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实验室技能考核中盲样菌株鉴定过程的分析,表明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46例HIV/AIDS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IV/AIDS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并统计分析其特征。结果 146例HIV/AIDS中,初次检测的CD4+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346.40±182.14)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200个/μL的有40人,占27.4%;200~350个/μL的有43人,占29.5%;不同性别、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的各组之间,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不同范围内的下降数有统计学差异(F=20.505,P0.05);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普遍可以回升,表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结论 146例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免疫水平普遍偏低,初次检测中有27.4%新发现感染者已进入艾滋病期,对HIV感染者进行定期检测T淋巴细胞,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监测病情的进展和制定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惠州市集中空调军团菌污染现状及人群感染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健  徐励琴  罗泽燕  冯伟明  曾健君  刘燕  严宇斌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4):1627-1627,1659,1663
目的:了解惠州市军团菌的污染现状及人群军团菌的感染程度,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军团菌感染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离鉴定与ELISA方法,对惠州市186份集中空调冷却塔水进行军团菌分离鉴定,对215例暴露人群及152例对照人群进行军团菌抗体IgG检测.结果:本次调查集中空调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51.3%,共检出62株嗜肺军团菌,其中,LP1型37株、LP2~LP14型25株;215份暴露人群中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29份,阳性率13.4%,152份对照人群中检出军团菌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4.6%.结论:惠州市集中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现状较为严重,已对暴露人群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对这一潜在传染来源应采取立体、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的基因特征,初步建立惠州市嗜肺军团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数据库。方法 采用PFGE技术,对2012-2016年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系统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35株嗜肺军团菌进行电泳分析获得指纹图谱,并用BioNumerics 6.6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35株嗜肺军团菌分为29种不同的PFGE带型,菌株间带型相似系数为21.70%~100.00%。每种带型包含1~3株菌,存在5组带型一样的菌株,不存在优势型别;相同PFGE型别的菌株均来源于同一场所;同一场所存在2种以上不同PFGE型别;部分场所的冷却水和冷凝水中分离的菌株存在相同PFGE型别;相同血清型别的菌株经PFGE分型后得到不同的图谱,各菌株间PFGE图谱差异较大。结论 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水及冷凝水中分离的嗜肺军团菌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病原学检测及分子分型溯源研究。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 4789.7—2013对事件中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可疑食物等10份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和鉴定。利用荧光PCR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进行检测,并采用多重荧光PCR对其进行不耐热性溶血毒素(tlh)、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和耐热相关溶血素(trh)毒力基因进行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进行电泳获得指纹图谱,并经Bio Numeric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4例病例的粪便/肛拭子和2份可疑食物样本中共分离出6株副溶血性弧菌,含5种血清型,分别为O1:KUT、O1:KUT、O3:K6、O4:KUT、OUT:KIII、O3:KUT。6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扩增出副溶血性弧菌特异的ToxR基因。所有菌株tlh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病例的粪便/肛拭子的4株菌株tdh毒力基因均为阳性;分离自可疑食物的2株菌株中有1株为tdh毒力基因阳性,另1株为阴性;所有分离菌株trh毒力基因均为阴性。聚类分析显示,菌株间相似系数为62.3%~100.0%。分离自可疑食物的菌株与病例的菌株带型不一致,为不同菌株,分离自病例的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同源,不同血清型为不同克隆。结论这是1起由携带tdh毒力基因的O1、O3、O4等多种血清型的不同克隆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惠州市吸毒人群HIV、梅毒螺旋体及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开展干预工作和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惠州市2011-2016年2 543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情况资料,并采集血样进行HIV、HCV、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 共调查2 543名吸毒人员,20~40岁男性所占比例较大;2011-2016年注射吸毒人员比例下降,非注射吸毒人员比例上升(χ2趋势=179.272 6, P<0.05); HIV年均感染率为1.06%,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8, P>0.05);梅毒年均感染率为6.4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035, P<0.05);丙肝年均感染率为39.36%,男性高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8, P<0.05);HIV感染率年度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45, P>0.05),梅毒和丙肝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χ2趋势=15.094, P<0.05;丙肝χ2趋势=112.791, P<0.05)。 结论 继续加强对吸毒人群宣传干预和针具交换项目的开展,大力推广100%使用安全套的同时,要加强对新型毒品使用人群的重视和女性吸毒者的干预;本地区多年对吸毒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是有效和成功的,下一步艾滋病防治工作重点人群可以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惠州市饮服从业人员及腹泻患者沙门氏菌携带情况和特点,及时发现带菌者并给予治疗与管理,并为沙门氏菌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肛拭子法采样,细菌常规培养分离方法分离沙门氏菌,然后进行血清学鉴定和分型.结果 惠州市饮服从业人员与腹泻患者沙门氏荫的感染率为2.47‰,其中饮服从业人员感染率为0.22%,腹泻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惠州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索有效的卫生管理措施,为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惠州市2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作为监测对象,依照《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结果 2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总合格率为26.9%(7/26),其中7家酒店、4家文化娱乐场所的合格率均为0。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88.0%(205/233)、95.3%(222/233)、90.6%(211/233)、100.0%(233/233);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菌指标合格率分别为100.0%(233/233)、82.4%(192/233)、73.4%(171/233)、100.0%(233/233);2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凝)水的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38.5%(10/26)。结论惠州市部分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及时开展清洗评价等污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市非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基线,早期识别暴发疫情,分析流行因素,掌握我市在腹泻病人中分离的非伤寒沙门菌株的血清型别、分布、耐药性变化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8—2009年惠州市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非伤寒沙门氏菌检测,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血清型、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两年共监测腹泻患者430例,检出沙门氏菌19例,阳性率为4.42%。19株沙门氏菌分布于5个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为主,分别占47.37%和26.32%。大多数沙门菌对常用的头孢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沙门氏菌是重要的肠道病原菌,病菌经口进人体内而致病,应加强相应的食品卫生监督与健康教育,宣传个人卫生防护知识,切实预防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我市的部分超市、市场、商店、专卖店及餐饮服务场所的11类食品共637份进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并将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637件样品中检出致病菌60株,总检出率为9.41%。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17.05%,金黄色葡萄球菌、阪崎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检出率5.42%、1.37%、0.92%和0.20%, 未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各致病菌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7.0999,P=0.000)。各类食品中以餐饮食品、豆制品和婴幼儿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9.41%、21.88%和17.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为主。有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阳性率为69.70%,并同时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我市部分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为主,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