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青少年身体意象情况及与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s)间的关联,为有效应对青少年的体象问题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3所初中六至八年级1 701名10~14岁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的匿名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CEs暴露、体象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体象满意率和各种ACEs间的关联。  结果  60.73%的青少年对自己的体象较为满意,男生的体象满意率(66.16%)高于女生(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70,P < 0.01);79.19%的青少年至少经历过1种类型的ACE,分别有61.61%,65.14%和21.58%有过被虐待、忽视和家庭功能不良经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中有过任一种ACE、虐待、忽视、家庭功能不良与体象满意率相关联(OR=0.33~0.57, P值均<0.01),男生中仅发现忽视、有过3或≥4种ACEs与体象满意率相关联(OR=0.54~0.64, P值均 < 0.05);ACEs暴露对青少年体象评价的负面影响有累积效应。  结论  ACEs与青少年的体象评价有关联,并呈现一定的累积效应,关联与累积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应注重在青少年(尤其是女生)中开展ACEs筛查和家庭养育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现有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微信公众号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其在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功能、内容。方法:利用微信手机端及搜狗微信检索引擎检索,结合小同行推荐和转载信息回溯,从预防非意愿妊娠的最佳手段、避孕及相关临床服务或转诊服务信息、与用户的交流互动服务以及原创信息的提供4个维度评价公众号对预防非意愿妊娠方法提供情况。利用清博大数据网站的微信传播指数估计其传播力。结果:纳入的103个微信公众号中,机构为主体66个(64.1%),70%持续不到3年。这些微信公众号以避孕/生殖健康知识传播或药具发放为主,预防非意愿妊娠功能主要通过推文宣传实现,未专设预防非意愿妊娠的功能模块,50%公众号累计推文100篇。在提供最佳途径或方法信息方面,64.1%公众号提供紧急避孕信息,其他方面均20%。结论:目前,微信公众号就预防非意愿妊娠所提供的手段与方法单一,提供咨询与转诊服务比例偏低,传播力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中职生收发性短信行为现状, 以及性短信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4月, 在上海市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各选取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并在每所学校以专业系/部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 共选取了1 580名学生。  结果  有11.96%和2.78%的中职生分别接收或转发过其他同龄人的私密照片或视频, 2.54%向他人发送过自己的私密照片或视频, 男生的比例均高于女生(χ2值分别为45.89, 24.09, 6.66,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相较于没有过收发性短信的中职生, 有过任意一种性短信收发行为者出现焦虑(OR=2.40, 95%CI=1.59~3.61)、抑郁(OR=1.86, 95%CI=1.25~2.75)、非自杀式自伤意向(OR=2.34, 95%CI=1.48~3.69)、自杀意向(OR=2.96, 95%CI=1.83~4.79)的风险更高(P值均<0.05)。  结论  中职生收发性短信行为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应将性短信的潜在风险纳入全面性教育课程中, 增强青少年的媒体信息素养和行为决策能力, 从而促进青少年的性与生殖健康以及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父母亲生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期间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且被诊断为ASD 的2~6岁儿童(病例组, n=104), 对照为同期就诊于上海静安寺街道/上海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6岁非ASD儿童(对照组, n=149)。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父母亲年龄等围孕期因素与儿童ASD间的关联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父亲生育年龄≥35岁(OR=3.65, 95%CI=1.19~11.15, P=0.023)、父母亲孕前或孕期患病(OR=3.34, 95%CI=1.41~7.94, P=0.006)以及儿童性别为男孩(OR=5.84, 95%CI=2.98~11.44, P<0.001)与儿童ASD患病风险增加相关。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男童比父亲生育年龄<35 岁的男童、父亲生育年龄≥35岁的女童患ASD的风险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 P=0.006)。结论父亲生育年龄与儿童ASD患病风险相关, 且男童中的作用可能更明显, 但需要前瞻性、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