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养干预对社区几种慢性疾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选取87名家住成都市有血糖、血压、血脂异常者为研究对象,经过配制食谱、营养教育咨询等干预措施,观察了以下指标的变化:1.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2.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3.血压和体重;4.症状评分。用配对t检验、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营养干预措施10周以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显著降低。可以认为合理饮食是控制社区这几种慢性病简便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对大鼠的排铅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对一种拟申报促进排铅作用的保健食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N-葡萄糖基-L-半胱氨酸(NGLC)进行大鼠排铅作用评价。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六个组,即正常对照,高铅模型对照,EDTA对照,以及NGLC50mg/kg.bw,100mg/kg.bw和200mg/kg.bw三个剂量,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饲料均含100ppm铅。在第二周末和第四周末分别收集模型对照组,EDTA对照组和NGLC高剂量大鼠的三天粪便,测铅含量,在四周末和第七周末每组处死部分大鼠,测定血液、股骨、肝脏、肾脏铅含量。结果:NGLC能量显著降低高铅摄入大鼠的血铅、股骨铅、肝铅和肾铅含量,且有较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对粪铅排出无明显影响,结论:NGLC对高铅摄入的大鼠有促进铅排出和减少体内铅蓄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 (THH)总生物碱对小鼠淋巴瘤L5 178Y细胞tk基因的影响。方法 :用抽提的THH总生物碱对L5 178Y细胞进行浓度梯度染毒 ,不同时间点进行单细胞微孔接种 ,计数阳性集落 ,测定细胞接种效率、相对存活率、相对悬浮增长率和突变频率。结果 :随着THH总生物碱作用剂量的增加 ,L5 178Y细胞相对存活率和相对悬浮增长率均明显下降 ;在 0.1~2 .0 g·L-1范围内可诱导细胞tk位点的突变 ,诱发突变频率是自发突变频率的 2~9倍。在tk位点诱发了两种不同表型的突变集落 ,即大集落与小集落 ,但以大集落为主 ,这一现象可能与THH的作用机制有关。结论 :THH总生物碱对L5 178Y细胞具有肯定的细胞毒性与诱导基因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4.
TK基因突变试验是一种国外已广泛使用的体外短期致突变实验,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检出包括点突变、大的缺失、重组、染色体异倍性和其他较大范围基因组改变在内的多种遗传改变。TK基因突变试验采用的靶细胞系主要有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以及人类淋巴母细胞TK6和WTK1等,其基因型均为tk^ /-。使用L5178Y细胞的试验(即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发展较早,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法。而TK6和WTK1等人类来源的细胞在TK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时间还不长,其方法尚不太成熟且资料有限,但因为来源于人类,在评价受试物对人体的损伤方面意义可能更大。有关小鼠淋巴瘤细胞和人类淋巴母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性研究的报告尚不多见。本研究使用3种常规诱变剂(MMS、EMS、MMC)和一种非诱变剂(KCl),分别采用琼脂平皿血和微孔平板法对两种细胞(L5178Y与TK6)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比较同一受试物诱发两种细胞的突变频率,TK6细胞显著低于L5178Y细胞。比较两种细胞的相对突变指数时,TK6细胞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而且TK6细胞在较低浓度的受试物剂量下即可诱发突变频率、突变指数的显著增加。说明TK6细胞在本试验中比L5178Y细胞敏感。两种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对4种受试物的致突变性评价结果一致,即3种强致突变剂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微孔法检测KCl的结果两种细胞均为阳性,而琼脂法的检测结果均为无反应。结论:使用TK6细胞和L5178Y细胞对4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在检测低毒性、低浓度受试物时优于L5178Y细胞。另外,从对人类的实际意义来看,也应推广TK6细胞在TK细胞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WTK1细胞tk基因突变的多重PC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WTK1细胞tk位点自发和诱发突变体的突变谱和突变热点。方法 用甲磺酸甲酯、丝裂霉素C和叠氮钠染毒WTK1细胞后,筛选出tk基因突变集落,用多重PCR方法对WTK1细胞tk基因突变谱进行分析。结果三种受试物均能诱导WTK1细胞tk位点突变频率增高,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所分析的突变体中绝大部分缺失雎基因外显子4和5—7。结论 三种受试物对WTK1细胞均有致突变作用;tk位点的突变存在明显的突变热点。  相似文献   
6.
