCs,加入成骨诱导液孵育14天,采用RT-PCR检测ALP、OPN、OCN的转录水平及ALP的活性,并检测STIM1的表达情况。采用ALP染色法检测ALP活性;采用Alizarin Red染色法检测钙结节形成数量;采用Fluo荧光法检测钙离子内流变化。结果通过无菌培养,获得高纯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观察组)病人的BMSCs,经成骨诱导14天后,观察组病人BMSCs中成骨分化关键因子ALP、OPN、OCN的转录水平以及ALP的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STIM1 mRNA的表达水平也相应下降,钙离子内流较对照组减少(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BMSCs钙结节形成数量少于对照组。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由STIM1参与调控的钙释放激活钙离子通道开放情况密切相关,可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病人预防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0.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hole-lung lavage,WLL)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在机械通气配合下,用生理盐水等灌洗液对肺部进行反复清洗的技术方法,除去肺内致病因子,从而达到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