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丑是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 .)Choisy的种子 ,有致泻作用[1] 。惊厥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 ,表现为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和不协调地抽搐。用电、声或某些化学物质刺激均能导致小鼠发生惊厥[2 ] 。本实验初步研究了生药黑丑的水煎剂及其醇沉物对士的宁和氨基脲等化学物质引起的惊厥作用的影响。1 材料1 1 动物 :昆明种小鼠 ,体重 18~ 2 2 g ,沈阳药科大学动物室提供。1 2 试药 :黑丑水煎剂 (SP Ⅰ )、黑丑水提醇沉物(SP Ⅱ ) (10 0 g黑丑相当于 2g水提醇沉提取物 ) ,给药前用生理盐水配成不同浓…  相似文献   
2.
3.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并初步探究其与羧肽酶A3之间的联系。方法 使用卵清蛋白致敏小鼠建立AR的小鼠模型,在最后1次鼻腔激发后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收集小鼠血清和鼻黏膜组织,通过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来评估小鼠鼻黏膜羧肽酶A3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AR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打喷嚏和抓鼻症状;与Control组相比,AR组小鼠羧肽酶A3表达显著上升(P<0.001),而Claudin-1、Claudin-4和JAM-A表达较Control组降低(P<0.05)。结论 羧肽酶A3可能通过鼻黏膜紧密连接的破坏参与AR的发病。  相似文献   
5.
丝瓜药用部位为老熟丝瓜之维管束,具有“通络、活血、祛风”功能,主要治疗“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据中药大辞典等文献报道,丝瓜络有效成分为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多糖类物质。为了对丝瓜不同品种的药效成分作出初步评价,我们在山西进行了丝瓜的引种栽培试验并对浙江原产地丝瓜络及山西品种的丝瓜络进行了多糖及氨基酸含量测定分析,现将测试结果总结如下。1 丝瓜络多糖含量测定  本测定方法采用“蒽酮比色法”。1.1 材料和实验步骤1.1.1 材料编号:1山西丝瓜络;2浙江原产地丝瓜络;3浙江丝瓜引种到山西后第二代丝瓜络…  相似文献   
6.
我俩的故事     
正在上海,一位九旬老人,为了怀念亡妻,笔耕不辍,四年间手绘了18本画册,记述了他与妻子相处的近60年时光,取名为《我俩的故事》。《我俩的故事》记录了一个家庭近60年的动荡历史,见证了一对夫妻近60年的爱情,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相识故事要从民国时期讲起。1922年,我生于江西南城,爷爷是清朝时期的三品官,到父亲这一代,仍是大户人家。我11岁的时候,父亲好友  相似文献   
7.
8.
笔者在标本解剖操作观察腋窝结构时发现1例左侧腋动脉与臂丛神经位置及走行出现变异,既往文献报道的变异多为腋动脉发出的分支与臂丛神经之间的位置与走行之间变异[1-3],本次解剖观察发现腋动脉与臂丛神经的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之间的位置关系出现变异,与既往报道有所不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6岁儿童枢椎经椎板行3.5 mm螺钉内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1~6岁儿童45例,每两岁一组分为A、B、C 3组,将其颈椎CT原始数据行三维重建后测量椎板上、中、下缘宽度,椎板高和长度,椎板上倾角及内倾角等参数。 结果 椎板各指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限制枢椎板螺钉置钉的主要因素是椎板中缘宽(LWM)和进钉点至椎板外缘距离(ELE),LWM中A组为(4.69±0.45)mm;B组(7.13±1.61)mm;C组(7.72±1.28)mm。ELE中A组为(15.44±6.98)mm,B组(23.67±1.86)mm;C组(27.75±2.39)mm。模拟椎板螺钉置入时,A组入钉点为同侧棘突左、右分支交界处;B组入钉点为螺钉所在椎板对侧的棘突分支中缘;C组入钉点为螺钉所在椎板对侧的棘突分支上缘。 结论 1~6岁儿童枢椎板均具有置入3.5 mm螺钉的可行性,但不同年龄置钉方式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6~20岁青少年颈椎钩突的影像学扫描和三维重建,探讨钩突-横突孔间距的发育规律和增龄特征,为青少年颈椎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无外伤、神经症状和体征的青少年66例,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0.625~1.25 mm),范围C1~T1,将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三维重建软件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并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在性别与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发育总体随着年龄和椎序的增长呈递增趋势,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颈椎钩突-横突孔间距与椎动脉型、神经根型等颈椎病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