69. TK基因突变试验-L5178Y细胞与TK6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K基因突变试验是一种国外已广泛使用的体外短期致突变实验,它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可检出包括点突变、大的缺失、重组、染色体异倍性和其他较大范围基因组改变在内的多种遗传改变。TK基因突变试验采用的靶细胞系主要有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以及人类淋巴母细胞TK6和WTK1等,其基因型均为tk+/-。使用L5178Y细胞的试验(即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发展较早,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方法。而TK6和WTK1等人类来源的细胞在TK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时间还不长,其方法尚不太成熟且资料有限,但因为来源于人类,在评价受试物对人体的损伤方面意义可能更大。有关小鼠淋巴瘤细胞和人类淋巴母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面的比较性研究的报告尚不多见。本研究使用3种常规诱变剂(MMS、EMS、MMC)和一种非诱变剂(KCl),分别采用琼脂平皿法和微孔平板法对两种细胞(L5178Y与TK6)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比较同一受试物诱发两种细胞的突变频率,TK6细胞显著低于L5178Y细胞。比较两种细胞的相对突变指数时,TK6细胞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而且TK6细胞在较低浓度的受试物剂量下即可诱发突变频率、突变指数的显著增加。说明TK6细胞在本试验中比L5178Y细胞敏感。两种细胞采用两种方法对4种受试物的致突变性评价结果一致,即3种强致突变剂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微孔法检测KCl的结果两种细胞均为阳性,而琼脂法的检测结果均为无反应。结论:使用TK6细胞和L5l78Y细胞对4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在检测低毒性、低浓度受试物时优于L5178Y细胞。另外,从对人类的实际意义来看,也应推广TK6细胞在TK基因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L5178Y与TK6细胞的TK基因突变实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L5178Y与TK6细胞在TK基因突变试验系统中的异同和优劣。方法 采用L5178Y和TK6细胞做TK基因突变试验微孔平板法,对四种受试物(MMS、EMS、MMC、KCI)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两种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TK6细胞对四种受试物的耐受性均低于L5178Y细胞,且相对突变指数显著高于L5178Y细胞。结论 两种细胞应用于本试验各有其优越性,但由于TK6细胞来自于人类,实际应用意义大于L5178Y细胞,建议推广TK6细胞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TK基因突变试验——琼脂平皿法与微孔平板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TK(thymidinekinase)基因突变试验可采用琼脂平皿法或微孔平板法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为选择一种适于在国内推广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同时使用琼脂平皿法和微孔平板法对四种化学物 (MMS、EMS、MMC、KCl)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与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检出三种诱变剂的结果基本一致 ,但对KCl而言 ,琼脂平皿法检测结果为阴性 ,而微孔平板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结论 就目前实验结果来看 ,宜推广琼脂平皿法在国内的应用。最终结论尚需增加更多受实物后才能确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用人类淋巴母细胞TK6检测纺锤体毒物——长春花碱的TK基因突变试验方法,同时探讨长春花碱的遗传毒性分子机理。方法使用长春花碱0.625ng/mL、1.250ng/mL、2.500ng/mL和5.000ng/mL对TK6细胞染毒24h,进行TK基因突变试验。检测细胞相对存活率(RS%)、相对悬浮增长率(RTG%)、tk位点突变频率(MF)和缓慢生长集落的百分比(SC%),同时对突变集落tk位点杂合性丢失(LOH)进行分析。结果随着长春花碱浓度的增加,TK6细胞的相对存活率和相对悬浮增长率均降低,而髓位点突变频率逐渐增加,且有剂量反应关系。tk位点杂合性分析表明长春花碱诱发的突变集落中有96.4%为LOH丢失,其中半合子LOH为39.3%,纯合子LOH为57.1%。结论长春花碱可诱导TK6细胞tk基因突变,主要以LOH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简化RDPCR建立程序,并在核酸序列水平精确定位DNA损伤。方法培养TK6细胞,抽提基因组DNA,制备k-ras基因外显子2的单链探针。扩增k-ras基因外显子2(以下称短片段)。酶切短片段和基因组DNA构建损伤模型,前者经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DPCR)扩增,每一步产物作凝胶电泳,终产物与单链探针杂交显色,并进行测序;后者以短片段建立的实验条件进行RDPCR扩增,产物与单链探针杂交显色,并进行测序。结果凝胶电泳可见酶切短片段在RDPCR中每一步骤的目的产物条带;酶切短片段和酶切基因组DNA的RDPCR产物均在相应位置出现杂交条带,测序证实损伤均位于HinfI在k-ras外显子2上的酶切位点。结论短片段建立RDPCR的实验条件简单易行;并首次利用RDPCR检测DNA损伤精确定位于核酸序列水平的碱基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