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 400μW/(min·cm~2)剂量紫外线照射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 1 次免疫小鼠(200条/只)可产生抗日本血吸虫感染的免疫能力。这种免疫力至少可维持7个月。1、3、5、7个月各组中,免疫组与攻击组虫荷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3、5和7个月所获减虫率分别为71.28%、69.63%、62.26%和46.16%,7个月与1、3、5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7个月时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表面呈现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PDT)是以噬菌体为载体将外源蛋白或小分子多肽与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呈现于噬菌体表面,表达的外源蛋白和多肽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并且这种表达不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因此可以被其相应的结合分子识别筛选。该技术将基因表达产物展示于噬菌体表面,在蛋白基因型和表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 方法 将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粗球蛋白 (Ig )作为靶分子筛选噬菌体随机 12肽库。经过 5轮淘筛 ,随机挑取 2 4个蓝色噬菌斑进行扩增 ,以ELISA检测其免疫活性并分析其诊断并殖吸虫病的价值。 结果  2 4个克隆中有 12个可以被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Ig所识别 ,其中有 2个克隆 (P5、P6)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可能为特异性的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 结论 应用噬菌体肽库筛选可以获得卫氏并殖吸虫抗原模拟表位 ,为并殖吸虫病诊断抗原和短肽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猪蛔虫可溶性抗原(Ascaris suumantigen,AsAg)与日本血吸虫可溶性抗原(Schistosoma japonicumantigen,SjAg)、囊虫可溶性抗原(Taenia soliumcysticer cuscellulosae Antigen,TscAg)、旋毛虫可溶性抗原(Trichinellaspiralisantigen,TsAg)和肺吸虫可溶性抗原(Paragonimus westermaniantigen,PwAg)的共同蛋白组分及其抗原性。方法用Dot-ELISA分析5种抗原的交叉反应性,用SDS-PAGE分析AsAg、SjAg、TscAg、TsAg和PwAg的蛋白组分;将各蛋白组分分别与猪蛔虫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其抗原性。结果SDS-PAGE显示AsAg与SjAg、TscAg、TsAg和PwAg间存在分子质量相近的蛋白组分;Western blot显示上述抗原均能被猪蛔虫免疫血清识别。结论AsAg与SjAg、TscAg、TsAg和PwAg间存在着具有抗原性的共同蛋白组分。  相似文献   
5.
科学应对甲型H1N1流感(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 甲型H1N1流感可控、可防、可治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人与动物共患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低(1%~4%).因为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新型变异毒株所致,人群普遍缺乏相应免疫力,人群普遍易感.但是甲型H1N1流感可控、可防、可治,不可怕.具体诊断、防控及治疗方案可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关于甲型H1N1流感相关文件执行.  相似文献   
6.
1980年11月我们在神农架林区进行蠕虫区系调查时,首次在林区的松柏镇和泮水湾家猫体内发现肺吸虫成虫;1981年5月林区医院1名6岁男孩四肢出现游走性皮下包块,皮试为强阳性反应,间接血凝试验(IHA)阳性液度为1:80;1982年5月和  相似文献   
7.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耕牛的血吸虫病防治尚存在许多困难。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首次采用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水牛,观察对同种血吸虫产生的特异保护力,以求保护水牛不受感染,降低血吸虫病传播来源和对人的危害,并且为人体血吸虫病疫苗的研制创造一定条件。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疫苗的研究与发展是血吸虫病防治的热点[1]。本实验观察了感染日本血吸虫或以可溶性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WAP)及可溶性蚯蚓抗原(SEWP)免疫后小鼠胸腺细胞总数、胸腺活性细胞率、CD+4细胞百分率、CD+8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现予以报道。1 材料与方法1.1 SEWP及SWAP的制备:蚯蚓为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igllum),血吸虫成虫取自人工感染兔,其抗原制备具体方法见文献[2]。所得SEWP蛋白含量为0.198mg/ml,SWAP蛋白含量为0.195mg/ml。1.2 …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暴发在墨西哥、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甲型HIN1流感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警告级别不断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也于2009年4月30日宣布将甲型HI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绦虫是重要的寄生蠕虫,呈全球性分布。此类寄生虫宿主繁多,分布广泛,且抗原成分复杂,交叉反应多,给诊断、预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及基因重组技术和噬菌体肽呈现技术的出现,人们期望通过血清学诊断和研制疫苗解决寄生蠕虫病的诊断和预防问题,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蠕虫抗原按其来源或制备途径分为:天然抗原、基因重组抗原、噬菌体肽库技术模拟抗原。现对血吸虫和绦虫抗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